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汇杯·2024广东万里碧道·佛山三水云东海铁人三项赛(下简称“云铁”)近日在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举行。这是继2023年5月后,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再次通过生态赋能,承办了经省河长办授权冠以“广东万里碧道”名称的第二场赛事活动,继续擦亮三水区城市生态体育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三水正通过建立复合型廊道,构建亲水型城市慢行系统,发展“绿色经济”,进而优化城市形态。按照三水区最新计划,当地除了完成省、市约19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外,还会自主规划建设新建碧道43.9公里,两者相加总计约233.9公里。

依托碧道培育发展水经济新业态

作为今年广东省首场铁人三项赛事,“云铁”首次增设“小铁人”项目,约150名青少年借助碧道,感受到“淼城”变化。

为了当好“云铁”赛事主办方,近年来,云东海街道通过开展水环境全流域治理,深化河涌综合整治,实施碧道建设,开展大塱涡涌流域异位生态修复项目,促进生态水网循环畅通,进一步凸显云东海依湖建碧道成效。

尤其当地以万里碧道为载体,带动湿地公园周边杨梅村和福田村的发展,打破公园和乡村的空间和业态界限,走出特色乡村振兴新路线。

从全区角度看,自2020年以来,三水碧道秉承广东万里碧道内涵,以水为纽带,以河流湖库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元素,建立复合型廊道,构建亲水型城市慢行系统。目前思贤滘、云东海环湖、芦苞涌、大棉涌等碧道已成为三水区碧道建设缩影。

其中,思贤滘碧道作为三水区“一环两翼三芯”特色碧道线路“两翼”中南翼的起点,已入选广东省“最生态”碧道名单。另外白坭文创特色小镇已纳入省级水经济试点重点推进项目,芦苞古墟镇片区已入选佛山市全域水经济试点项目。

“接下来,区河长办将加强统筹指导,把三水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在依河湖建碧道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水经济’与‘夜经济’,通过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促进乡村环境美化提升和经济收益。”三水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碧道建设过程中,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建立完善沟通协作机制,不断解决水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多领域多行业共同发力,共同推进水经济有序发展,共建共治共享优美水环境。

三水自我加压再建43公里碧道

建设碧道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会带来更多社会效益,所以三水对碧道建设的追求有更长远谋划。

一份《佛山市三水区碧道总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概括了三水碧道建设最新目标,即结合《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佛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三水区碧道建设任务约190公里,同时为了更好地衔接省、市级碧道,保证碧道的连续性,三水区自主规划新建碧道43.9公里。

根据方案,三水区会整体将规划构建“一环两翼三芯”碧道总体格局。其中“一环”是指以生态保育为基础,打造三水环城碧道风光带、全域旅游大动脉、乡村振兴主轴线。

至于“两翼”则分别为,北江自然风光(现代农业北翼)将串联大南山森林公园、梅花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打造山林风光、产业融合的自然生态特色北翼;西江文旅小镇(田园水乡南翼)则沿西江向南延伸,联动周边白坭文创小镇,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打造具有碧道田园风情、乡贤画廊的水乡特色南翼。

“三芯”的内容比较丰富,即包括了生态芯、文化芯和产业芯。生态芯囊括了三水森林公园、云东海、荷香湖;文化芯则选择了三江河口、“四个百年”、三水新老城区;而产业芯则为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大旗头古村(文旅产业)。

“修建碧道,是希望为市民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好环境,进而彰显具有国际形象、创新活力、岭南特色的魅力水岸。”三水区住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地将借助碧道建设,提升“治水、治产、治城”三维共治能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

三水拟近期重点提升的碧道

城区段碧道自三水二桥,沿东平水道转至西南涌,至高丰船闸,全长13公里,总规划面积247.8公顷,将串起百年文塔、百年码头、百年火车站、情人坡、绿茵台等12个景点。

南三合作段碧道自下岸村,沿西南涌,至芦苞涌特大桥,全长25.6公里,总规划面积120公顷,将开辟露营、休闲驿站、田园风光等功能。

乐平大同湖碧道将以“礼运大同,科创云谷”为主题,打造大同的“碧道之环”,构建大同文化长廊主题碧道和科创艺术主题碧道。

南方+记者尹辅华

[作者]尹辅华;戴嘉信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