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近日,江西多地发布招聘公告,开出40万元到50万元的年薪,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5月15日,江西赣州、上饶、景德镇,同一天发布2024年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5月16日,江西省会南昌也发布了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公告。(据5月16日澎湃新闻)

相关新闻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新闻截图

聘任制公务员,有别于普通公务员,一大特点是年薪高。当地愿意拿出更高待遇引才引智,折射出求贤若渴的决心态度和诚心诚意。按理说,如果直接从体制内提拔专业化干部,前期也需要长时间培养,相应的各类成本过高,难以短时间内提升关键岗位的专业化能力。于是很多政府部门按需设岗,选择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但高年薪来得并不容易,虽然不需要参加国考、省考,但需要符合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能够在面试时通过专家团的严格检视,能够达到标准的人往往凤毛麟角。同时一纸合同,写明了服务期限,意味着流动性更大,真正需要“肚子里有货”。

仔细看这几则招聘公告,高科技的含金量可见一斑。从面向高端装备到数字经济,从新能源到电子信息,符合条件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学历,还要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到任就能上手。支撑聘任制公务员“来之即战”的正是低替代性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建立广纳贤才、充满活力的聘任制公务员的制度的初心。作为当地战略科技力量的有益补充,作为“高精尖”人才进入政务系统的聘任制公务员理应挑大梁、打头阵,在关键岗位上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中坚作用。

放一条“鲶鱼”进去,究竟有多少改变?上海与深圳是最早开展试点的地方,招聘了国内第一批聘任制公务员。之后全国多地陆续接力,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引进高精尖人才担任相关岗位负责人。普遍来看,机关单位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表现是认可的、肯定的,甚至是超出预期的,但从现实来看,聘任制公务员这一新生事物如何适应现实土壤,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比如,开展工作时如何让其他普通公务员同事心甘情愿配合?会不会被视为“临时工”导致不平等?工作出色是否会有晋升空间?考核情况如何评价?如果能力一般却一直续聘会不会导致“萝卜坑”?相关的质疑,也是新生制度运行时必须考量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堵住制度的漏洞,推动形成聘任制和委任制良性竞争的友好氛围。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拥有服众的能力才能配得上高薪的岗位,只有具备出色的高水准才能在这一创新制度中更好地展现业务骨干的担当。而检验的标准,要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推动改革焕发新的面貌,比如是否能牵头编制规划、起草研究报告或重点工作方案,撬动项目投资、争取补助资金等等,为当地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力量的创新活力。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让朝气、锐气、正气得到张扬,聘任制公务员就能真正赢得信任、支持、拥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