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通全网维权搬运抄袭必究⚠️

诚邀“关注”真心感谢您的支持!

⩥⩥图文&编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半岛

“岁月的风,默默吹过,不知不觉间,1955至1965年,新中国1614名开国将帅,如今,仅仅剩下了一位老将军!”

“他的一生是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史,堪称传奇,在血与火的革命征程中,他数次大难不死,杀伐果断,战功卓越!”

89年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88年前,光荣入中国共产党!

87年前,参加中国抗日战争!

74年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唯一一位,仍然健在,参加过红军,也是最后一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这位老将军,他的有些革命经历,比很多人的整个一生,还要漫长悠远…”

1950年11月3日,朝鲜半岛的云山郡,在救援已彻底无望的情况下,美国陆军第1军军长米尔本,不得不下达命令:

“任何救援骑8团3营的努力,都已徒劳无益,我命令放弃进攻,立即南撤。”

美王牌骑1师师长盖伊,哀伤的回答:

“是的,长官,立刻执行命令!让骑5团和骑7团的一个营,都一起撤出战斗!”

“上帝,一天多时间救援人员损失超500人,骑8团3营,愿上帝保佑他们吧!”

让我们从两段尘封的对话中,开始回望老将军的一生,曾经都发生过什么…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次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北地区

1953年5月,王扶之因朝鲜战场上的腿伤,被安排回国,借此机会他想回家,从1935年起,他已离家整整18年了!

于是王扶之和几名警卫员,开着一辆车回了陕北,由于乡间路况很不好,马上到家汽车却熄火了,王扶之下了车。

他背起行李,一个人往村里走,还没有走出多远,后面来了一辆牛车,因为当时腿伤还没有完全好,他想搭一下车。

就试探着问这位赶车的老汉,能不能坐一下他的车进村,老汉非常热情,让他上了车,二个人就聊了起来,老汉问:

“额看你一身军装,这是刚从部队回来吗?”

王扶之回答:

“是的,额就是一个当兵的。”

老汉听后,脸上一脸忧郁,长叹了一口气,对王扶之说道:

“老汉有一个娃,12岁就去当红军了,如果额娃活着,现在和你差不多大。”

“这么多年一点信都没有,估计早就没了,都怪额无能,这娃命苦啊…”

“对啊,你也是当兵的,额就想问问,你在队伍上,见过他吗?”

看见面前的老汉,是真的想打听自己儿子的消息,王扶之就问道:

“老汉,你娃,他叫个啥名字?”

老汉没有隐瞒,接着说:

“他原来叫王硕,当兵的时候,人家给他改了个名字,叫王扶之。”

王扶之听到后,瞬间像触电一样,一动不动,在老汉的注视下,他大声哭道:

“大,额就是王硕啊!”

老汉听到王扶之的呼喊,立刻惊呆在那里,看了又看后,泪水一下涌了出来,随后放声大哭:

“我还以为,你没了呢…”

父子俩人,在路边抱头痛哭起来!

“12岁的放羊娃,竟然参加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陕北县城

1935年7月,在陕北地区的绥西县(今子洲县),中国工农红军26军驻扎了一段时间,王扶之经常“路过”红军驻地。

已见过反动军队的王扶之,第一次觉得,红军是一支令人感到亲切的部队,官兵们经常为老百姓挑水,扫院子等。

有一天,看着在唱军歌,走队列的红军队伍,十二岁的王扶之,脑海之中突然产生了当红军的想法,他走到招兵处。

“额想跟你们一样到队伍上,行不行?”

招兵处的一个红军人员,看了当年还一脸稚气的王扶之,但是眼前这个小孩子个头却已很高,不免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今年多大了?”

此刻,王扶之不知哪里来的机灵。

“你看额有多大?”

哪位红军说道:

“你有十六七了?”

王扶之回答道:

“还真差不多!”

就这样,因为个子比实际年龄显得高出很多的王扶之,就成了一名小红军战士,他进入了当时红26军的“少共营”。

“都说人生际遇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王扶之的一生,从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走上了不同的一条轨迹…”

王扶之,别名王硕,王方知,1923年9月24日,出生于陕西绥西县(今子洲县),家里世代是农民,五岁时丧母。

从小由爷爷和父亲抚养,因为家里生活条件艰难,很小的时候,他就在一户地主家里干活,是一个穷苦的小放羊娃。

后来,他的父亲求人坚持把王扶之,送到一家私塾学习了三个月,认识了一些字,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红军期间年仅12岁的王扶之,从红军少共营的小战士做起,后来学习测绘。

“小卡拉的第一仗,就成了气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10月1日,徐海东和刘志丹发动了劳山之战,东北军110师,进了红军的包围圈,敌人很快被分割成好几段。

王扶之所在的少共营,一共只有200多人,他们负责攻打一个小高地,因为红军缺少武器,他分到了一柄梭镖冲锋。

少共营都是些娃娃兵,他们冲到那一处高地下面,就听到敌人在用东北话喊:

“底下是一堆小卡拉,不成气候!”

