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炬高新区电子基地科创园“工改”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精密检测中心。

近日,深中孵化平台框架合作协议签署,“深中协同·联合孵化·合作平台”揭牌。活动上,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下,火炬高新区将加快推动深中两地创业孵化资源互联互通,促进两地创业孵化平台交流互鉴,共建深中创新生态圈。

深中通道通车近在眼前,中山即将进入深圳“一小时经济圈”。作为中山“创新主引擎”、“制造业主阵地”、“东融”深圳的桥头堡,火炬高新区该如何“领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 通讯员 肖晨茜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打造“3+N”科创平台

共建产业创新孵化高地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深中协同直通车系列之智能制造孵化平台交流会上,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陈云向深圳的企业家们介绍了中山“双国字号”孵化园区的优惠政策:园区孵化期内的企业租约每两年续签一次,可申请最长48个月、最高5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研发、生产场地。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经批准入园后,可申请最高200万元的启动经费扶持。享受创业全流程服务支持。入园企业还可以免费享受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法务咨询、交流活动、资源对接、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服务。

作为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在孵企业,英丽(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嘉伦表示,目前公司已有上百万的营业收入,并表示非常看好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山的发展,他表示,计划今年6月将会引荐20余名香港大学在校大学生到中山开展暑假实习和校外课程。

“深中通道即将开通,更方便公司与深圳相关上下游企业往来,也将为企业的发展经营带来更加良好的科技资源,有利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进一步拓展。”中山市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飞博激光”)执行董事任纪康说。

据介绍,飞博激光在火炬高新区火炬工业集团科创孵化器的服务之下,公司业务每年都在增长,今年3月租赁面积也由190平方米扩大到400平方米。随着深中产业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将加强与深圳企业的互动,加大激光应用工艺的开发和新激光技术、前沿激光设备的研发,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不止于优越的创新环境,在创新一体化上,火炬高新区也有基础、有底气:全市近五成的国家级研发机构、超六成的省级工程实验室、近九成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全部的省创新团队在这里汇集,培育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8名,培育各类上市挂牌企业130家。

当好深中创新一体化的先锋,火炬高新区还有重大平台做支撑: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平台加快“开花结果”,成为吸引深圳创新产业资源的一张亮眼名片。

当前,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已与深圳昇旸光学科学有限公司等9家深圳企业围绕校企战略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合作内容进行项目签约,未来校企双方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科技研究、技术转移等方面深入合作,互惠共赢。

接下来,火炬高新区将打造“3+N”科创平台,加快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建设,推动留创园二期建设高端人才载体、产业孵化中心和“一园多区”,布局西湾光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库和孵化地。同时,积极融入广深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助力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创新协作机制。

优质项目扎堆落户

产业链协同成效初显

“在这里投资建厂,效率不输深圳!”近日,新视光电(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启勇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在中山市、火炬高新区的协同支持下,新视光电科技智慧总部项目顺利落户火炬工业集团电子基地智能综合体项目。

新视光电(广东)有限公司的投资方深圳新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智能显示产品及音视频解决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新视光电迫切需要高质量产业载体突破产能“瓶颈”。“我们寻遍了大湾区主要城市,跑过粤东、粤西等地,一直没有找到能满足120米长产线设备的发展载体。”余启勇介绍,市场上能满足超长产线需求的物业十分稀缺,难以满足专业生产设备的调试和安装。

在得知新视光电的诉求后,火炬高新区职能部门、火炬工业集团第一时间梳理满足企业需求的产业载体,多次和企业现场沟通、现场察看,帮助企业租赁电子基地综合体A座三、四层(单体长度达140米),共21126.94平方米物业,用于建设新视光电科技智慧总部项目。目前,新视光电项目已完成物业交接,正在推进内部装修、设备安排调试等工作,预计2024年7月前后投产运营。

2023年,火炬高新区新签约项目中,来自深圳的项目有13个,计划投资额近50亿元,数量占新招引外来项目45%,投资额占新招引外来项目29%,涵盖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光电信息、电子信息等领域。深圳已成为火炬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地,深中产业链协同成效初显。

在深中合作创新区起步区,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特普智能电器制造基地项目、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布局。

过去一年,火炬高新区加大对民众街道的统筹力度,以“空间革命”破解制造业发展土地“瓶颈”问题。深中合作创新区、东部健康医药产业园(火炬片区)共完成土地整备近5500亩。

今年,火炬高新区力争完成拆除整理面积1200亩,稳步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构建“一基地六园区”发展格局。同时,扎实谋划“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三谷”产业空间,为承接湾区优质产业资源外溢赢得先机。

以“湾区光谷”为例,火炬高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超3万亩产业平台,提供多类型空间载体,力争三年内整备超5000亩产业用地;提供70万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厂房,以及超30万平方米的高端孵化载体,大力招引深圳优质光电产业项目。

当前,已有一大批高精尖优质光电产业项目陆续落地签约,如全国十大电视制造出口商彩迅工业、全球重要“光显融合”模式探索者洲明科技、LCOS芯片国产替代高科技项目——芯鼎微等等,争先抢滩“湾区光谷”投资机遇。

未来,“湾区光谷”的落地,中山力争到2026年实现光电产业总产值破千亿元,再用3到5年时间实现营收翻一番,高新企业超过500家,研发占比超8%。

打造火炬企业创新课堂

做“最懂产业经济”的服务员

深中一体化加快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浪潮奔涌,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摆在火炬高新区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久前,“火炬企业创新课堂”品牌活动在中山火炬高新区正式启动。来自深圳的半导体行业专家和巍巍博士主讲,他以《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介绍》为主题进行授课,吸引线上线下超26万人次观看。

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炬企业创新课堂’旨在为火炬高新区内企业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广大企业家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原动力,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

未来,“火炬企业创新课堂”将邀请更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分享最新的创新理念、技术趋势、成功案例和政策资讯,为企业搭建常态化、长效化的交流学习平台。

“火炬高新区是最懂怎么做企业、最懂怎么做经济、最懂怎么做科技的。”广东维尔晶电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福光的这句话印证了火炬高新区超前、专业的服务精神。

“火炬服务”体现在温度——中山精研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中山以来,购入了大量新设备以推进基地建设,由此产生了大额的留抵税额。了解到身处深圳的企业财务负责人关于退税办理的担忧,火炬高新区“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负责,并提供“一对一”的税务辅导,让企业吃下“定心丸”。“现在可以在线上办理留抵退税,无需准备纸质资料,还节省前往办理和排队的时间,非常便捷高效!”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

“火炬服务”也体现在速度——不久前,位于深中合作创新区的朗斯时代中心项目通过“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验收。作为火炬高新区智造转型的标杆项目,朗斯时代中心从项目奠基到顺利封顶用时仅11个月,跑出建设“加速度”。

“为推进项目建设,火炬高新区创新联审联办机制,党政领导到现场亲自督导,项目实现‘拿地即拿牌’‘拿地即发证’,这种效率令我们非常感动!”朗斯时代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火炬高新区职能部门领导以及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服务团队常常与企业围桌而坐,提需求、讲政策、解难题。“一企一策”服务之下,朗斯时代中心项目建设进度领先同类大体量项目,用更短的周期、更高的效率实现项目封顶。

深中通道通车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流动会更加便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火炬高新区招商引资最好的“邀请函”。

以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火炬高新区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加快实现100条以上涉企惠企政策“一窗式”咨询、解答、受理并反馈,新增“跨域通办”事项100个以上。

营商服务力集聚“赢商”爆发力。接下来,火炬高新区将组建产业全覆盖的专业化实体化招商事务中心,推进产投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力争实现300亿元,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