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不久前报道,欧盟考虑跟随美国,启动行业调查,评估欧洲企业对中国进口芯片的依赖程度,渲染所谓中国传统制程芯片给“国家安全”和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潜在风险”,借机为可能出现的欧美联合打压措施铺平道路。而就在前不久,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才敦促欧盟在实施更多出口管制或外国投资规则之前应“三思而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在2022年签署的“芯片制裁”法案,正式名称为《芯片和科学法案》,因为该法案从某种角度来看,几乎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尤其是在限制美国芯片企业对中国先进半导体和计算机出口方面,美国就差没把“制裁中国”这四个字写进法案里了,所以外界都称其为“芯片制裁”法案。毕竟在2018年时,中国芯片的自给率仅仅只是5%,也就是说中国95%的芯片都高度依赖于进口,其中又以从美国、韩国以及日本进口为主。

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计划,美国的芯片遏华战略的目的是要将美国打造成全球唯一的芯片设计以及制造强国。单是在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觉补贴和税收优惠,美国便在利用部分条款逼迫企业弃中就美。2022年美国颁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中便计划拨款超过537亿美元,其中光是390亿美元便作为直接拨款进行补贴给半导体领域。早有对华打压心思,如今美国是万事俱备,只等中方“应战”。为获胜仗,美国的盟友自然是一个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速度超出想象。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先进制程的芯片,并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例如提高国产芯片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鼓励企业研发和创新等。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芯片产业。例如,中国与欧洲的一些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芯片。此外,中国还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建设芯片生产线。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芯片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有助于推动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芯片遏华战略似乎注定要失败。一方面,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速度很快,美国想要彻底遏制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美国的一些盟友,例如欧洲国家,并不愿意完全跟随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封锁。

事实上,美国的芯片遏华战略不仅会失败,还会对美国自身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这种战略会损害美国芯片企业的利益。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美国芯片企业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这种战略会阻碍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封锁,将导致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断裂,进而阻碍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