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一14岁女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被父母发现充值6万后,跳楼自杀。

山西某大学大二男生因为补考作弊被抓,独自哭泣20分钟后选择跳楼自杀。

湖南2名初中女生失踪两天,后被发现手绑手溺亡,警方认定自杀。

近几年来,经常都会有类似的事件被媒体报道出来。这样的触目惊心,一个个本应该享受着美好世界的生命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去,只给他们的亲人留下无尽的悔恨与悲伤。

很多父母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忍不住会问一句:“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推进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增效,倍赋力家庭教育响应国家教育发展号召,以国家战略高度和远见,面向全国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堂活动。

本次直播课堂,特邀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潘兆芬教授,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协助家长了解自我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父母正确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以及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抗压抗挫”问题。

作家余华曾说:「中国的年轻人里面,优秀的很多,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儿的人!」

这句话所说「扛得了事儿」,就是指抗挫折的能力,一个人再优秀,抗挫折能力差,在社会的竞争中,也是走不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教授表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抗压、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决定孩子长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面对生活中的这些挫折、困难,有的孩子就能很好去的应对,而有的孩子就做不到?

实际情况是,一个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决定了这种结果。

什么是耐挫力?

通俗的来讲就是每个人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直播一开始潘教授就对目前父母们最关注的“抗压抗挫教育”做出了解读,帮助各位父母重新审视自身,归纳总结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些父母对孩子“抗压抗挫”能力培养的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方法不当的培养抗压抗挫力

有一些家长已经认识到耐挫力的重要性,所以会刻意制造一些挫折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果因为方法不当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2.采用打压式教育

我批评ta是为了ta好,这点骂都受不住,将来出了社会怎么办?”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经历,而父母之所以会采取打压的教育方式,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打压,是在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

孩子成长的环境太顺利,长大后遇到困难会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极其谨慎,不放过任何一丝可以打压孩子的机会,也极其吝啬于给予孩子表扬肯定的时刻,生怕自己不小心一夸,就给孩子夸上天去了。

潘教授强调奉行打压式教育的父母,他们不是不知道孩子想要听什么,而是觉得若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ta什么,只会娇惯了孩子。

潘教授说:“这两类父母是当下社会中最常见的,在这样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会缺乏自信,容易进行自我否定,父母的这两类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性格叛逆、自暴自弃、对父母产生厌烦,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直播过程中潘教授与直播间的家长进行连麦,通过分析孩子“行为”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麦案例一>>

案例情况:

15岁女孩,目前正在上初三,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担任班长一职,自我要求高。

上学期间因为“默写”出错,老师丢过孩子作业本,三月初开始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在家期间提出休学、换学校等要求。

目前在家,每日沉迷手机,日夜癫倒,与妈妈因为“买东西”出现分歧,开始拒绝与父母沟通。

潘教授在了解孩子情况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母亲梳理了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潘教授表示,本案例中孩子自我要求过高,面对家长、老师形成一种“自我伪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想要努力扮演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孩子一直以来都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当成绩开始下滑、学习逐渐吃力、自我目标达不成时,严重的心理挫败感,导致孩子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教授为这位母亲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调整方法:

第一点:在孩子这个关键阶段中,一定要为孩子提供稳定的陪伴,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二点:孩子正处于初三高考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与孩子讲清楚不去上学以及不去参加考试的影响。

第三点:父母需要关注孩子情绪。

第四点:家庭环境要维持稳定,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爱他,才能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外界的挫折。

连麦案例二>>

案例情况:

16岁男孩,目前正在上高一,进入高中后因“手机”问题遭到学校处分,随后进行休学。转学后,孩子又因“手机”问题,与老师、学校产生冲突。

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进行长期陪伴,孩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担任“严父”的角色,父亲对孩子一直“非打即骂”。

目前,孩子处于在家状态,情绪极度不稳定。

潘教授表示,本案例中虽然孩子因为“手机”问题做出了挑战学校制度、挑战权威的一系列行为,但实际上侧面表现出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家庭关系的往外迁移,潘教授指出,在这个家庭中,首先要做出调整改变的是父子关系的弥合。

另外潘教授还指出,在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过程中,无法绕开“遵守规则”的教育问题,没有规矩、约束,不成方圆。孩子诸多良好习惯的养成、性格的打造、正确价值观的建立等等,一开始都是离不开规矩的。

但看似简单的教育问题却常常难倒父母,大多数父母的痛点在于忽视“规则”的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场直播潘教授不仅针对青少年“抗压抗挫”问题为家长们解答了心中疑问,更针对连麦案例为孩子父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本次直播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与好评,直播间内大家积极讨论交流,本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千人,数百家庭参与了讨论。

孩子的抗压抗挫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做父母的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也要用正确的方法。这个过程细心和共情是基础,需要父母花费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当然最后一切还是为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就是孩子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家庭生活中,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遇事沉着冷静,不抱怨,不负面,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会如此处理。

未来,倍赋力家庭教育将继续竭尽全力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带来更多优质的家庭教育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