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政协网

第二时间

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我们会在第二时间权威发声。第二时间,与您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河南洛邑古城被“调”成了盛唐滤镜。“00后”女大学生晓涵和同学身着华丽的汉服,绾着云髻、戴上步摇、抹了胭脂、点了花钿,擎把油纸伞,提盏小灯笼,穿行在洛邑古城……

古都西安,阙亭拱卫、馆桥飞渡,一派恢宏的盛唐气象。身着华服的“00后”小陆,正漫步在芙蓉湖畔,朱色长廊与碧色湖面相映成趣,再现了盛唐“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盛景……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劲吹“国潮风”。千年国风,何以成“潮”?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度解读了国风国潮背后的传统文化流行密码。

“新中式”成为新晋“流量密码”

近年来,氤氲千年的国风,因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广受追捧。宋锦外套、香云纱、传统旗袍、马面裙……罗衣轻飘飘,轻裾随风还,汇聚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的“新中式”穿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比较喜欢‘新中式’穿搭,这是一种潮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刘媛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身着一件绿衣红袖盘扣提花上衣,尽显温婉之美。

明礼仪,正衣冠。衣食住行,衣居首位,穿衣不仅有遮身蔽体、保暖御寒的实用功能,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王众一表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和审美观念,激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年轻人,正是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生活,也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起来。

谈及“新中式”的火爆出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感到欢欣鼓舞,她说:“越来越多的人穿国风衣服行走在大街小巷,首先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复归,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在复归,大家对中华传统美学价值的深刻认同也从这样的潮流中体现了出来。”

“当然,国潮不是突然兴起的。” 郭媛媛表示,中华文化的内涵、审美、精神有着自己深刻的脉络和历史传承。同时,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如源头活水,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引领国潮“出圈”

春晚创意节目《年锦》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主演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近几年,“国潮风”“出圈”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吹进了国漫、文创、戏剧、音乐、舞蹈、网游等各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国潮产品、作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风底色与时尚创意相结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文化口味,这是国潮‘出圈’的重要原因。”刘媛媛表示。

郭媛媛认为,“国潮风”劲吹反映的是,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虽然是一个潮流,但在与古为新的过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新鲜血液和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同样认为,国潮新产品、新消费、新服务与新体验不断涌现,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硕果之一。年轻一代更多选择具有中国元素的产品、服务,并以传统文化为荣,这是文化自信、自觉的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年轻人更加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性,选择具有中国元素的商品可以突显个人品位,这也是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新中式’和‘“国潮风”’的设计和推广,传统文化得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时尚感。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和喜爱,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庭表示。

在刘媛媛看来,国潮IP的持续火热,已经超越了年龄段的限制。“‘国潮’产品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自觉,这样的消费形态是属于高质量范畴的,也是全年龄段的,并非年轻人的专属,很多中老年人也是‘国潮’产品的拥趸。”

让“新国潮”从“一时红”变为“长期红”

既然是潮,就有涨和落。如何打破这个规律,让“新国潮”从“一时红”变“长期红”?

郭媛媛认为,那些靠玩概念、玩噱头、猎奇的所谓“潮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潮水”很快会过去。“‘新国潮’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发展中继承,在创新中继承,在生活中继承,要融入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和需求,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在‘自然生长’中让更多人拥抱传统,从文化自信步入文化自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庭则认为,要让“新国潮”更持久,需要有长期的规划与组合型策略。他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的开发深度。“新国潮”的成功关键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沉下心来面对渊远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学、多看、多听,多层次积累,努力做到厚积薄发。二是要有可持续创新与研发的恒心。三是在统一大市场的平台上,进一步树立文化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讲好品牌的中国故事。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树立“服务为王”的核心意识,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刘媛媛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在教育体系中,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传统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要重视通过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让国潮出海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近年来,国潮在海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影《长安三万里》就是典型。在海外上映之后,让国外网友津津乐道的是,原来只闻其名的中国唐代诗人,如今以有血有肉的方式成为动漫主角。

“推动国潮出海,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我们应该‘化声为音’。”王众一进一步阐释,“‘声’更多地代表一种观点、一个主张,‘音’则更突出立体化和互动性。我们要‘化声为音’,以一种脱离了说教的、更易于被海外大众所接受的传播方式,有效促进中国文化故事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到大众日常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出海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王众一特别强调,要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消除文化壁垒,抵制观念纰缪,打破精神隔阂,让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要利用好港澳背靠祖国内地、联通世界的优势,为‘国潮’出海打造新平台”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胡剑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澳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传递“国潮”产品的出口。在中国文化、中国潮流更多走向世界的新时期,港澳应该发挥好自身优势,为宣讲中国故事作出更大贡献。

“当下,我们正在以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身姿,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以一种‘我就是我’的自信告诉世界‘我在这,我是中国’,而推动国潮走向海外就是方式之一。”郭媛媛说道。

记者:周佳佳 袁天雨(实习)

视觉设计:赵庆庆

摄影:贾宁 齐波

文字编辑:李木元 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 :洪 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