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时,被母亲指婚,嫁给了纨绔。婚后不服命运,培养出4位委员。临终前不知儿子儿媳,已壮烈牺牲。去世后,被人赞叹有加,她真是一位了不得的母亲。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出生在湖南双峰县的荷叶镇桂林堂葛家。

父亲葛葆吾是湘军的参将,深受曾国藩器重。在葛健豪1岁半不到的时候,战死沙场,她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健豪自幼聪明伶俐而且极有悟性,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熟读四书五经,国学涵养相当丰富。

那个年代,儿女的婚事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葛健豪也没躲开,16岁那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荷叶镇的名门望族之后蔡蓉峰。

与葛健豪不同的是,蔡蓉峰就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整天不学无术,一身的铜臭味。

这样的婚姻,很明显,矛盾不断。蔡蓉峰按照旧思想来约束葛健豪,觉得她出嫁了,就得遵从三从四德,一切以男人为天,要谨记心中。而他自己却在婚后不久,又有了其他女人。

可是,葛健豪却不服从于这段被安排的命运。她不仅喜欢古文学,更接受新式思想的影响。而这是和当地的王家,分不开的。

荷叶镇上的王家,是秋瑾先生的婆家。两家都是当地的大户,往来的机会就多一些。

葛健豪接触到了更多的,有关于妇女解放的新思想。她决定,不让自己的四个儿女,再走旧思想的老路。也正因为此,她和丈夫蔡蓉峰的矛盾越来越大。

蔡家的儿女,虽然父亲是个纨绔,但是他们有个好母亲。在葛健豪的悉心指导下,多年之后,4个子女都被选为我党的中央委员,这其中葛健豪起了做出了很大的付出。

在和秋瑾先生的交流中,她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被秋瑾先生身上坚定的爱国操守所震撼,对人生,国家的未来有了很大的认知转变。

这一天,葛健豪刚进门,就看到5岁的小女儿在哭。询问下,原来是父亲一定要让她裹小脚,还直言这是家教。

葛健豪怒了,和丈夫吵了一架。只有经历过那个痛苦的人才知道,裹小脚不只是身体上的痛,就连心理也被困住了。她是不会让女儿再重蹈她的覆辙。

这个事情,让蔡蓉峰很不爽。没多久,他又让儿子蔡和森弃学,早点儿出去打工,这样省下来的钱,又够他花天酒地了。

葛健豪知道后,冷冷道,“你想都别想,男儿志在四方,不学文化,将来如何成就自己,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为了支持儿子继续读书,葛建豪卖掉了珍藏多年的嫁妆,换来的钱存着,留给蔡和森上学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有了这么先见之明并且坚持的母亲,蔡和森后来顺利的考上了长沙一中。也正是在这里,他和徐特立、毛泽东等人成为同学,为后来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1914年春,48岁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进了省城。当她来到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求学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这么大了,拒绝了她。

她十分气愤,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评理。县官读了她的呈文,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就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

然而有一天,她愤怒地得知,丈夫因为贪别人的彩礼,将11岁的女儿蔡畅嫁给了同乡的一个智障少爷,这无疑把女儿的一生都给毁了。

这个事情,葛健豪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她不会妥协,儿子和女儿都是她的心头肉,都有要正确的人生路要走。在她的坚持下,彩礼退掉了。蔡畅也被哥哥蔡和森接去了长沙,接受新知识的熏陶。

1921年,葛建豪在长沙创办女子职校,表面上教书,暗地里却在为我党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这个阶段的她,影响了很多人。

之后的数年,她把家中的第三代刘昂、蔡博、李特特和蔡妮等人也都送上了革命的道路。

但是,在这期间,儿子蔡林蒸在执行我党任务中壮烈牺牲,蔡和森和儿媳向警予也被叛徒出卖,而遇害。

女儿蔡畅得知这个消息,忍着把眼泪悄悄抹掉,不敢告诉母亲,她怕母亲接受不了。

1943年,葛健豪临终前,还不忘对长女蔡庆熙说,和森和咸熙(蔡畅)有回信了吗?你告诉他们,虽然娘看不到他们革命成功的一天,但是要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日后,老人去世,享年78岁。办葬礼时,毛泽东提笔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

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正是有着像葛建豪以及蔡家儿女这样的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我党的事业,不畏牺牲,一心只顾国家存亡,我们才能有如今的和平。

铭记历史,不忘英雄。有的人虽然没有走在硝烟中,但是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是不能被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