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以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

前几日,被许多打工人视为“赛博乌托邦”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完结后也热度不减,在豆瓣的评分飙到了 8.7分。

有豆瓣网友评价道:

在一个草原中,有关于梦想、青春、爱都可以酝酿、发生、成长,因为那是“我的”阿勒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阿勒泰”。

还没去过阿勒泰的我好奇,阿勒泰真如剧中一样吗?

今天,我们和10 位曾在、正在阿勒泰的阿勒泰人聊一聊,他们心中的“我的阿勒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奔奔

现居阿勒泰 2 年

她说:

“阿勒泰不知道我为何而来,却用这片大地接纳了我所有的情绪。”

奔奔和阿勒泰的故事,要从 2019 年说起,那时她第一次到喀纳斯旅行,被风景、人情深深吸引。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新疆的“后劲儿”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2022 年奔奔决定暂停旅行,在阿勒泰定下来。

接点儿兼职工作,经营自媒体平台,和朋友开了家淘宝店,养了两只狗,和阿姨们喝喝茶过一下午……三言两语,便是奔奔在阿勒泰生活的全部,日子一天天过,简单但闪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的春节,奔奔回到了福建老家。或许是年纪渐长、或许是父母盼着女儿在身边,这一次,家里人更多会劝说奔奔:“回来吧,一个人在外地,我们不放心你。”

原本,奔奔是不在意的,但在家待得越久,听到的声音越多,她突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继续在阿勒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惯了旅居、自由生活的奔奔,第一次有了“我在考虑我的选择是不是对的”这种感觉。但她的心里有个声音:你去,你去阿勒泰就好了

纠结再三,奔奔还是订了票,决定先再来一趟阿勒泰。辗转一路,奔奔告诉我,她坐在从乌鲁木齐回阿勒泰的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一帧帧向后,她突然不纠结了,不犹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她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

我回到阿勒泰,一个人走了很多熟悉的路,也走了很多重复的路,我想起了从前的许多,但写到此处,所想起的全部,也只是被这里的阳光所照耀着的每一个平凡时刻

此时的我,沐浴在春光下,行走于大地之上,风从四面八方而来,生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尽也感到格外的满足。

“你也会为我高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桂

现居阿勒泰 2 年

他说:

“在禾木生活马上就要满二年。原本应该觉得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可还总是会在某一个清晨、某一个黄昏,被眼前的风景所感动、治愈,让人感叹生活的美妙。”

大城市的去与留,是每一个职场人绕不过去的终生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北上广是一座围城,有人说老家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离开大城市,到另一个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或许是另一种选择,小桂便是这样。

我和小桂相识于去年,在电话里听他讲述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入局民宿,因为疫情的关系几经波折,民宿差点夭折,好在最后挺住了。

这次再通电话,小桂的情绪明显更轻松,更松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给我分享着民宿建的秋千变成了游客新的“观光景点”;预约制的生日蛋糕卖过最远的客户是开着摩托车送到了深山里的牧民家;马上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他们打算做一批饼干,送给村里的小朋友……言语间,尽是对生活的满足和期待

我问小桂:你现在融入当地的生活了吗?

他笑了笑回我:我现在经常开玩笑说我是禾木的“新村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甚至肤色,都越来越接近“阿勒泰”的风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问小桂,作为一个在阿勒泰的外地人,最想给大家推荐阿勒泰的什么?是自己的民宿吗?

小桂忙不迭地说我当然也会推荐自己的民宿,可阿勒泰的生活有太多美妙的东西了,我很难用语言去具象的说出最想推荐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地方,它是一种状态、是从自然那里吸取到的能量,是许许多多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每一天的24小时,都可能有不同的风景。

早晨的日出、傍晚的日落;有时候风起,有时候云落;

黄昏、晚霞、暴雨后的彩虹……一点点的碎片,都值得慢慢感受,在阿勒泰,让自己慢下来就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果

现居阿勒泰 5 年

他说:

“在阿勒泰的山里,待人真诚,是一件很容易能收到正向反馈的事情。”

