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街:昔日高门宅第林立,如今底衫底裤批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高第街:昔日高门宅第林立,如今底衫底裤批发

▲点击收看视频

两千年来,北京路一直都是广州的商业中心,而最近这几年,这里做过不少翻新改造,每到长假期,就更加人头涌涌。

在今年元旦,北京路南段的225号因为吸引了太多人去拍照打卡,一度由于安保和文保问题闹出风波。

不过,再向南走不过一百米,与粤海仰忠汇只相隔了一条马路,步入高第街,就好像去了另一个时空,给人萧条和破败的感觉,恐怕只有正在打仗的加沙地带可以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高第街在过去很长的岁月里,有过很多高光时刻。

高第街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濒临珠江边,负责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就在附近,许多富商为了方便做生意便聚居于此,到处建起高门宅第,因而得名高第街。

不过关于高第街的得名,还有另一个乞儿仔和白富美私奔,最后逆袭成为富翁的民间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彭嘉志的《童说岭南之街巷探秘》,讲古佬讲的故事肯定会比史实精彩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说岭南之街巷探秘》

在宋朝的时候,高第街的南面还有一座海山楼,是用扩建广州城墙用剩的材料建的,登楼揽胜就可以看到宽阔的珠江江面上停满了波斯、大食等各国的贸易海船,场面十分壮观,这就是当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海山晓霁”。可惜的是,这座海山楼在元朝就被大火焚毁,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不过尽管如此,高第街的商业气息一直都非常之浓厚的。明清时期就以经营鞋帽布匹杂货著称,民国时期亦是名店云集。共和国建政后,曾经因为公私合营而一度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又逐渐恢复了生机。

1980年,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就是在高第街开设,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售卖着当时最潮的服装、鞋帽、小百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的高第街

最兴旺的1986年前后,高第街里面不仅街道两边有摊档,街道中间还有一条“车仔档”,在高第街连通的十二条横巷,只要人站得下的地方,都开设了档口。

据统计,1986年高第街最高的日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除了广州本地市民外,高第街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甚至连中东、非洲的客商也来这里订货。不少在高第街经营的个体户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当年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的高第街

南方电视台就曾经以这个时期作为背景,拍过一部叫《高第街记事》的情景电视剧,里面的主题曲《广州仔女》和片尾曲《幸福之家》的作曲填词是陈辉权老师和梁天山老师,至今脍炙人口。下一期视频,大家应该就会见到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随着沙河、白马等新服装批发市场在广州的崛起,以及后来电商平台的出现,步入千禧年后的高第街就逐渐落寞。

如今的高第街变成“底衫裤一条街”,主要售卖内衣裤、泳衣、睡衣等品类,而且基本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价值比较低。店主和来帮衬的客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阿叔。街上装载货物的手推车、电动单车滚滚而过,路人行色匆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第街的中段,隐藏着一片“许地”。被称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的许氏家族就曾经在此聚居,清朝第一大盐商许拜庭、闽浙总督许应骙、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中共工农红军将领许卓、前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香港资深演员许绍雄都出自这个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昔日的“高门宅第”已经难寻踪迹了,走在狭隘的小巷中,因为缺乏阳光照射,感觉特别阴暗潮湿,居民建筑也颇为老旧,可能产权复杂的原因,不少房屋目测是无人居住也无人维护的状态,甚至面临倒塌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了几百米,高第街的另一头就是起义路,走到对面的高第西街,虽然都是老区,但商业氛围却截然不同。

这里经营鞋类,店铺的装修较为新潮,店主大多是年轻小姐姐,有的拿着iPad处理生意,有的忙着直播,有的正和客人介绍产品。相比之下,高第街的铺面装修和经营模式就显得十分老派,就像停留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浮沉沉数百年,未来高第街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又将何去何从呢?2021年《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工作方案》提出,高第街是计划活化利用的重点区域。2023年颁布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保护规划修编》中,高第街被列为重点保护街区

现在高第街的多处已经被围起来,看起来是准备修葺的状态,有消息说改造之后不再做批发,而是变成类似于惠吉西那样的文旅街区。希望,曾经见证过无数名门望族和鸿商富贾的高第街,可以续写她的传奇故事吧!

各位自己友,

你觉得应该怎么发展高第街比较好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