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牛静娴,活跃于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文化机构与当代画廊。她认为策展是一种再造的艺术,艺术家用画笔和双手去展现他们心中的艺术语言,而策展人是用艺术家的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艺术观点。她的展览中包含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家,通过展览她不断探索塑造超越地域和意识形态边界的一种语境,从而促进多元传统之间的有意义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展人牛静娴在朱妍珠巴黎个展现场

牛静娴作为策展人,和法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France)合作了韩国艺术家朱妍珠(Yeonsu Ju)的巴黎个人展览。法国亚洲协会,作为一个向世界传播亚洲文化的非盈利组织,因此在收到策展邀请的时候,牛静娴决定和一位用传统亚洲文化作为创作灵感来源的艺术家合作。朱妍珠认为绘画是一个可以让观者和自己失去的爱重逢的想象空间。她从韩国传统纪念仪式‘Gijesa’中获取灵感,画面中不断描绘用餐的场景,而看向画框外的画中人物,艺术家认为是自己的化身,一个邀请观者来赴宴的主人。在工作室参观中,艺术家的画作和她用自我的方式来诠释传统的方式让牛静娴印象深刻。在策展中,牛静娴运用空间和别出心裁展陈设计来突出强调艺术家作品中以当代视角来诠释东方传统的文化内核。并且她还在策展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画中的人物凝视着观者不仅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有关记忆和爱的互动,更是一种邀请西方观众通过当代艺术的方式了解东方传统文化。她在策展中试图超过地理边界,为不同文化的观众创造了和艺术家作品进行内在交流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古典》展览现场

去年冬天,牛静娴在伦敦伯克利广场(Berkeley Square)策划了中国艺术家郝世明和杨泳梁的双个展《新古典》。中国水墨画以及山水画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绘画传统。牛静娴特意选择了两位年龄相仿,不同生活背景的中国艺术家,如何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中深探绘画传统如何与现当代文化融合。郝世明的作品,通过解构汉字,创作了融合西式抽象派的水墨。而杨泳梁用数字媒体科技进行创作,通过用现代语言和技术去塑造和描绘出传统山水画和书法中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展人牛静娴在《新古典》展览现场

牛静娴选择了两位艺术家摄影、影像、水墨画等等不同媒介的作品,从多角度展示两位艺术家如何将传统技巧融入当代实践中来探索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中国艺术带入一个新的表达时代。在《新古典》展览中,她邀请这些观众被邀请去思考传统与现代的错综复杂交融的社会演变叙事。通过这场艺术之旅,牛静娴提供了一个引人思考的探索,探讨了中国艺术中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将东亚绘画和学术传统与现代语言、摄影、绘画和摄影等工具融合在一起的可能。同时她也发出了一个提醒即中国艺术的遗产仍在不断发展,深深扎根于其历史的同时,应当拥抱当下的创新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珊然轩画廊《艺术的韵律》展览现场

近期牛静娴和伦敦珊然轩画廊(Shanshan.W art gallery)合作了《艺术的韵律》展览。展览中展出了中国艺术家黄一纯的数字作品以及画廊的中国古董收藏。黄一纯的作品收到中西方神秘主义,宗教的影响,通过使用抽象的图案、夸张的笔触和有节奏的构图,黄一纯试图揭示日常世界中隐藏的美。在展览中,牛静娴还特别加入了一些中国古董。这个展览中,策展人、艺术家和画廊主都是来自中国的女性,虽然大家在艺术领域的选择不同,但是因为这场伦敦的展览聚在了一起,她希望展示这些古董因为它能够代表她们共同身份认同感。同时她将受西方艺术传统影响的数字作品和代表中国传统美学的古董放置在共同的展览空间中,让当代艺术与历史记忆发生了不可言传的互动。为古典和现代找到一种平衡的共鸣,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观感,引领来参观展览的宾客去思考。同时她认为这些古董见证了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演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珊然轩画廊《艺术的韵律》展览现场

牛静娴策展实践的核心理念是融汇东西,而且深入解读了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艺术层面的交流与融合,期待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融,促进了对当代艺术在全球背景下复杂性的更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