(小卡拉,一句东北话,意思就是小不点,小人物,小喽啰,指地位不高的人,颇有些瞧不起,轻视人的意味。)

子弹在这群勇敢的红小鬼头顶,嗖嗖的飞个不停,王扶之奋不顾身的端着一杆梭镖,直奔一个正要举枪瞄准的敌人。

“缴枪不杀!”锋利的梭镖,顶到了敌人的脖子上,他吓得跪下将枪举过头顶。

王扶之快速上前,一下就把枪就夺了过来,从此,他有了参军后的第一支枪。

抗战期间,王扶之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测绘股长,新四军3师8旅22团通信参谋,2营6连副连长,师通信股长。

“自行车上的,新四军第三师指挥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

1941年3月,王扶之调到新四军三师司令部,成为一名作战参谋,因为三师师长黄克诚,眼睛高度近视,不能骑马。

就由此时已身材高大的王扶之,负责骑着一辆自行车,驮着黄克诚师长,在不停转移中指挥新四军第三师的战斗。

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黄克诚坐在王扶之的自行车上,指挥粉碎了六次“日寇的扫荡”,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爱萍将军一次到新疆,他看见王扶之后,开玩笑的问道:

“王扶之呀,你还记得用自行车驮着黄老的事吗?”

“那时候,你的自行车上可带着三师的司令部啊!”

“攻打天津城,勇敢坚韧的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解放

解放战争,王扶之任东北民主联军营长,东北野战军2纵队5师作战科科长,四野39军115师343团副团长,团长。

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战役中,王扶之的343团,抢下了主攻团任务,在激烈战斗中,尖刀排的战士一个个牺牲。

情况紧急!王扶之不顾四处乱飞的子弹,他一跃而起,向城墙豁口处冲去,突然,一颗子弹把他左腿打了个对穿。

然而,王扶之没有声张,咬牙斜靠在护城河边的城墙根下,继续带伤指挥作战,当时他很清楚,自己不能下火线!

只要他这个团长还在,就是对全团官兵的最大的鼓舞,很快,那面鲜艳的红旗,就已经高高的飘扬在了天津城头!

第39军第115师343团,成了第四野战军中,第一个冲入天津城的突击部队。

1950年10月,王扶之所属的39军,作为首批入朝参战部队,跨过了鸭绿江,不久之后,著名的“云山之战”打响了!

云山郡是朝鲜北部的一座小县城,处于一块盆地内,四面环山,丛林茂密,河流纵横,是个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3团阻击地

根据志愿军总部下达的命令,总攻定于11月1日,晚上19:30对云山发起总攻。

后因敌情有变,下午16:40许,39军的炮火,提前开始对云山发起火力急袭。

此次“云山之战”中,王扶之率领的343团授领的任务是截断龙头洞公路,阻击敌人的援军,截击云山之敌向南逃窜。

1950年,11月1日中午前后,美军意识到了骑8团的危险,即派出骑1师骑5团等救援,该团1营的1个前卫连,开始快速前进,企图与云山骑8团建立联系。

“极速强行军,比美军早到一分钟!”

343团团长王扶之,接到命令后,即刻率部前往龙头洞,同时,他命令侦察股股长薛强,带一个排作全团开路尖兵。

11月1日,尖兵排的侦察员传回信息,美军的前锋部队,已离龙头洞仅剩十几公里了,敌人部队全是坦克汽车行军。

而当时,我军距离龙头洞还有近20公里,如果让美军先拿下阵地,势必对云山之战增添极大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

王扶之立刻下令,全团各部强行军!最终,我军两条腿跑赢了美军四个轮子!

1950年11月1日下午,王扶之所部343团9连连长吕庆祥,带领全连官兵,抢先一步登上龙头洞东北的185. 8高地。

此时,最先爬到山顶的战士发现,美军也在另一侧爬山,立即开枪毙伤敌30余人,好险,再有一分钟美军就登顶了!

