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逢考试就焦虑:

如果这次我没考好怎么办?”

“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觉得我还有许多地方不熟练,让我再复习几遍!”

“他们太厉害了,不管我怎么努力,总是到不了班级前几名。”

“我每次一考试就呕吐,而且还会伴随着头晕恶心,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学习时,总是没法好好地集中注意力。我好害怕即将到来的考试,害怕考不好又让爸爸妈妈失望……”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被这样的想法困扰着,很显然,他正在面临着考试焦虑。

日积月累,我们发现大多数问题都源于家长内心对孩子困扰的无力、对原生家庭的迷茫。所以,今天我们就以“16岁女孩,恐惧上学、考试焦虑、躯体化症状,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老师引导孩子克服厌学,重建学习信心”为案例,再现倍赋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问题的综合咨询服务,对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案例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小染,高一、女孩

厌学、频繁请假、焦虑抑郁状态

情绪不稳定、一考试就焦虑

面对老师就焦虑、难以适应学校环境、躯体化症状。

◎家庭情况:

父母自己经营店面,每天起早贪黑,忙于进货、布置店面、接待顾客,还要时刻关注着店里的各种琐事。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关心小染。

小染一直以来都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导致小染严重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不被重视,这种情绪逐渐影响到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 诱发事件:

中考时由于焦虑紧张导致考试失误,最终成绩不理想。

上高一后,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在学习压力下出现了躯体反应:一考试就头疼难受;老师提问就会心慌紧张,呼吸不上来,浑身发抖。

◎报名情况:

小染开始频繁地说出“怕”这个字,害怕生人的目光,甚至害怕去学校,她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肚子痛等。于是频繁让妈妈帮自己请假。

小染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小染选择了休学,留在了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前期调研评估

前端分析师添加家长微信后,开始全面、深入地了解小染及其家庭的详细情况。

在和前端分析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孩子妈妈说:“中考之后,孩子成绩下降非常快,孩子开始变得焦虑,情绪状态非常不好。

经过家长陈述,细节提问,引导回忆,梳理成长线,突出重点事件等环节,前端分析师详细了解记录了小染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提交给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专家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前期调研评估

在小染妈妈报名了“一对一”指导之后,前端分析师将小染的情况进行打包,与后端督导专家部进行了对接。根据专家部的初步评估,结合小染当前的情况以及家庭教养模式,后端专家部根据老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为其家庭匹配了督导专家谷阳老师作为家庭指导和学习力提升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阳老师在接手案例后,立即与专家组成员召开了案例研究会议,首先谷阳老师根据家庭现状,画出了家谱图,以图的形式描述了小染家庭从祖父母到自己三代人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帮助小染及其父母对于自身家庭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帮助孩子与父母保持一种系统观。其次,谷阳老师按照倍赋力家庭教育独有的家庭系统生命智慧模型,制定了专属于小染家庭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家庭指导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阳老师在24小时内呈现第一版方案后,与小染的父母进行了线上沟通,并与其约定视频会议时间。(倍赋力家庭教育专家视频会议是独有的与家长线上联接的沟通方式,通过特定的专家组成员与其个案家庭成员进行远程沟通。多维度分析家庭存在的教养问题、亲子交流问题以及在心理专业层面探讨家庭成员存在的心理内核问题。)

谷老师表示,总的来说,小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的各种偏差,主要与早年家庭环境有关。

亲子关系:安全感低、亲密感差 、社交障碍

个性:自我封闭、偏执退缩

三观:完美主义,好胜心强

情绪:情绪障碍、内心冲突频发

沟通:沟通不足、压抑

抗挫:敏感脆弱、心理创伤

人格特质与原生家庭的教养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孩子内心容易受到情绪压力和心理问题影响的情况,导致厌学、封闭。

外在环境附加的刺激,促使了情绪困扰及冲突爆发。

通过谷老师的指导,父母首先开始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和互动状态,同时谷老师也开始与孩子建立沟通,走进孩子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老师采用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动态追踪、持续调节的方式,从小染当前的外部表现一层层向内剖析心理动因和家庭根源,老师带领家长按步骤,分阶段增加孩子心理能量,扫除心理阻力,全面调整家庭教育格局,彻底改变孩子的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孩子,解决孩子问题。

04.

家长反馈

家长深刻反思并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

孩子现在情绪状态变好,主动要给专家老师写感谢信,整个人自信了起来,不再恐惧考试,孩子一天天变好,家长很是欣慰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案例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陪伴的缺失确实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对上学的恐惧,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难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