球迷对孙颖莎在世界杯赛当中的擦边球讨论比较多,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孙颖莎控制好了台内球,就不会出现这种擦边球的争议了。懂球的球迷都看得出来,王曼昱在跟孙颖莎比拼的过程当中在台内球控制上十分到位。而且王曼昱跟早田希娜、张本美和在比拼的过程当中,也不断使用台内球技术。

其实打好了台内球控制,可以在接发球环节限制对手的直接抢攻,反而能通过台内球控制寻找到自身的主动进攻机会。王曼昱去年在跟孙颖莎比拼的过程当中,只要比分出现胶着的状况,或者打不透对手的状况,就会频繁进行台内球控制。

女选手控制台内球的不多,基本上都是打前三板或者打相持。打好了台内球,才能反映出一个选手的技术细腻性。王曼昱身高臂长台内球控制的力道比较到位,越是个高的选手在台内球的控制上更加得心应手。

王曼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之后,才在台内球控制上比较有心得。特别是世界杯半决赛对战张本美和的比赛,王曼昱通过台内球控制,就一度打乱了张本美和的进攻节奏。

王曼昱一般都是在遇到比赛困难的时候使用台内球技术,通常台内球是以摆短和劈长为主,通过台内球的来回调动寻找主动进攻的机会。孙颖莎通常是在接发球环节进行摆短控制,劈长战术孙颖莎用的不多。

并不是说孙颖莎喜欢接发球摆短,她不是那种接发球直接拧拉的技术,所以接发球只能以摆短和劈长为主。摆短相对劈长来说更容易控制,因为只要控制球在对方的半台区域就可以了。劈长战术控制不好,就容易擦边或者直接下台。

孙颖莎之所以正手技术比较好,就在于胳膊短还原性比较出色。但是台内球劈长战术胳膊短就控制不好力道,容易出现下台的情况。如果是劈长反手位或者劈长正手位还好控制一些,如果是劈长中路球一般选手都容易下台。

因为劈长中路球的距离是最短的,比较考验选手的台内球力道掌控。如果孙颖莎胳膊长一些在进行劈长战术的时候,出现擦边或者下台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劈长中路球比较考验选手的台内球控制技术,孙颖莎在世界杯的决赛大比分落后,找到了劈长中路球限制王曼昱的办法。

其实孙颖莎职业生涯跟王曼昱多次交手,她从一开始就知道打中路容易限制个子高的选手。一般都是在相持球环节跟王曼昱对攻中路,采取劈长战术对孙颖莎来说是属于兵行险招。这次世界杯的决赛对孙颖莎格外重要,更何况孙颖莎又是大比分落后进行追分,所以进行了战术上的冒险。

孙颖莎的战术冒险还是有一定效果,不过在世界杯决胜局劈长中路球确实没有擦边,当时两个裁判都看得很清楚。孙颖莎进行擦边球回放是正确选择,只不过如今还没有实行鹰眼回放,如果进行鹰眼的回放就会一目了然。

这对孙颖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技术,补充自己技术上存在的短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占据主动,现在竞争对手都不断攻击孙颖莎的正手位,调动孙颖莎的位置。

因为他们正是发现孙颖莎护台面积不够的短板进行针对性的反制,孙颖莎也在强化中远台的护台优势。不过在中远台孙颖莎还是以防守为主,想要远台反拉还是要强化自己的步伐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颖莎进行步伐调节格外关键,这直接关系到孙颖莎的职业生涯走向。

优秀的选手都会正视自己存在的短板,孙颖莎的优点就在于应变能力强。夯实台内球技术对孙颖莎来说也显得十分关键,如今早田希娜、王曼昱、张本美和这些竞争对手的护台面积都很有优势,他们势必会通过台内球控制来限制孙颖莎反击。

后续各类比赛孙颖莎打台内球的次数会增多,一个选手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相信孙颖莎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澳门世界杯的比赛已经对孙颖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很显然目前的乒坛也在进行着变化,个子高的选手在技术上确实更占优势。

因为目前是大球时代,更加讲究力量对拼,也更加讲究选手技术的全面性。如果孙颖莎在大球时代率先成就大满贯,那将具备划时代的意义。不少球迷看好孙颖莎的大满贯之路,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孙颖莎想要成就大满贯就必须要打好台内球。

从世界杯的判罚尺度来看,乒乓球的裁判还是挺严格的。因为这是真正的大赛,不管是对选手的发球还是擦边球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孙颖莎夺冠的难度确实增加了,接下来的沙特大满贯赛事也会验证这一点。

台内球技术不光会对孙颖莎造成限制,练好了台内球技术,孙颖莎也能够去限制竞争对手,这才是补齐技术短板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