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大胖小子”还是国内流行的贺词,年画上憨态可掬的胖娃娃更是几代人共同的春节回忆。在物资匮乏的过去,肥胖是典型的富人病,就跟痛风一样,这类病症在贫苦人家几乎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内的超重与肥胖患者人数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根据《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的调查研究,国内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于世界首位,而且最新的统计数据(2015-2019年)还指出,按国内标准,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6.8%、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成人(≥18岁)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这么一算,国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半数,每2个人之中就有一个属于超重/肥胖患者。

另外一则权威消息同样证实了当前的残酷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肥胖总人数突破10亿大关,也就是说每8个人里就有1个人肥胖。更重要的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正在快速增加,2022年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是1990年的4倍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肥胖的可怕,它其实是我国第6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中重度以上的肥胖患者常常合并患有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因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较高。

为了健康着想,同时收获健美身材,不少人开始坚持轻断食模式、地中海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膳食方案,比较理想的是中等运动强度的抗阻训练,但需要极大毅力才能坚持。

对减肥药的市场需求极为迫切,目前美国FDA仅批准了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芬特明和(或)托吡酯、纳曲酮和(或)安非他酮等少数药物可用于减重,近年来名声大噪的“神药”——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成为减肥人士力捧的明星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美格鲁肽本身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被研发出来的,其实质为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2021年6月,FDA正式批准每周1次皮下注射2.4mg以用于减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减肥。它可以减少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并增加饱腹感,表面上看,几乎就是天生的减肥神药。

然而,神药也有缺陷。服用司美格鲁肽可能会导致便秘、鼻咽炎、消化不良、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多种不良反应,而且一旦停药体重还会显著反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没有真正安全有效的减肥方式吗?长期保持低热量饮食、中等运动强度的起居习惯实在太反人性了,要知道胖子们往往都舍不得离开美食和枕头。

或许,我们能从干细胞疗法中找到治疗肥胖的一丝希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特殊细胞,它不仅能用于增殖分化为特定细胞群,还能通过旁分泌和免疫调控等功能影响人体。

干细胞对减肥的效果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直接,它无法直接“燃烧脂肪”,但可通过改善胰岛细胞活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恢复肝功能等“旁敲侧击”的方式缓慢恢复身体机能

实际上,在2003年已有医疗研究团队探索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方法,得到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可正常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Pdx-1等蛋白,为胰岛移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人们还注意到MSCs在胰岛移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可分泌可溶性免疫因子保护后者免遭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此外,MSCs特有的外泌体分泌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还在胰岛从富含血管系统的环境中移除时为其提供线粒体转移通道,避免后者的“冷缺血”下缺氧和炎症应激,为胰岛移植保驾护航。

干细胞对肥胖患者的帮助还体现在抑制了诸多肥胖相关慢性病,其典型例子就是MSCs分化为心脏祖细胞或心肌细胞。就在2024年4月26日,《循环》杂志发表了一项由日本信州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开展的再生心脏治疗方式,即采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心脏细胞三维簇注射至患有心肌梗塞的猴子体内,观察发现其确实可分化为心肌细胞,且表现出较好的整合能力。对于饱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而言,以干细胞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再生治疗策略或许就是未来危急关头的救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胖引发的大脑衰退也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有实验结果指出,干细胞疗法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通过旁分泌发挥神经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压制大脑病灶部位的炎症水平,为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脊髓损伤或创伤性脑损伤等疾病提供修复效果

总的来说,肥胖引发的各类慢性疾病病程缓慢且缺乏特效药,干细胞疗法为这类病症提供了较好的应对策略,其通过迁移并修复损伤、细胞分化、分泌生长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来延缓甚至逆转病情,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新兴疗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干细胞有望为更多肥胖关联疾病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许花荣,赵香芳,徐和福,等.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效果对比[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 30 (02): 311-314. DOI:10.15900/j.cnki.zylf1995.2024.02.029.

[2]王勇,王存川,朱晒红,等.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39 (04): 301-306. 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1.

[3]韩美芬,赵彬,陈伟,等.司美格鲁肽在治疗肥胖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2, 31 (09): 859-862.

[4]曲伸,陆灏,宋勇峰.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2021, 7 (04): 211-226.

[5]朱淑芳,牟丽莎.间充质干细胞在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中的应用进展[J].器官移植,2024, 15 (02): 214-219.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