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深受父母的影响,在父母的强势教育之下,逐渐养成了懦弱胆小的性格,缺乏自信心,甚至缺乏勇气。尽管,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无论是否存在器官上的缺陷,儿童存在自卑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但是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自卑情绪,孩子会为此而无法建立自信心,甚至会构成自卑情结。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和那个同学玩,你都记不住的吗?”

“让你不要穿裙子,非要穿裙子;”

“吃完饭,就去把头发给我剪短了;”

“你现在要以学习为重,不要把时间浪费到穿衣打扮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表示,每个人自信心的养成,是根据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慢慢发展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不自信,否定自己的情况,大多与周围生活的环境和人事物有关。

01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内向

01家人的评价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一类父母,对于孩子的进步视若无睹,总担心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出现退步的情况,总是用嘲讽或贬低的方式对待孩子。

他们以为这种方式能促进孩子进步,殊不知,长期贬低孩子,不进行正面评价,只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愈加地不自信,更别提进步了。

02不关心孩子内心

除了贬低孩子之外,很多家长从来不关注孩子内心,在孩子遇到挫折后,非但不及时引导,还责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负面情绪难以疏解,也没有找到进步的方式,时间长了,内心就会变得自卑,胆小自信心丧失,也就更加无法正视自己了。

03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家长常常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不用你管。

这类父母把孩子保护得很好,让孩子极少与外界接触,以至于当孩子走出家门,试着融入新环境时,就会变得手足无措,原有的自信心也会在一瞬间崩塌,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由此可见,孩子无法证实自己主要来源于内心缺少自信和锻炼的机会,以及周围家人和朋友的评价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毕淑敏曾经谈到:“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自卑人格背后,藏着的是一个不被父母看见的小孩。”

对于父母来说,给孩子肯定,孩子才有勇气,才能坚定。父母给孩子欣赏的眼光,孩子才能绽放自信的闪光。

02培养孩子自信心

01多赞扬,少批评

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也有着一颗玻璃心。这颗脆弱的心承载着太多来自父母的负面语言,将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子,刺伤自己。没有哪个孩子喜欢父母不停数落和指责自己,更多的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受到重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就要求家长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

不过表扬也需要有方法,需要家长合理把握这个度。家长应该经常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02

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学习上,家长要淡化自己的分数观,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发展潜能还很大,一时的退步不等于以后不进步,此时应该用鼓励代替批评和抱怨。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应过高,否则,不仅家长失望,孩子也会有挫败感。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相比,无形中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不要只注重结果,而是着重强调努力和过程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继续努力。

03

提供锻炼机会

儿童的自卑心理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也存在一定关系。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事事包办,孩子很容易被祖辈溺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错过了发展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其实,对于孩子的事情,很多时候家长应该放手,尝试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多鼓励多赏识,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04

培养积极思维

教导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些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遇见麻烦,这真的一点都不可怕,我们是孩子的引导者,我们可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去帮助孩子渡过成长期的一个个难关。

03写在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真正的自信,是接纳自己的不自信,是真心渴望,也真心冲破,赤脚向前,拔地生根;孩子的自信,从不是被赋予,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用爱和智慧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内向和缺乏自信的问题,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记住,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成为自信、勇敢和成功的成年人,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