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懂保君。

前几天,凤凰网的一则新闻《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在朋友圈刷了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主要讲述了北大教授胡泳为照顾失能母亲,从“社会精英”变成“全天候护工”,被困在母亲“屎尿屁”中的故事,并由此引发了独生子女在面对失能老人时所面临困境的思考。

PART.01

子女照护者的背后

“胡泳是典型的‘三明治一代’,父亲以96岁高龄过世未久,母亲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孩子未成年,自己处于事业巅峰期。

过去三年多,胡泳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照顾失能父母上,而自己原本的学术工作和个人生活却被不断切割、压缩,取而代之的是“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洗床单、做饭的自动化程序”。

如今,胡泳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已基本不出海淀区了。”

可以看到,光看文字就能让人体会到照护老人的艰辛。里面有一句话,更是让人直接“破防”:

“幸运的是,我是个大学老师,我的自由时间比别的工作多,我还有兄弟姐妹来分担。”

可见,对于胡泳教授这么好生活条件的群体都被折腾的如此辛苦,那对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话,会意味着什么呢?

说实话,不敢想。

常言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照顾失能老人,不仅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精力、人力,还会面临长久的心理负担,这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所以,胡泳教授的故事一经报道,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不易被看到的社会困境: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处境更严酷的将是下一代照护者——独生子女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口140967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21.1%,较上年末增长1693万人。

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

(29697-1693)/4400=6.36,即差不多每6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可能有1位老人生活无法自理!

可以看到,这样的比例是相当高了。

好在是,如果家里的兄弟姐妹比较多,即便万一父母生病住院需要照护,还可以平摊风险,像胡勇教授家人那样,可以轮流照顾一下。

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就困难很多。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打工人平时上班很难请到假,可父母生病又不能没人照顾,只得硬着头皮请护工,花费动辄就是大几千,也没办法报销,真是既心疼家人,又心疼钱。

所以做子女的经常会说一句话:父母的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尤其是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平时都很关注养老,每当看到类似新闻,都会狠狠“破防”。

PART.02

父母的养老问题该考虑了

其实,在当下这个老龄化社会,困难的不止是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同样很不容易。

毕竟,父母一旦到了年纪,那与赡养老人有关的居家护理、住院治疗等养老支出都是绕不开的,而且每一项都是持续的高昂的费用。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回避。

不过想要未来能够轻松应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比如,提前准备好一份“招商信诺利多多3号终身寿险(分红型)”产品,可以做到从资金和照护方面未雨绸缪。

尤其是它赠送的增值服务——“诺相守”居家康养健康管理服务,对于独生子女一代的照护者来说,非常实用。

人一旦变老,生病就无法避免,而且,活得越久,患癌的概率也越大。而但凡家里有生病住过院的都有切身体会:白天护、晚上顾、三餐送,一人住院,全家受累。

面对这种状况,“诺相守”的增值服务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如上图,“诺相守”支持被保人+2名直系亲属共同使用,覆盖了从院前救护,到院中护理、出院协助、院后照护等“一揽子”服务,每一项都很细致,省事又省心。

也就是说,如果在投保时,附加父母二人共同享受增值服务权益,那么以后老人生病住院了,或需要居家护理时,就可以免费启用这项服务,让家属省心,也让患者安心。

关键是,这项增值服务与保障期限一致,保单终身有效,“诺相守”居家康养健康管理服务就也终身有效。

24小时护工1对1院中护理,每人每年可享3天(免费),还有5天的院后上门护理及生活照料,每人每年可享5天(免费),3 *(3+5)=24天,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PART.03

懂保君总结

总的来说,利多多3号终身寿险(分红型),银行系大公司出品,保单总利益高。

低门槛就能获得诺相守居家康养服务,还能带上自己亲人享受全套服务。实力强劲,诚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