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31日开始的昔兰尼加战役是隆美尔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此次战役隆美尔以少胜多,不仅击溃了十倍于己的英军,还将英军赶出了昔兰尼加,原本岌岌可危的利比亚局势被控制住不说,英军主力更是狼狈的逃回了埃及,两位曾经以少胜多击败意大利军队的英国名将菲利普·尼姆和理查德·奥康纳也成了隆美尔的阶下囚,整个昔兰尼加攻势以德意联军的胜利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在此次战役中真正可堪大用的兵力仅有区区200辆坦克而已,也就是这两百辆坦克砸断了英国人的脊梁骨,迫使英军不得不放弃昔兰尼加。那么,隆美尔在昔兰尼加的胜利,到底运气使然的巧合,还是一场命中注定的胜利呢?

事实上,昔兰尼加战役前的隆美尔手头真的没有太多的兵力,除去他刚抵达北非时得到的第3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之外,隆美尔手中可堪一用的兵力只有德国第五装甲团和刚刚抵达北非的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德国第五装甲团拥有120辆坦克,其中60辆是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剩下的则是如38T、二号轻型坦克。而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则只有80辆坦克,性能方面突出一个惨不忍睹。

而反观昔兰尼加的英军则军力强大,昔兰尼加方向英军的兵力包括英印军第4师、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英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装甲师。毫不夸张的说,即便隆美尔等来了德国第5装甲团和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的增援,德意联军和英军在兵力上也有显著差距。倘若英军统帅韦维尔能够聚集兵力猛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那么就算隆美尔再有才干也无法改变自己被赶下大海的命运。

但事实是英军没有发起进攻,直至隆美尔等来了第五装甲团和阿里埃特装甲师并发起攻势时,英军都没有对利比亚发起决定性的攻势。英军之所以没有发动进攻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北非的英军被抽调了部分兵力去希腊作战,如澳大利亚第6师、新西兰第2师和英国第2装甲师下辖的第1装甲旅都被调走了。而让隆美尔大感头痛的英国第7装甲师则整建制撤回了埃及,原因是该师在之前的战斗中装备磨损较为严重,不得不撤回埃及整修。

第二个原因则更为直接,或许是英国人只能打打顺风仗,兼顾战无不败的意大利军队的原因。在隆美尔抵达利比亚的初期时,隆美尔曾命令第3侦察营和战防炮营构筑防线,并成功击退了英军试探性的进攻。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英国人的预料之外,英军统帅韦维尔当即放弃了继续进攻利比亚的计划,转而命令自己的部队在昔兰尼加就地布防,寄望于积蓄足够力量后能一举拿下利比亚。

某个角度上,韦维尔的战略规划并没有错误,他的参谋们很准确的判断出了隆美尔兵力不足的问题,认为德意联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发起进攻,哪怕等到6月份也凑不齐兵力。基于这个判断,韦维尔才敢安心的让部队原地设防,因为在他的眼中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而隆美尔却不见得有这样的机会,胜利对他似乎唾手可得,他只需要耐心等待和积蓄力量就够了,哪里需要急躁的发动攻击呢?

很遗憾,这是韦维尔输掉昔兰尼加的主要原因,经历了法国战役后的英军还在按照自己的逻辑揣摩德军,而这也意味着他的判断全部错误了。隆美尔比他想象中的更为大胆,他不仅要发起一场进攻,而且还要一鼓作气将英军赶出昔兰尼加。而之所以隆美尔有这样的底气,很大原因就在于双方在机动兵力上的优劣出现了逆转。

事实上,英军此时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兵力虽然很多,但却不足以防守整个昔兰尼加,整个英军的防线完全是依托孤立的城镇构成的,而且英军手中极度缺乏机动兵力。比如说英国第二装甲师,尽管英军对其充满信心,可事实上却是该旅只配备了老旧坦克,而且其下属的第1装甲旅及师属支援部队也被抽走了一部分,该师的机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考虑到英国第7装甲师已经撤回埃及,而英印军第3装甲旅的战斗力则可忽略不计.

相较之下,隆美尔的步兵兵力虽然不足,炮兵力量也很稀少,但他手头的第5装甲团和阿里埃略装甲师却是一支不错的机动兵力,尤其是这两支部队拥有200辆状态极佳的坦克可供使用。这一情况构成了隆美尔战术的核心,那就是利用机动兵力通过不间断的进攻,以不断地穿插合围来击溃对方。尽管德军在绝对兵力上不如英军,可如果能妥善使用自己的机动兵力,那么德军也未必不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隆美尔的这一战略大大出乎了英军统帅韦维尔的意料之外,他们确实通过侦察和截获的意军电报判断出了隆美尔的实力,但他们却没有想到隆美尔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战术——既然兵力不足以防御,那么干脆就进攻好了?于是乎,隆美尔孤注一掷的进攻很快就挫败了英军,数万英军被德意联军的两百辆坦克打得找不到北,缺乏机动兵力的英军在隆美尔凶狠的攻势下根本无所适从,他们甚至找不到可用于抵挡隆美尔的兵力。

道理很简单,英军为了防守昔兰尼加而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在任何一个点上形成坚实的防御。一旦德意联军的坦克突破了它们,英国步兵们就会惊慌失措,继而丢掉自己的阵地和装备,如同野狗一般向后方拼命逃窜。至于英军仅有的那些机动兵力,它们或是被分散防线上,或是身在后方而来不及阻止德军。即便英军将他们调至前线来,漫长行军后他们也基本失去了战斗能力,无非是成为被德军撕碎的目标罢了。

从实际角度出发,北非战场的核心就是谁拥有更多的机动兵力,以及谁能更好的运用自己的机动兵力,而隆美尔在昔兰尼加的战斗中则完美的运用了自己的机动兵力。在机动兵力有优势的前提下,弃守为攻就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了。也因此隆美尔的胜利绝非什么巧合,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最合适的战术并赢得了必然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