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福岛核污染水再次开始排海!

第六轮核污染水排放于今年5月17日中午开始,此次排放将持续到6月4日,预计排放量与前五次大致相同,约为7800吨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再次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是让人愤懑的极端不负责行为。

蔚蓝无垠的海洋孕育了人类的祖先,她把能给的全给了我们,而进化了无尽岁月的日本人,还给大海和海洋中的无数生物的,是带有放射性的核污染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前五轮核污染水排海。

2023年8月24日至9月11日,日本第一批次福岛核污染水进行排放,共计7788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

之后的4次排放分别在2023年10月、11月,2024年2月和4月进行,每次排放量均约为7800吨。

日本计划在2024全年进行7次核污染排海行动,排海总量约为54600吨,这个数量将是2023年的1.8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2024年4月19日—5月7日刚刚结束的第五次核污染水排海,是东电2024年的第二次排海,今年下半年还将进行5次核污染水的排海行动!

目前已有接近4万吨核污染水先后流入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日本不顾他国反对,公然做出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决定以来,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这件事情。

清华团队的科研团队通过精准的模拟计算和科学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日本此前排入海洋的这些核污染水,最快将在240天后抵达我国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从去年8月份计算开始计算的话,核污染水最早抵达我国海域的时间就是4月20日附近。

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国的浙江省以及上海市,随后在洋流以及时间的推移下,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篇论文《Transport and dispersion of tritium from the radioactive water of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lant》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得到结果显示:10年后,由于水流和扩散作用,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都受到了污染,在中国近海地区,被污染的水体主要通过吕宋海峡和琉球群岛海峡进入中国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表示,日本排放的核污水,短期释放场景下,高浓度核心通过吕宋海峡可在3年内到达中国近海;在不同释放场景下,高浓度氚均可通过琉球海峡在3年内到达中国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结论是,由于我国沿海水域的浅水结构,更容易发生生物积累过程,从而导致对生物影响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污染水不同于普通污水,它携带着放射性同位素,如氚、铯、碘等,这些物质不仅具有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半衰期极长。

它们会在海洋中扩散,污染海洋生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极强,即使是微量的核污染水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日本,这个曾以科技发达、文明先进自居的国家,如今却在这片它赖以生存的海洋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日本却似乎置若罔闻。

他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坚持执行排海计划,甚至计划在未来30年内持续进行。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海洋的极大破坏,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极度不负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清华的研究结论,受核污水排海影响先后顺序与和福岛的距离有关,文中模拟的先是宫崎,然后是上海,最后是圣地亚哥。不过模拟结果显示尽管圣地亚哥最后才受到影响,但其周边海域的稳定污染物浓度却是最高的,所以长期来看核污染水对北美的影响同样重大不可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话,环境保护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责任,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这片蓝色的家园,不让它再受到任何形式的污染和破坏。

如今,面对日益严重的核污染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未来我们的海洋还能否保持清澈?我们的海鲜是否还能安全食用?

航天员吃的航天食品比如航天员能量餐,严格按照航天标准生产,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担心食品安的朋友可以准备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更加珍视和保护那些尚未被污染的资源,同时,也要感谢那些致力于让我们呼吸干净的空气,吃上放心食品的人。

央视网推荐,航天系统科研人员为载人航天专门研发的航天员能量餐,或许能帮我们缓解一些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