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有这样一类诈骗,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你领导”,再到“好友急需用钱却无法自己转账”等诈骗套路。近来,多名群众遭受“冒充熟人”类的电信诈骗。那么,这些诈骗分子是使用什么诈骗套路?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01

身份冒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充子女诈骗

诈骗分子会冒充受害人的子女给受害人发送信息,声称正在上课等原因不能进行语音通话。随后,诈骗分子会给受害人提供一个“老师”的联系方式,让受害人和该“老师”沟通。再借由“老师”的身份提出如:交学费、材料费、培训费等虚假事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冒充公司领导诈骗

诈骗分子会冒充公司的领导,以工作需要等为由,要求受害人(一般为公司财务人员)加入聊天群。聊天群内的成员(一般为公司领导和股东及其家属)都是诈骗分子伪装的“小号”。再以假装商议同意支出等为由,让受害人用公司对公账户转账到指定账户。

盗取个人账号

诈骗分子会通过非法手段盗取微信号、QQ号,然后群发求助信息,一旦有人信以为真,对方就会发来二维码截图,让受害人帮忙付款。

02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近日,A先生在QQ上收到一条添加好友的申请,对方自称是A先生在校读高中的儿子。A先生没有过多地确认对方的身份便通过了好友申请。随后,对方发来消息说学校有个培训机构,培训完可以直接保送名校,并称名额有限,马上就要把钱转过去报名。接着对方发了一个QQ号给A先生,说这是学校的“老师”,让A先生跟“老师”沟通。A先生添加后,所谓的“老师”发送了一个陌生的银行卡号给A先生,让A先生直接把钱转到此银行账号里报名。A先生按要求转账八千元后,对方以转账金额错误为由,要求再次转账八万元。A先生觉得数额大有点不放心,遂打电话给其儿子,其子说没有添加其QQ好友,也并没有叫A先生转钱去交培训费,A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损失约八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二:

2023年底,B先生的一个朋友在聊天软件里发来消息,称有急事需要借九万元,因是熟识朋友,所以B先生没有多想马上往对方提供的支付宝账户转了钱,事后B先生给其朋友打电话核实,才发现朋友的账户被盗,这笔钱也并非其朋友本人要求B先生进行转账的,B先生才察觉到被骗,随后报警。共损失九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三:

在某公司担任财务的C女士被同事张某拉进了一个聊天群,聊天群里的群成员有公司的“老板”以及四个“股东”(实际为诈骗分子冒充)。出于对同事张某的信任,C女士没有仔细去核实群内成员的身份。随后“老板”在群里向C女士核实公司账户金额,然后说有一笔大金额的款项需要转账,等下给C女士转账卡号。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股东”说转账后把回单发到群里。C女士见“老板”和“股东”都发话了,于是就按照“老板”发过来的账户把钱转过去了。没一会儿,真正的公司老板收到转账信息后给C女士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转账。C女士跟真老板进行核实才发现自己被骗,随后报案。损失数十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套路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非法渠道获取信息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黑产交易链等不法渠道,或通过要求受害人扫码下载未知APP带入木马或过度获取权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分析处理出受害人的关系网、情感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等要素,为其冒用他人身份实施诈骗创造条件。

2

冒充熟人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通过盗号或其他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根据被冒用身份者与受害人之间亲属、朋友、同学、同事和领导等不同的社会关系,针对性地编造代买机票、交学费、送礼、代充话费、违法被公安机关处理需要保释金、遇交通事故需要救治或赔偿、病重需手术、银行卡限额帮忙转账等虚假事由,利用受害人对被冒用身份者的关怀与信赖,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1.注意保护个人及单位信息,以防被诈骗分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2. 任何在网络上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3. 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浏览涉黄、涉赌网页,不要随意下载陌生软件,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4. 如果被骗,应及时报警求助,同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

来源:临桂警讯

编辑:方晓晖

一审:魏平

二审:林艳

三审:陈裕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