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位四十岁的宝妈取得了让人惊讶的成绩。

刚从医学博士毕业,又收到了哈佛博士后的offer。

刘玉娥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和时间赛跑

某年的大年30,到处张灯结彩,很多家庭都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

刘玉娥不会做饭的丈夫可愁坏了,大过年的可不能让孩子饿着呀。

“我不回去了,给你们点了外卖。”

电话那头的刘玉娥似乎还在忙碌,丈夫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选择了支持。

在刘玉娥的丈夫和孩子一边吃外卖一边看春晚的时候。

刘玉娥正在实验室里忙着做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是个纯外行,多亏导师手把手教我。”

原来,刘玉娥本科时是英语专业,高中又是文科。

而医学有很多专业术语的翻译,和普通英语的翻译并不一样。

这个医学博士刘玉娥整整考了三次才被录取。

考上博士的她又在追赶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下班后的刘玉娥不是工作就是学习。

最开始发不出论文的她无比焦虑。

为了尽快拿到博士学位,刘玉娥只好每天都绷紧了神经。

紧绷的神经让她对儿子的调皮难以忍耐。

大发雷霆之后的刘玉娥继续工作,但对儿子的态度让她心生愧疚。

“对不起。”

刘玉娥忙完之后会去找儿子道歉。

虽然刘玉娥有时的脾气不是很好,但还是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回家后会主动去学习。

也许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吧。

“总比玩手机看电视好,至少我们在往自己的目标努力。”

面对记者的采访,刘玉娥如此说道。

而她又是怎么想到考医学博士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一颗始终向上的心

高中学习文科的刘玉娥成功考进了英语专业。

大学期间她的成绩很优秀,刚毕业就做了英语老师。

有了“铁饭碗”的她让亲戚和邻居羡慕不已。

但她心里却不这么想。

“这样有些安于现状了,我要出去闯一闯。”

就这样,刘玉娥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

只身一人,来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普通本科的英语专业,让她接连受挫。

面试了很多公司,要么不要她,要么工资还不如回家当老师。

英语专业有什么优势呢?

最后她选择了一家外企。

零几年的5000块工资让当时的刘玉娥很是满意。

但当工作稳定下来之后。

刘玉娥那颗不安现状,始终向上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能这样,我要学习。”

就这样,刘玉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已经毕业几年了,重新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是很难的。”

“我每天都很累。”

虽然很艰难。

但刘玉娥还是通过努力考上了同济大学工商管理的研究生。

而这次选择读研,让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玉娥的丈夫,也是同济大学的研究生

两人在读研期间相识,平常一起学习,互相照顾。

后来两情相悦的二人在毕业后进入了婚姻殿堂。

而此时的刘玉娥,又发现了人生新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继续学习,考一个博士。”

坚定学习的刘玉娥,又到法国进修了工商管理学博士。

不到30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她就当上了副总。

几年后。

“我现在的行业是个本科生就能做。”

“我要进一个别的专业不能做的行业。”

那颗向上的心又开始躁动了。

刘玉娥直接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去搞科研呢?还是去考编制呢?”

心中犹豫的刘玉娥决定两个一起进行。

这样等面临选择的时候才能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

就这样。

33岁的她进入医学院做起了科研助理,还考上了带编制的事业单位。

“还是科研更适合我。”

34岁时,发生了一件让刘玉娥不再更改行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中的亲戚因肿瘤去世。

这让伤心的刘玉娥坚定了学医的心。

“我要在医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她开始自学这些知识,不停地问博士生实验的原理。

“刚开始真的很难,我一个文科生根本学不明白。”

抱着考了才有希望的心态。

刘玉娥参加了她第一次医学研究生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所料,刘玉娥落榜了。

但她丝毫不气馁,依旧边工作边学习。

35岁那年,她的儿子出生了。

她没有休息,依旧在学习。

36岁她再次报考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刘玉娥很努力。

但她短短两年的努力还是比不上别人近十年的学习成果。

何况她今年已经36岁了,学习能力已经不比当年。

就如同书生考取功名那样执着。

刘玉娥认定的目标任谁都无法改变。

38岁的她再赴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旅途还在继续

这次,刘玉娥终于成功了。

多年的努力在此刻化作胜利的果实。

读博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

不仅拿到了学校奖学金,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如今,40岁的刘玉娥已经成功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回忆当时读博的经历,她是这么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很幸运。”

“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导师。”

“他手把手教我做实验。”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毕业的刘玉娥也没有忘记导师的恩情。

现在,刘玉娥又要开始她学习之路的新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已经收到哈佛大学博士后的offer了。”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回国从事科研工作。”

“现在,我想带孩子们出去看看。”

“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更好的生活。”

仿佛不知疲惫的刘玉娥,不知何时会停下忙碌的脚步。

又是什么让她不肯停歇,这些答案可能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只能祝愿她事业顺利,家庭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