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资利润再投资规模全省第一、生物医药部分物品进口周期大幅压缩、南京市民家门口就能品尝海外冰鲜水产品……开放的南京,正越来越国际化。5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一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发布会上,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表示,开放是南京的特质,也是南京的优势,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当好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排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智毅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开放型经济大市,将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邓智毅从三方面作答:

一是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南京是全省唯一叠加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牢牢抓住制度型开放这个关键, 不断加大国际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创新和衔接,促进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更有效地聚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说到这儿,他举了一个例子,“过去特殊物品进口由于管理标准和审批流程等因素,周期需要2个月以上,我们通过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进行了改革,使进口周期从2个月缩减到2周左右,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效率。”下一步,将继续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金字招牌,创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发挥好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努力做到“试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

二是全力塑造内外联通的新优势。南京是全国20 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城市。南京将以开放“硬联通”为突破口,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比如,去年以来南京新开辟了纽约、达卡、波士顿等新的国际精品航线,使民众出行、经贸往来更加便捷,南京的老百姓非常方便地能够吃到世界各地的冰鲜水产品,这也得益于口岸通行能力的提高。下一步,南京将继续挖掘潜力,以禄口机场三期建设为重点,扩大和引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南京将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效,加快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深水航道的潜能。就在前天,有一艘利比里亚籍“艾米”轮顺利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区,装载了5万多吨大豆从巴西出发,吃水线达到了11.6米,相较于过去的11.36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一步目标是推动12.5米深水航道全天候通达南京,进一步释放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优势,通过“水铁联运”“水水联运”等新的内外联通“立交桥”来提高效率,为“水运江苏”建设贡献南京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0月13日,京东航空一架装载18.56吨服装布料、工厂普货和跨境电商货物的B738全货机在南京海关所属南京禄口机场海关的监管下,起飞前往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三是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让全球企业共享南京机遇,也让南京企业畅达全球市场。通过不断培育新动能来应对复杂的新变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南京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正增长、外资利润再投资金额居全省第一,跨境电商、“新三样”出口规模居全省第一位。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来南京投资。“今年以来,像巴斯夫、西门子、宝马、博世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到访南京、洽谈合作,应该说这是看好中国、看好江苏、看好南京的具体写照。我们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把更多先进项目落户南京,不断优化外经、外贸结构,在稳住一般贸易、货物贸易等传统贸易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这些新的风口。”邓智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港龙潭港区专用铁路场站,工作人员正在装卸集装箱。一季度,南京中欧班列开行117列9582TEU(标箱),同比增长18.1%,完成全年开行任务的30.78%,实现开门红。

南京将通过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塑造内外联通的新优势、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发挥南京应有的作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卢河燕 史童歌 /文 顾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