抢占有利高地后,王扶之到山顶观察地形,发现我主阵地与美军驻扎的龙头洞村距离太近,缓冲区小不利我军防御。

于是,343团决定扩大缓冲区,以攻代守,当晚就发动夜袭,占领龙头洞村。

1营营长戴树德,带领1、2、3、8连共4个连,在入夜后就朝山下美军摸去。

1营1连连长陈文林,率先从战场东北角发起进攻,其余3个连随时准备支援。

当晚10:40时许,343团1连向敌人发起攻击,仅50分钟就占领了龙头洞,全歼美军,毙、伤敌80余人,俘敌30余人。

11月2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出嘉奖令:

“39军115师343团1连,1日在龙头洞歼灭美骑1师的1个连,从此战中可以看出,我军指战员的战斗素养与作战精神比敌人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以一个连即能歼灭美军一个连,特此传令嘉奖,并号召志愿军全体同志,学习该连,坚持勇敢的作战精神,歼灭更多的美国敌人!”

面对这个战果,大家都欢欣鼓舞,团长王扶之却提醒1营不要大意,抓紧修筑工事,美军肯定会在天亮后发起进攻。

“军法无情!主力营领导干部被枪毙!”

然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却发生了一件令王扶之,愤怒不已的事情,最后,不得不坚决执行无情的军法,予以处置!

当11月1日夜里,当美军骑1师骑5团1营B连被343团歼灭后,343团团长王扶之,就预料到美军第二天肯定会报复。

于是,他将部队撤到了龙头洞与龙城洞间,并将1营的主力部署在公路两侧。

安排1营3连在龙头洞以南,1500米左右的无名高地处驻防,因担心敌人反攻,战士们用铲子,镐头连夜的挖掘战壕。

因云山方向不断呼叫救援,美军连夜催促骑5团和骑7团的1个营自博川急进!

343团的这场阻击战,打得异常艰苦!

11月2日,早上7点多,美军果然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敌人的火炮、坦克、飞机,轮番上阵,1营3连阵地损失惨重。

由于美军的火力太凶猛,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能见度很低,343团团长王扶之在指挥部,根本就看不清楚。

不久,一个坏消息传回团指挥部:

“前面1营3连的阵地,失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如果343团若挡不住美骑5团,让其增援到云山与骑8团会合,将对整个战局,产生严重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原来,敌人的火力之所以这么猛烈,是因为美军骑1师师长盖伊,在接连受挫后非常恼火,调动了几乎所有重武器。

数十架飞机低空扫射投弹,数辆坦克抵近射击,将1营3连阵地打成一片火海!

3连驻守的高地本是一片山林,仅仅几十分钟后只剩焦土,连夜构筑的工事全部被炸毁,全连180人只剩不到40人!

炮火刚停,美军20多辆坦克就掩护着成群结队的步兵,直接冲到阵地山脚下,随后美军士兵嚎叫着向3连阵地扑来。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来3连坐镇的副营长张天武,竟然吓得逃跑了。

当幸存的3连战士从土堆里爬起来,已经被炮弹震得头痛欲裂,很多人的口耳都在流血,这些战士个个非常的英勇。

他们咬着牙坚持拿起武器进行还击,一下子就把这波美军,打得退下了山坡。

随着美军步兵溃退,敌人炮火又砸向阵地,几次轰炸过后,美军又在山上留下了不少尸体,但3连也仅剩十几人了!

“这些1营3连的官兵,全都是好样的!”

他们商量后决定让年纪最小的战士回去向团部报告情况,其余的人全部牺牲!

2个小时后,3连的阵地最终被美军拿下,1营的主阵地随即遭到猛烈攻击。

343团1营长戴树德,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然而,美军火力越来越强,1营700多名指战员很快伤亡过半,戴树德本人肋部也被弹片划伤。

这个时候,戴树德还有勇敢的战斗意志,负伤依然不下火线!但是,教导员李士良,却被美军这种攻势给吓住了!

他偷偷朝自己手臂打了一枪,然后,说被流弹击中,就撤下去治疗了,戴树德一想,自己负的伤,比李士良要严重。

政工干部都自伤退了,自己还坚持什么,他也很快撤退了,由于一线营级指挥员全都接连临阵脱逃,全营溃散了!

因为1营已经没有了指挥员,不久之后,1营的主阵地,也被美军突破了。

负责收容伤员的343团组织股股长发现了这几人,接连打电话向王扶之报告。

“报告团长,1营教导员自伤下去了!”

