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当时,日本大本营的计划,是把国军吸引到华北平原,充分利用日军机械化的优势,一举打垮国军,再往华中和华东进行平推。

然而,虹桥机场事件(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爆发的第二天,老蒋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心要把中日决战的场地选在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下当时上海的情况。

1932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在上海挑起冲突,蔡廷锴的19路军和张治中的第五军奋起反击。

在列强们的调停下,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协定要求中国军队撤出上海,而日军则可以在吴淞、闸北、江湾引翔港等上海周边长期驻扎。

日军借此在上海修筑了大量的碉堡等永久性工事。

最为关键的是,上海周边350公里的海防线完全丢失,日军可以随意登陆。

所以,选择在上海决战,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毫无可取之处。

但是,因为这里有英美的租界。

老蒋戏精上身,计划用国军官兵的性命,给西方列强表演一场大戏,来触动英美的神经和利益,进而出面斡旋调停整个中国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下辖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三个德械师)迅速部署完毕,对日军的兵力形成绝对优势。

张治中希望趁日军立足未稳,尽早发动攻击来取得优势。

然而可笑的是,老蒋担心如果主动发起进攻,会承受国际压力,得不到英美的同情和支持。

于是,连发两封电令“仅作进攻准备,不得妄动”,使得张治中的主动进攻计划化为泡影,导致战机贻误。

而日军不是坐以待毙的傻子,他们到处摇人,很快从东北、华北、青岛、日本本土调来了9个师团,并派遣了加贺号航母等大量舰队提供海空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到十月底,国军大势已去。

而这时,蒋介石又在是否撤退的问题上犹豫起来,还在幻想英美在布鲁塞尔举行九国公约对日施加压力,借此与日进行和谈,以求结束战事。

11月1日,老蒋亲赴上海南翔镇召集师长以上指挥官训话,一再强调:“九国公约会议于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开会,这次会议对国家的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在上海战场再坚持一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利的同情和支持。”

在这左顾右盼期间,陈诚指挥的左翼军败退,张发奎的右翼军也门户大开。75万国军即将被22万日军包围。

11月8日,在包围圈合拢前的最后时刻,蒋介石终于下达了的撤退命令。

至此,上海防线全线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错过了最佳撤退时机,国军60多个师在仓皇撤退中混乱不堪,加上日军穷追猛打,10余万人死伤在撤退的途中,大量的重武器被沿途丢弃。

不可否认,国军的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及海空支援确实与日军差距较大。

但老蒋的各种令人窒息的奇葩神操作,直接导致了淞沪会战的大溃败。

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与日军鏖战了三个月,战后统计国军伤亡30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

国军作为防守方,精锐尽出,且参战兵力是日军3.5倍的情况下,战损比依旧达到了恐怖的7:1。

一个月后,南京沦陷,惨遭屠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始至终,老蒋都没有把官兵的性命和老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一心寄希望于列强调停。

然而,人微言轻,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淞沪会战所有的鲜血和牺牲,仅换来《九国公约》会议上各国对日本的口头谴责,对于蒋介石热切期望的援助以及制裁日本等实质性措施,一样也没有。

英美两国,更是一开始就达成共识:凡有损于对日关系的任何提议,一概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