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

陈雅靖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SS供应商。黄政正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事特的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近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承办的202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下称“交流会”)在莞举行。该活动在总结推广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践案例和发展经验的同时,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单项冠军”企业,共谋高质量发展之道。

在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下称“单冠企业”)名单中,东莞有10家企业入围,入选数量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截至目前,东莞坐拥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全球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中国制造的“排头兵”、东莞制造的中流砥柱。

它们虽然体量不大,却在全球细分市场上领跑,通过谋新、创新、向新,在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上持续发力,成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引擎,助力东莞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

●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冠企业”

制造业“单冠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此后,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的速度不断提升,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巩固和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省瞄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的目标,积极进行“大企业”培优增效,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集中财政、金融等政策资源,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

具体到东莞,也有着清晰的培育路子。东莞把培育制造业“单冠企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东莞市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管理办法》《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引导和推动优质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国家、省、市三级政策的培育下,全国先后遴选出八批155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广东累计培育制造业“单冠企业”190家,占全国比重12.2%,覆盖全省14个地市。

作为行业翘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含金量有多高?在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的名单中可以一窥究竟。

记者梳理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冠企业”发现,聚焦产业领域,在全国386家“单冠企业”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达98.96%,平均研发强度7.38%。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占32.7%、新材料占26.5%,还有少量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从广东60家制造业“单冠企业”中可看到,先进制造业占据绝大权重和比例,而广东此批新增数量连创新高,同比增幅达29.8%,新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数量为广东省历届最多,占全国15.5%;东莞10家“单冠企业”分布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第八批“单冠企业”中,69%的企业拥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技术能手、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杰出人才,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4%,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5.5%,平均拥有有效专利363.7件(其中发明专利135.9件,占37.4%),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14项、国家标准4481项、行业标准5014项。

此次入围国家级“单冠企业”的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陈宝华肯定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她介绍,企业平均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比高于15%,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5%,目前企业拥有约200项知识产权,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获得众多国家级省市级等资质项目荣誉和奖励。

同是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深圳、西安、南京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技术研发人员近千人。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科研团队由国际著名轨道交通电气专家钱清泉院士、新能源专家张榴晨院士、军事通信技术领域泰斗孙玉院士领衔,拥有行业首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大高端科研平台,先后承接国家及省市级重大专项20余项,起草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2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80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60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90多项,构建起先进的研发及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作为全国、全省的重要工业强市之一,东莞制造在全国、全省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23年,东莞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52%,居全省各市第一位。

形成催生“单冠企业”的沃土与生态

制造业“单冠企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为了摘得明珠,东莞加快培育制造业“单冠企业”的进程。

从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起,东莞实现了零的突破,到如今第八批入选10家企业,东莞的成绩不断刷新。

可以看到,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在东莞呈现加速度涌现。接下来,东莞还能保持这样的“高产率”吗?东莞对此非常有底气。

从小处看,目前东莞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18家,3家省级“链主”企业,一批市级“链主”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4789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这些企业都有单项冠军的潜质。为了培育“单冠企业”,东莞日前更是出台了新修订的市级遴选办法,发掘和储备一批具备成为国家级“单冠企业”的种子企业。

从大处看,作为“中国工业大市”,东莞已形成催生制造业“单冠企业”的产业沃土与生态。目前,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22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厚实的工业底盘孕育了优质的企业梯队。

制造业是东莞的城市底色,完善的产业配套是东莞制造发展“单冠企业”的优势所在。记者了解到,制造业“单冠企业”更是成为东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比如,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视觉光源产品市场占有率约占全球的20%;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SS供应商;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数能够规模化提供高稳时钟产品与整体时钟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是5G细分时钟领域行业的龙头企业;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手机充电器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以上……

陈宝华在交流会上以《坚持创新 深耕时频 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表示:“企业从小巨人企业升级为‘单项冠军’企业,主要是国家的扶持,让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是市场的认可,让企业在细分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市场领先’的双领先地位。”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庆棠表示,制造业“单冠企业”不仅代表着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完善的产业配套练就了东莞制造业快速的供应链响应能力,也练就了不少制造业“单冠企业”,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冠军力量”。

梯度培育为企业铺就“冠军之路”

在交流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东莞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赋能基地(东莞)”揭牌仪式,双方将共同支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赋能基地建设,基地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华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发展中心、合作交流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推进全国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协调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乃东莞为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梯度培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可通过基地统筹资源、组织专家引导优质企业向单项冠军发展,对标单项冠军认定条件开展创建工作,组织一系列涉及经营管理、企业战略、人才培养等面向企业的培训活动,以及促进优质企业之间的产业对接合作。

事实上,东莞近年来加快了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因此涌现出一大批制造业“单冠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目前,东莞培育了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54家省级制造业“单冠企业”,建立了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库,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单项冠军企业体系。

制造业“单冠企业”的梯队培育一直在路上。去年10月,工信部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2023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训班安排在东莞召开,现场解读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政策,并为众多企业答疑解惑。今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在东莞举行,全国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齐聚东莞,与知名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等领域,加快构建国家引导、地方协同、市场培育的单项冠军多元化发展培育体系。

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持续提升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水准,既要求优质企业不断在细分赛道有新布局,在优化提升生产力要素上有新变革,在加强技术进步上有新突破,也需要政府对优质企业的政策支持有新举措。

在政策支持方面,东莞对纳入市单项冠军企业库的企业,在产业促进、产业空间、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土地和人才保障、承担国家和省重大专项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为优质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绿色转型等方面,重点支持产业链的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改造。

陈宝华介绍道,大普技术近几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公司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取得较好的技术成果、市场地位和经营业绩。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

今年,东莞已提出培育目标:到2026年底,力争省级以上“单冠企业”突破100家。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表示,东莞将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未来持续加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和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单冠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为其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最给力的政策、最高效的服务,支持更多企业迈向制造业单项冠军。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表示,近年来,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构建了涵盖34个工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稳定在50%以上的高位水平,培育了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东莞致力为企业铺就“冠军之路”,一直不遗余力地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扎根东莞发展,同时,也以更大力度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

第八批“单冠”东莞入围企业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

■数读

全国遴选出八批155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分布于机械、电子信息、石化、纺织、轻工、有色等行业,近六成分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广东累计培育190家,占全国比重12.2%,覆盖全省14个地市。

在第八批“单冠企业”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达98.96%,平均研发强度7.38%,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占32.7%、新材料占26.5%,还有少量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69%的企业拥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技术能手、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杰出人才,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4%,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5.5%,平均拥有有效专利363.7件(其中发明专利135.9件,占37.4%),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14项、国家标准4481项、行业标准5014项。

广东有60家企业入围第八批“单冠企业”,先进制造业占据绝大权重和比例,广东新增数量连创新高并首次夺冠,同比增幅达29.8%,新入选“单冠企业”数量为广东省历届之最,占全国15.5%。10家东莞企业入围,分布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东莞已培育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冠企业”,5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了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库。力争到2026年底,省级以上制造业“单冠企业”突破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