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姑娘李文秀,从小跟随父母在新疆阿勒泰长大。她理想中的自己,是一位能靠笔杆子吃饭的大作家。现实里的她,却只是个高中没毕业,在大城市打工的餐厅服务员。她一边端盘子洗碗,赚着脏兮兮的六便士;一边熬夜苦练文笔,望着遥不可及的月亮。可折腾了一年多,她始终悟不出写作的门道,还因为毛手毛脚,遭同事排挤,被经理训斥。有一次,她不小心在客人面前摔碎了杯子,气得经理当场开除了她。走出餐厅,李文秀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与茫然中。她责怪自己没用,抱怨生活太难,害怕世上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这个时候,她想起了远在草原经营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自己笨手笨脚,帮不上母亲什么忙,她失落地自问:“我是不是个没用的人?”而她周围那些看似无忧无虑的牧民,也在各自的漩涡中浮沉。住在李文秀家附近的苏力坦,于新旧时代的更替中倍感焦虑。他大半生都在放牧、打猎,可突然之间,猎枪成了禁忌,年轻人也纷纷放弃游牧,去城里上学或打工。为了抵御内心的恐慌,他偷偷藏了把猎枪,拼命想要留住过往的痕迹。苏力坦的大儿媳托肯,因无望的婚姻生活而痛苦万分。她曾对婚姻抱有美好的期待,婚后丈夫却沉溺于酒精,对她不闻不问。丈夫醉酒冻死在路边后,她遇到了真正珍惜自己的人,决定带着两个孩子改嫁。可父母嫌弃她丢人,公公也迟迟不同意,她只能在不甘与寂寞中蹉跎时光。苏力坦的小儿子巴太,则在责任与梦想间来回摇摆。他本想去马场当驯马师,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被迫留在了草原上。到底是一走了之,还是帮父亲一起放牧,令他感到无比茫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凤侠身上这份气定神闲的松弛感,并非是从舒适的环境中滋养出来的。恰恰相反,半生颠沛流离的她,本该有流不完的辛酸泪。生于江苏的她,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新疆建设兵团,与来自东北的丈夫成了家。从此,她就跟随丈夫、婆婆驻扎在了草原,靠四处打工赚钱养家。谁知,五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命运把女儿和患病的婆婆都丢给她一个人照顾。她只能想尽办法谋生,卖木耳、倒腾肥皂、开小卖部,早早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为了多赚点钱,她还要努力适应游牧生活,跟随牧民迁移到偏远的夏牧场里开店。可她想得开,也放得下,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有一回,她外出买羊时,碰巧救下了来新疆赚钱却遭人坑骗的高晓亮。高晓亮打着爱情的名义留了下来,承诺会给她更好的生活,带她走出草原。结果,她让高晓亮去县城送货时,对方卷走了一大笔货款,再也没有回来。文秀埋怨她,旁人同情她,她却迅速翻了篇,笑着说:“这算个啥,男人没了还能再找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