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科产教融合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近日,东莞理工学院法社学院“非遗寻迹”社会实践队20多名大学生在石龙镇开展了一次以“非遗寻迹匠心传承”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学习、体验、感受石龙非遗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千年非遗美韵,承岁月文脉绵延。为品味非遗文化魅力,研学团队首先来到石龙博物馆参观“狮王争霸龙狮贺岁——岭南醒狮文化特展”,这一特展为千年醒狮文化引入流行元素,同学们在参观学习中感受醒狮文化的前世今生与独特魅力。

漫步在“东莞非遗第一街”石龙镇百年老街中山路,学子们被独特的骑楼建筑所吸引,老街承载着石龙的发展历史和人文情怀,而非遗技艺是“活着”的城市记忆。走进新昌鼓,体验回响不绝的百年余韵;走进红漆描花木屐店,体验“木屐叩响,幸福美满”的幸福寓意。学子们参观非遗店铺,认真听取非遗传承人的讲解,用心用情感受非遗传统文化魅力。“非遗+研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让学子收获了非遗体验的乐趣,同时启发学子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法社学院立足专业特色,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政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新文科建设,将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竞赛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专业技能、社会技能、就业技能方面的全面融合。其中一大探索就是组织大学生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态传承系列活动,探索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实践模式。

据悉,这支“非遗寻迹”社会实践队在2022—2023年暑假就深入石龙开展非遗体验活动,2023年团队成员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此基础上,由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带领团队成员申报的“非遗寻迹匠心传承——东莞市石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获得了2024年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资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法社学院将进一步精准对接本土非遗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将非遗传承保护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持续推进以实践育人、产业育人为特色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更多大学生在欣赏、传承并创造非遗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也为石龙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永葆生机。

[文字]南方+记者唐卓

[图片]受访者供图

[作者]唐卓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