唐果住在阿勒泰的山里,盖了一间木屋还养了一匹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形容自己类似《我的阿勒泰》里的张凤侠,在非家乡的土地上生活、生长,逐渐和当地产生了深深的链接和依恋。

聊到这里,我很好奇:在阿勒泰有归属感,一个外地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情?唐果停顿了一会儿,说他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但我问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了想,唐果告诉我首先是水土。

从事户外旅行行业的唐果见惯了各色风景,但像阿勒泰这样能给他震撼的,并不多。

足够丰茂的土地,很养人、养动物,生命在这里都蓬勃生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他自己盖了房子、养了马这件事,生活变得更有痕迹了,自己也过上了和邻居们一样的生活,劈柴、喂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打动他的,还是这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唐果自己的话来说,在这里生活,沟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用不着讲客套话,不担心被算计,需要什么、直截了当就好。

未来呢,唐果会在山里住多久?他说,至少近 10 年,他不想离开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蛋

曾居阿勒泰 18 年

他说:

“阿勒泰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城市。”

上大学后离开阿勒泰,毕业后自然而然留在乌鲁木齐工作,是铁蛋几乎没有犹豫的选择。没想过回家乡发展吗?我问铁蛋。他也是几乎没有犹豫地告诉我: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点,铁蛋后悔吗?和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朋友相比,铁蛋觉得在外面打拼,是肯定不如回家乡幸福的

大城市没有家乡的“熟人社会”所带来的便利,便是其中之一。但对于此,铁蛋说,那些都是祖辈、父辈的积累,当我换个地方生活,这些也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家乡,铁蛋的记忆里有两样东西最让他难以忘怀,一是冬天齐腰的厚雪,二是夏天凉爽的风

“我来乌鲁木齐上大学后度过的第一个夏天,几乎睡不着觉,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夏天可以这么热’。”铁蛋告诉我,阿勒泰的夏天,不管白天有多热,晚上一定是凉爽的,甚至是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想要过一个凉爽的夏天,铁蛋推荐大家一定要去逛逛阿勒泰市的桦林公园,就坐在树下,什么也不做,听风从耳边吹过就好

想吃点什么的话,去趟哈巴河村,尝尝用蒸面做的大盘鸡,嚼劲儿十足,香味也跟阿勒泰一样,值得细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拉

曾居阿勒泰 23 年

她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随着科技及基于技术应用的不断“下沉”,故乡和异乡正变得越来越相像:老年人学会了刷抖音、上淘宝,年轻人看到了5G、共享电单车、蜜雪冰城……

当他乡仍在“折叠”,家乡悄然追上他乡。离开,还是留下,对于小镇青年而言,不再有绝对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拉,就是铁蛋口中“留在家乡”的年轻人。

稳定的工作、家人就在身边,累了就开着车把不大的阿勒泰从头转到尾。“我是个慢性子的人,阿勒泰就让我觉得特别舒服,是能让人放松下来的一个地方,这很适合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问小拉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阿勒泰,会是什么?小拉停顿了一下告诉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听罢觉得宏大,便问小拉为什么?她笑笑说,以前她作为一个阿勒泰人,只觉得这里舒服,适合自己,从没认真看过阿勒泰到底哪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几年开始,阿勒泰的滑雪、旅游越来越好,她亲眼见证着身边这座城市悄然变化。“在这之前,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原来阿勒泰这么好。”

最近《我的阿勒泰》小拉一集不落地看完了,谈笑间她告诉我,剧中有几个演员还是她朋友的父母。

“看到家乡、熟人上了电视,这种感觉很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哈

曾居阿勒泰 22 年

他说:

“或许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去。”

为了远方而悸动,又和家乡有分不开的羁绊,是不少当代年轻人的写照。现居乌鲁木齐的小哈,就是其中之一。

土生土长于阿勒泰,上学后到了云南生活,几经辗转回到了乌鲁木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家乡,小哈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外公的牧场。