“报告团长,1营营长、副营长丢了阵地,二人是轻伤,现在躲进了收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怒火中烧!立刻下令将这几个人全部都抓了起来,现在没有时间处置他们,必须尽快将1营丢失的阵地夺回!

否则,一旦让大队美军冲过去,这个后果任何人无法承担!形势十分危急!

王扶之喊来团侦察股长薛强,大声说:

“我现在命令你代理1营营长,指挥全营把阵地给我夺回来!”

“另外,你马上把92步兵炮都拉到凹口上,给我狠狠地打!”

虽然此刻的几门92步兵炮,跟美军大口径重炮没法比,但美军没想到我军还有反击能力,一下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薛强没有辜负王扶之的厚望,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很快就攻上了阵地!

紧接着,王扶之将第二营也投入了战场,协同薛强的1营向敌人发起反击。

经过一番艰苦血战,终于重新夺回了3连阵地,以及之前失去的1营主阵地。

11月2日,从清晨到黄昏时分,美军对343团阵地连番攻击,兵力由最初一个连增至两个连到数个美军营一起进攻!

美军除了在阵地丢下数百具尸体,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通过343团阻击阵地!

战斗中美骑5团团长约翰逊上校,亲自上阵,指挥冲锋,依然没有起色,后挨了343团一颗炮弹,当场被炸成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整天下来,美军骑五团损失450余人,天马上要黑了,骑1师师长盖伊,了解下属的美军部队不擅长进行夜战。

打到这种程度,救援已经失败了,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剩余部队向博川撤退。

战斗结束,又抓了40多名美军俘虏,

直到阵地被再一次彻底夺回,王扶之这才松了一口气,今天的一切太危险了!

战后,第1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等人,被押到了团部,此时,这些人彻底冷静了,才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能当上主力营的军政主官,他们也是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最后时刻,谁都没有求饶。

只是恳请不要告诉家人,他们是临阵脱逃,是被美军炸死的,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要求,是不会得到组织上满足的。

“军法如山,片刻之后,随着王扶之团长的大手一挥,数声枪响,几人倒地…”

经过2天1夜,我军毙伤俘美军500余人,毙伤400余人,俘虏70余人,美军增援部队,始终没能通过343团防线!

至11月3日晚,云山城里中的敌人,被第39军全部歼灭,云山之战宣布结束。

此战,歼灭美骑1师8团大部及南朝鲜第1师12团等美韩军各部,共计美韩军2046人,其中,美军就有1840余人。

战后,缴获飞机四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缴获汽车116辆,缴获各种火炮190余门,及大量枪支弹药各类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只苍蝇,竟然救了开国将军一命!”

1952年8月2日,王扶之正在115师梨木洞坑道指挥部与战友研究作战方案。

突然,一颗美军炸弹在坑道顶部炸开整个坑道被炸塌,王扶之等七人被埋。

很快,彭德怀总司令来了指示:

“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把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万一牺牲了,你们也要将遗体找到,运回祖国好好安葬。”

坑道坍塌后,当人们看到十几米厚的山石土层,都觉得肯定没有生还希望了。

第39军军长吴信泉,一直守在抢救现场,指挥数名工兵,日夜不停的挖掘。

数个小时后,依然没有任何结果,正当大家已经感到绝望时,一名工兵,突然发现,有二只苍蝇从坑道处飞了出来!

他立刻兴奋的大声喊道:

“里面这是有空气啊,他们一定还有生还的希望!”

吴信泉急忙命令工兵:

“小心搜索,加快进度!”

很快,现场的工兵循着苍蝇的轨迹,找到了堵在洞口的巨石,巨石侧上方有一处窄窄的缝隙,苍蝇是从那里出来的。

经过38小时了,不眠不休的挖掘,王扶之等三人,最后被成功的救出来了。

战友过来祝贺,大家都激动的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获救!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军长为了你,不吃不睡,连棺材都给你准备好啦!”

此刻,王扶之满眼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自那以后王扶之就有了二个生日:

“一个出生日,一个是8月2日获救日,而且,此后他从来不再打一只苍蝇!”

抗美援朝期间,王扶之任第39军第115师343团团长,第115师副师长、师长。

1954年,历任39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5年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1998年,离职休养,长期居住大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将军

结束语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无数英烈和前辈甘愿奉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洗刷百年耻辱建立了新中国!”

“今天,他们都一一离去,依然健在的共和国革命先辈,已经越来越少了!”

“真心的祝福,王扶之老将军,身体健康长寿!”

声明:本文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