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一部分人要发现一个作者,发现一本书,做出一本书;还有一部分人要让一本好书被更多人看到。

✊我们也时常在想,我们想讲给大家听的“故事”有没有被大家看到?我们的书究竟有没有打动大家?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从得知,但我们非常想跟读者有着高频率的交流,能让我们和每本书的出现具有更多的意义。

所以,我们决定推出 <读者来信> 特别栏目,今天就是 <读者来信> 栏目的第二期内容!这封信里讲述了来信者 与书结缘的过程,与乐府结缘的契机,并附上了对于《内向游戏》这本书的喜爱之处 。

书架上留有的一席之地

乐府文化:

见字如晤 ,展信舒颜!

阅读这样的习惯,是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开始的。

母亲会把书架堆得满满的,那一面墙的百来本书伴随了我童年的时光,虽然大部分都是历史传记、科普类书籍,但在游戏机和看电视受到管制的童年,这些书籍和听收音机的节目就成为最大的乐趣。

除了空闲的时候会翻看这些书,我还会在挨揍后躲到房间里时,坐在卧室角落汲取书籍里的内容然后破涕为笑,此间记忆历历在目并且印象深刻。

后来到了青春时期,同学之间会流转着青春文学小说,或是把存了零花钱买的武侠杂志互相交换,又或者是偶然发现了社区图书馆的一屋子书,开始把金庸、古龙、温瑞安竭尽所能的看遍、看懂,被刀光剑影、江湖世界所包围,开始梦想着自己也能仗剑走天涯,见不平之事得以拔刀相助。

伴随着懵懂的梦想和做不完的习题,加上人生的颠沛波折,迈入了成年阶段,总会在口袋有闲钱的时候购买一些书籍,尽管不多,却是完完全全属于“自选”的书籍。从此,我也和母亲一样,有着搬家时候最大的烦恼——如何打包书籍,每一本都舍不得,然后就像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一次次的搬来搬去。

开始工作后,不知何缘由,每逢生日都会收到书,或许从外观看来,大家默认我是“爱书”之人——用当时的流行用语就是带有“文艺”气息的人。于是,书越来越多,即使有一部分得以借居在兄长的地下室里,但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四处又堆了不少书。

再后来,平板电子书开始流行,但从小养成的习惯还是觉得纸质的图书好,只是囿于总是要搬家还没有稳固的居所,所以开始审慎的挑选能够安放“家”中的书籍,从内容、作者、装帧设计都会精心考量、重重把关,最后才会下定决心购置,然后再为大多数的书籍包上书套来承受岁月的痕迹。

而与乐府的相遇纯属偶然,因为有点特别,就是乐府作为出版品牌虽然做书,但在书籍出版流程中却主要是跟出版社合作。早年认识书籍都是依靠出版社来分辨,或者是有某些关注的内容才会专门留意。选书的过程有时就像恋爱的过程,带有随机和缘分性。当时买到的第一本乐府的书是《诗歌手册:诗歌阅读与创作指南》,它有着克莱因蓝的流行色外封,还有让人爱不释手的麂皮手感封面,当时在书店就是因为先摸到了书本的质感,再加上那段时间对女性诗人的偏爱,就决定,这本书应该被我带回家。

后来因工作际会也跟乐府有所往来,对做书的理念和涂涂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喜爱“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的温情,开始默默关注更多乐府的书。在我母亲的书籍购买偏好里,乐府出的书大概会落后于不少经典出版社,因为有点非“主流”,但对于家系传承下2.0版本的我而言却恰到好处。那些被选取的故事和作者,都带有自己的执拗和坚韧,足以显现乐府的特质和风格,又或可以说是一种逆流的任性和专注。身处一个波动的去纸化的时代,在散落的爆炸信息里,究竟要如何寻到一片宁静,也许答案就在乐府里,在我愿意为它留有的一席之地里。

如果要抉择一本最爱的乐府书,我想分享私藏已久的这本《内向游戏》,一本会动的书。除了愚公子本人的书如其人般内敛趣致,还不得不赞赏乐府书籍的量身打造,不论是封面设计、开本、装帧、封装、内页、材质与肌理……每一本都在视觉触觉多感官方面给读者独一无二的体验。对于从小就喜欢在送礼或收藏书籍的时候细致包装的我而言,面对乐府的书都需“忍痛”敞开,因为我并不想破坏它原有的设计。一本书,除了内容外,出版的用心与否就主要下在装帧设计的功夫上,对于书籍本身内容的把控,作者想表达的意涵,都能够被一眼看出(当然不是在刻意批判某些精简书系对于书籍成本的考量),对于电子化的时代里,如何能够让新的读者有机会“一眼相中”,着实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在这方面,乐府下了很大的功夫。

回到《内向游戏》这本书,我喜爱作者精简的字句、点到为止的内心独白。有段时间很流行《答案书》,类似于在脑海里想一个问题,然后随手一翻看到的那页话,就是对应的某个随机性的答案,当然基本都是正向积极的鼓励。《内向游戏》也是很适合随手一翻,不长的短句,有时像诗非诗,却能够对应上日常的刹那瞬间,但它并非都是甜蜜的欢喜,也有着太多真实的失落和淡淡的哀伤。

生活里有蜜,也会有刺痛,有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自我独处的自省,《内向游戏》便是在这些瞬间里捕捉到各种感受,在文字和图画(扫码还能看动图)交织里呈现,就像一面镜子,窥见了他人和自己的感同身受。

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跟自我和解的过程,年少的自我迷失愁苦,都在生活里被重新打磨,有些时候是掺杂着苦涩和心酸,有时候是对他人的羡慕和嫉妒,这些无法对他人言说的细微情绪,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某种和解或者是建立同盟的方式,让自己的“孤独”找到一个出口。

<读者来信> 专栏投稿邮箱:

yuefuwenhua@126.com

(备注【读者来信】)

邮件包含:文章内容(最好为word文档)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联系方式+收件地址

具体投稿内容详见

(点击文字即可跳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向游戏》

作者:愚公子

每日挥刀五百下,一个人,一年

是诗,是漫画,也是动画

内向主义者,在静默的表象之下,有波涛万顷

莱布尼茨说:“单子没有窗户。”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犹如浩茫海洋上不起眼的群岛,独自存在。但阅读《内向游戏》,你可能会找到一点共鸣。它是对都市“打工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的精准素描:那些偶然的刹那,那些莫名的失落或小欢喜,那些内心被戳中一下下的微小瞬间。

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在他的“内向”里,其实有非常热烈的内在。我们的丧气、焦虑、灰心、疲惫,久违的放松、悸动的心情、小小的期待……在这本小小的书里,都会得到真诚的回应。

有点特别的是,它还是一本可以“动起来”的书,366张漫画,微信直接扫图,即可观看动画。如果不点下一个,它就在那里一直循环,仿佛在和你的内心,反复确认,那一点好玩的趣味,一些未曾说出的爱与哀愁,一些淡淡波澜的内心游戏,诸如此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