从前,小哈的暑假几乎就在牧场度过,云朵、草原、马、外公……构成了小哈记忆里的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小哈又回了一次牧场,故地重游,但已物是人非。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就如同 2021 年,小哈从云南回到了新疆,那时阔别家乡已久的他,点着一只蜡烛、喝着酒,给家乡写了一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哈总觉得: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到阿勒泰。但至于那天是什么时候,他还不知道,也没打算过。

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小哈难忘的,就是他从初二吃到现在的老餐馆。就在布尔津客运站的斜对面——老生元食府。一份豪华拌面,就是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

曾居阿勒泰 18 年

他说:

“想念曾经在阿勒泰的自己、家人,想念和那里的联系。”

阿布上高中以前,家里是平房,正好处在山坡上,上到房顶,能看到整个阿勒泰的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我经常到房顶唱歌,好像整个城市都是我的听众。”

对于阿布来说,阿勒泰很小,小到以前只通 2 路公交车。但也是家,是承载着所有青春记忆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学期间我最珍贵的记忆,就是和朋友们一起搞说唱,放学后再走2公里到录音室,那里就是我们的乌托邦。”阿布告诉我,在那时候的记忆里,2公里不算近,但每天还是跑得乐此不疲。

回忆起阿勒泰的时候,阿布的语速明显变快,描述极尽生动具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和时光已经过去很远了,但阿布记忆里的阿勒泰,从没褪色过,像是冬天放学路上,和三五好友结伴,看着路灯下的雪花飘飘洒洒,闪着光,亮晶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K

曾居阿勒泰 18 年

他说:

“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在那。”

在乌鲁木齐南山经营着一家民宿的TK,时常觉得,南山和阿勒泰有些相似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里的生活更简单、更自然,和阿勒泰小城的生活节奏也相似,更慢、更柔。

“阿勒泰有克兰河穿城而过,小时候没什么玩的,就常去河坝旁边游泳,或者去爬骆驼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阿布对于青春的回忆一样,TK的青春也全都留在了阿勒泰

聊到以后会回阿勒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K告诉我,以后想回阿勒泰找个小院子,和朋友谈天说地,烧烧烤、喝喝酒,就像青春岁月里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沈&圆圆

曾居阿勒泰 18/0 年

他们说:

“阿勒泰的角落,足以容纳他们的疲惫。”

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无数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决定自己的定居城市。

究竟是早点回家乡躺平,还是留在大城市继续奋斗?老沈和圆圆已经做出了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沈是阿勒泰人,大学毕业后离开阿勒泰就再也没回去过。但今年,在阔别家乡多年后,他又回到了阿勒泰。

打算和爱人圆圆一起,开家民宿。目前民宿在建中,最快秋天就能落成。到那时,就是老沈和圆圆正式回到阿勒泰定居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圆并非阿勒泰人,但回阿勒泰定居的想法,却是她先提出的。我问为什么?圆圆轻松地说道:“卷累了,也卷不动了,换个方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阔别家乡已久再回去,会不适应吗?老沈和圆圆打趣地说,还顾不上不适应,民宿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一心想着马上要过上田园生活,就已经很高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尕萍

曾居阿勒泰 40 年

她说:

“奶茶的香气,就是家的味道。”

作为今天文内在阿勒泰生活最久的尕萍,阿勒泰的一切都早已融入了她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因为工作的原因,尕萍举家搬迁,离开了阿勒泰,但每个周末的一壶奶茶,就是她对家的依恋。

只要周末有时间,尕萍就会和家里人烧一壶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定要用小火熬,把茶叶的香充分地熬煮出来,而且奶茶要趁热喝,一大碗,接一大碗,喝到微微发汗的状态,最满足。”

每当这种时刻里,尕萍觉得自己像“回家了”,那是一种快节奏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小城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家吗?必然想。

但对尕萍一家来说,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离开家乡多远,永远都是阿勒泰人

文中的他们,都有着自己心中的“阿勒泰”。

和他们聊完,还没去过阿勒泰的我,似乎也构画出了心中的阿勒泰。

你呢?你心中的阿勒泰,是什么样子?

作者:韩雨琪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