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智电一季报发布后连续五天暴跌,市值再次折损约40%

继上一篇内容,我们关注能链智电一季报后的动态及相关数据后,昨夜(5月16日晚)该公司进一步大跌11.91%(收盘后),市值仅剩1.41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篇内容,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能链智电的业务结构及公司。

能链智电的业务主要是充电服务、能源解决方案和新举措,其中,充电服务在一季报中显示占比49.71%,能源解决方案占比49.05%。充电桩业务顾名思义,从充电服务费中提取佣金,但这一块能链有竞争优势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年报

目前充电服务市占最大的莫过于A股上市公司特锐德旗下的特来电,我们就双方相近业务予以罗列。

能链智电:(以下内容来源于公司2023年度业绩报告)
2023 年全年通过 NaaS 网络交易的充电量达到 4,958 GWh。(1GWh相当于100万度电,即49.58亿度电)2023年全年通过NaaS网络交易的总交易额47亿元人民币。
2023 年全年通过 NaaS 网络交易的订单数量达到2.138 亿笔。
截至 2023 年末,NaaS 的网络已连接了 875,655 个电动汽车充电器,覆盖 77,017 个充电站。
2023年全年,能链智电充电服务收入为1.29亿元。

特锐德:(以下内容来源于公司2023年度业绩报告)
2023 年全年,特锐德充电业务总量约93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
2023年底,特锐德运营公共充电终端52.3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
2023年全年,特锐德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0.41 亿元(电动车充电收入)

从上述数据发现,能链智电网络交易充电量的49亿度与特锐德充电量的93亿度相比,似乎相差近一倍,但是能链智电服务相应收入仅为1.29亿元(平均1度电对应营收约0.0263元人民币),而特锐德充电业务收入为60.41亿元(平均1度电对应营收约0.6496元人民币)。

特锐德充电业务1度电的收入是能链智电充电服务1度电的近25倍。

虽然两家都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链上挣钱,但基本依靠自有实体充电桩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充电业务和充电服务的差距。

换句话来说,特锐德赚充电桩服务的钱,而能链智电大部分充电服务收入则是从充电桩所有人赚的服务费收入中抽取小小连“汤”都算不上的“利钱”。

而根据特锐德得年报显示,公司充电业务93亿度电约占市场的26%,则意味着整个行业充电业务一年约360亿度电,若能链智电还是每度电赚2.63分钱,天花板也就是9.5亿元/年。更何况,从2023年8月开始,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数家充电App平台下架能链智电的核心合作伙伴快电,以抵制快电部分充电站在某些时段向VIP提供0服务费的烧钱补贴充电服务,快电的被孤立现象将直接影响其聚合平台的用户活跃及粘合度。

另外,从能链智电2022和2023年业绩中可以发现,公司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分别为24.37亿和11.17亿,而销售市场的费用两年总计达6.881亿元(2022年2.414亿元,2023年4.467亿元),业绩报告解释该费用增加是用于最终用户的奖励以及与扩大能源解决方案业务相关的销售和营销工作。

若将这两年销售市场费用与年度营收换算对比,几乎达到了每花1.666块销售市场费用仅换取1块钱的营收。

这是个很具疑惑的巨额支出,能链智电充电服务收入通道基本以快电平台为主,但这个费用花出去,为的是什么?

为了不属于上市公司主体的快电增加用户吗?这肯定不合适。既然不为平台拉动流量和用户量,为什么要奖励最终用户?这种赔钱赚吆喝并不能直接解决用户对能链智电黏性的问题,也无法逼退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平台,绝大多数用户只会跟着价格,用脚投票。

那这部分巨额支出,究竟意在何为?

有网友提到,类似于达克云的Saas模式或许是能链智电后续业务的发力重点,也有提到聚合平台业务爆发能链智电或成为公司立足的关键。无论是Saas系统模式还是聚合平台模式,营销费的故事或许还是没形成更合理的闭环。

我们会持续关注该问题,寻求更合理的答案。

再回到能链智电本身,作为一家上市不久的中概新生,公司在2023年的公司官方账号中频繁对外发布关于2023年和2024年的预计业绩:2023年阶段,公司预计当年收入5亿-6亿元,2024年收入预计20亿-30亿元,翻4-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官微

而当2023年业绩公布的那一刻,仿佛听到了啪啪打脸的声音,能链智电2023年全年实际营收仅3.2亿元,仅实现预期的60%左右,而2024年一季度的九千多万营收,离自己对外预计的营收至少还有19亿的差距。

能链智电是对自己业务收入预估不准吗?还是故意发布不负责任的业绩承诺?

有意思的是,公司去年10月26日还在发布营收预期,而此时公司前三季度共完成2.6亿元左右的营收,能链智电“自信”地认为可以赶进度,以为最后一个季度至少能实现2.4亿收入,可是最终实际收入却仅区区六千多万。

裁员风波不断,补偿方案令人不满

从去年10-11月开始,脉脉上就有不少身份为车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的人晒出公司裁员信息,直指能链公司在裁员阶段拿跌跌不休的股票作为补偿打发员工。

在相关内容中提到,能链公司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进行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而HR给出的“协商一致方案”是:要么接受N+1股票赔偿,要么公司会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并于当天关掉飞书,OA系统,踢出群聊,驱赶员工。

而彼时能链智电的股价10月份最高点4.04美元,11月份最高点3.08美元,和近几日的股价乃是天壤之差。

善待员工,也是ESG中重要的一环,明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AST

2022年,能链智电能以借壳的方式迅速登陆纳斯达克,确实有过人之处,不管是经营层面,业绩失色,巨额亏损,不得不让人对其发展产生担心。

从数据来看,压力确实很大,业绩承诺也无法兑现。但我们觉得,能链智电已经是一条行业鲇鱼,毕竟充电服务领域还是需要有充分竞争。当然,市场对于发展和进步,也不应该只停留在业绩数据的定义上。进步的目光不妨也关注一下技术服务的提升,让更多用户受益。

只不过作为公众,更需要客观思考和研究能链智电的发展逻辑,它究竟有没有实力持续发展?优势壁垒充不充分?有没有能力扭亏为盈?有没有潜在危机?

在这份业绩PPT上,我们还未看到,只能期待这个品牌,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