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广州市 2024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在市政府官网发布,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00条改革任务,以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0条改革任务

围绕“三优化一提升”展开

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制度供给

《工作要点》首先提出,要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制度供给。围绕优化产业发展总体制度设计、高水平产业空间标准制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产业链大招商机制等方面,提出 35 条任务,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建立具有广州特色、具体服务各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立法保障。

在总体制度设计方面,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筛选广州需重点配置资源的产业清单,引导各区错位发展。研究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

在建立健全空间保障制度方面,制定高水平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出台优化产业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推动形成“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的产业空间新优势。

同时,完善 “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开展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从研发端向企业端转化的相关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技术经理人、行业协会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全面系统梳理全市招商引资政策,研究提出新时期完善广州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有关工作意见。

《工作》要点还提出,通过“数”“碳”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活”起来,政策协同推动新兴产业“强”起来。例如,率先在低空经济领域探索突破,研究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低空空域改革方案,出台精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推出企业引培、人才引进、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及平台打造、运行保障及管理等方面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亿航智能展厅里展示的无人机产品

紧盯企业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供给

《工作要点》明确,要紧盯企业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供给。瞄准政府服务和治理模式创新,提出项目筹建服务、数字政府服务、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电水气网服务、“产业链+法律服务”、信用服务等 26 条任务,进一步推动政府服务理念、流程创新和治理模式变革。

产业优先,项目为王,如何为项目推进提质增效?《工作要点》提出优化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最大限度提升项目引进、拿地开工、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筹建服务效能。

项目引进阶段,根据选址区位、产业需求、规划指标等因素,研判潜在风险瓶颈,提前拿出解决方案,为项目量身定制个性化筹建报批流程,建立项目开工要素保障清单,安排专人“全程领办”,做到“引进即筹建”。

项目拿地阶段,全面实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联发”,做到“拿地即开工”。

项目竣工阶段,研究推广增城区“关键项验收”经验做法,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做到“竣工即投产”。

同时,持续打造公用基础设施等服务标杆。电力服务方面,按照不同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需求,梳理全流程服务接触点,制定个性化用电报装办理指引,区别时间节点和用电负荷特性,提供差异化服务策略。网络建设方面,大力推动5G新基建,深入挖掘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汽车、5G+智慧能源等融合应用场景,建设互联网极速先锋城市。

此外,引导法律服务资源更多融入实体经济领域,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法律服务”。 深化“信易贷”平台与银行金融机构务实合作,促成融资额突破25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线

围绕降低综合成本,优化要素供给

《工作要点》还强调,要围绕降低综合成本优化要素供给。聚焦企业拿地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成果转化成本、转型升级成本,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提出 26 条任务,着力破解工业“熟地”不足、产业人才紧缺、资金供给不力、技术成果转化难、数据赋能效果不显著等瓶颈。

例如,为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工作要点》提出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在供地模式上,采取分层供地,将较大面积连片土地出让给“链主”、优质企业,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将一定比例物业产权分割转让给产业链合作伙伴企业。强化“净地出让”,加强供应土地权利清晰、规划条件明确、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法律经济纠纷、具备动工开发必需基本条件的“净地”。此外,广州将选定一批“产业保障房”项目试点地块,加快推进只租不售的标准厂房建设。

为加强劳动力要素综合服务保障,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工作要点》提出建立用工保障专员与重点企业“一对一”对口联系制度,以及重点企业(项目)用工保障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健全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分类保障机制,符合保障性条件的入读公办学校, 引导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积分入学申请和报读民办学校。各区结合实际扩大辖区保障性入学范围,探索仅凭有效期内《广东省居住证》即可参加当地积分入学申请。

为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工作要点》提出,发挥年度总额度最高 10 亿元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对合作银行发放符合条件的普惠贷款风险损失按规定给予补偿,进一步鼓励银行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各区出台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与市级普惠机制形成政策联动或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天河商圈

聚焦南沙和广州开发区,提升营商环境改革重要平台能级

《工作要点》明确,要提升营商环境改革重要平台能级。以开展全省首批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提出 13 条任务,推动南沙区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广州开发区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营商环境先导区。

南沙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聚焦“大招商、强筹建、优服务”,持续优化南沙“四链” 融合政策体系,强化招商引资体系建设,定制以“芯晨大海”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产业版”营商环境。具体包括,加快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开展国际人才职称评价试点等。

广州开发区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聚焦生物技术、集成电路、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持续推进招商筹建“123 行动”,进一步强化“三城一岛”空间互融、产业互联、发展互动,打造广州产业营商环境示范标杆。具体包括,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综改试验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

三个关键词,解读《工作要点》

在解读文件中,市发展改革委归纳出《工作要点》三个关键词:“降本增效”、 “三个重构”和“三业友好”。

“降本增效”贯穿始终

从100项任务中可看到,《工作要点》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产业发展效能”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提出“产业版”营商环境具体改革举措,力争形成面向不同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区别化营商环境优势,推动实现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三最目标”。

降本方面,围绕拿地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成果转化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本等企业关切,拿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力争在资源要素普遍偏紧的约束下,形成综合成本优势。增效方面,提出聚焦项目招引做好“加法”,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减法”,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乘法”,聚焦转型升级做好“除法”等系列改革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路商圈

突出“三个重构”导向

同时,《工作要点》突出“三个重构”导向,重构基础设施新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和重构科教人才新优势。

重构基础设施新优势方面,重点聚焦产业空间保障,提出制定高水平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指引,推动形成“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 的产业空间优势;聚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大力推动 5G新基建,深入挖掘 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能源等融合应用场景。

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方面,提出筛选重点产业清单,完善重点产业图谱,做好产业赛道和产业领域选择,引导各区错位发展,“数”“碳”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活”起来,政策协同推动新兴产业“强”起来,前瞻布局推动未来产业“立”起来等改革举措。

重构科教人才新优势方面,提出完善“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资本赋能”的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多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路商圈

突出“三业友好”理念

迈入“6.0版本”的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以“三业友好”作为关键词: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工作要点》瞄准产业发展、企业经营重要关键环节,特别是市场准入、项目筹建等市场主体关切领域,拿出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改革举措,突出“三业友好”理念。

比如,市场准入方面,依托南沙区积极推进国家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争取落地一批首创标志性成果,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项目筹建方面,创新提出优化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改革举措,通过“全程领办”“五证联发”“关键项验收”等服务举措,最大限度提升项目筹建服务效能,努力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苏俊杰、王燕、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