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关羽是与“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而在现代,毛主席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谋略和军事上是“文武全才的圣人”。

那么,在毛主席的眼中,又是如何看待这位曾经叱诧风云的“武圣人”关羽的呢?毛主席的一番点评,可谓是一语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官宦外戚争斗不断,天灾人祸,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寻求一条活路,农民张角,头戴黄巾,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历时九个月,时间虽短却也成就了诸如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鼎立之梦。

这其中,刘备的崛起离不开他的两个好兄弟,关羽和张飞。

在“刘、关、张”的黄金组合中,论才华当属刘备,但是论起武艺,那就非关羽莫属了,甚至连敌对阵营的曹操都希望将他收归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

建安五年,曹操生擒关羽,并没有将他杀掉,而是留在身边,厚礼相待,任命其为偏将军。

为了能够留下关羽,曹操派出张辽私下询问关羽的心意,弄清张辽的来意之后,关羽叹气道:

“我知道曹公待我不薄,但是当年我同刘备张飞已经义结兄弟,此时至死,我关羽都只能效忠刘备一人,断不能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来,等我为曹公立下战功,还了这份人情之后,便会离开,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归宿。”

张辽大惊失色,他深知曹操的为人,如果不能为己用,恐怕是断不会放关羽回去的,今天这番对话如实禀告曹操的话,关羽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

张辽左右为难,一边是君臣关系,一边是兄弟情分,挣扎了一夜后,为了保住性命和一家老小的安全,他还是决定放弃关羽,将二人的对话如实告诉了曹操。

沉默良久后,曹操感叹道:“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张辽顿时松了一口气,知道曹操并不会取了关羽性命,又急忙替关羽辩解道:

“关将军是知恩图报之人,他定会还了您的恩情再离开的。”

后来,关羽果然在一次战役中一举斩杀对方将领颜良的人头,为曹操大军解了被围困的危险局面,还了曹操的人情。

经此一役,曹操对关羽更加另眼相看,企图用高官厚禄来留住关羽,奈何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谢绝了曹操的厚礼,留书一封,驰骋千里,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关羽更是屡建奇功,为蜀国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年在外征战,身体受伤乃家常便饭,一次与曹仁对战时,关羽的右臂不幸中箭,大夫在查看了关羽的伤情后,不禁皱起了眉头,“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当大夫划开关羽的皮肉,用刀一点一点的剔除骨头上的毒素时,关羽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照样喝酒吃肉,与人对弈,仿佛那把刮骨刀剔的是别人的骨头。

术后,大夫对关羽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他由衷地赞叹道:“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关羽在勇猛二字上的完美人设几乎无人能及,他替刘备守荆州,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传奇人生也将他推向了一个新的神坛。

但是,一个凡人被赋予了完美人设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强迫性人格,英雄主义、孤傲自大、不能与他人共荣等特性也会逐渐暴露出来。

正是他这些人格短板的出现,导致他败走麦城,结局惨淡。

关羽为何会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毛主席一番点评,可谓是一语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羽

1932年初,毛主席在同“武圣人”同乡的程子华谈话时聊到了关羽,他说:

“关羽之所以会兵败,与他孤傲自大的个性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子华

建元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汉中为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知道后,对刘备这个决定颇为不满,他觉得将黄忠列为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将军,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侮辱,他对负责前来授命的费诗大声呵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忠

费诗深知关羽的个性,他辗转道:

“大王用人,不可能用全部一样的人。

萧何和曹参与高祖幼年时就交好,而陈平和韩信则是后来之人,如果要计较得失,萧何和曹参才是最该位列高位的人,但是现在大王也没有将这两人重用,而他们也没有任何埋怨。

黄忠此人于大王有功,赏赐高位也是理所应当,尽管如此,这些人等,又有谁能比得上关将军和大王的关系呢?

您和大王那是如一体同胞的亲兄弟,虽然安排上您和黄忠并驾齐驱,但是在大王的心中,您的地位恐怕永远都是无人能及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诗

听了费诗的一番劝解,关羽顿时醒悟过来,连忙接受了任命。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关羽和张飞也颇为不悦,认为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如往昔。

但是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关羽的不满。

一次,关羽得知马超要归降刘备,便书信一封询问诸葛亮,马超的武艺才干谁人能比,诸葛亮回信道:

“马孟起虽是文武全才,胆识过人,却只能与张益德并驾齐驱,哪能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超

这样的马屁对于关羽十分受用,对诸葛亮的敌意也瞬间全无,他甚至将诸葛亮的回信在宾客幕僚之间传阅,炫耀连鼎鼎大名的谋士诸葛亮也对自己赞赏有加。

此时,作为三国鼎立的另一家主权代表人物孙权也对关羽的实力十分上心,眼看曹操实力日渐强盛,孙权又十分看好关羽,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他派出手下替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企图来个强强联盟。

谁知,关羽的个性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诋毁,在他看来,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助刘备夺天下,根本用不着依靠联姻这种下三滥的拉帮结派的手段来增强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权

关羽对孙权派来提亲的使者咆哮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随后便连推带轰将使者赶出了门,孙权在关羽这里吃了闭门羹,大为恼火,倒戈曹营的心思便升了起来。

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更加对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嗤之以鼻,在他的眼里,武力解决争端才算是上策,而他本人又是那个年代唯一不可战胜的战神,和谈联盟都是弱者所为。

统一战线是我党制胜的法宝之一,毛主席在党政会议上曾以关羽作为反面教材时,说道,“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问题就出在了他不搞统一战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意、轻敌”是关羽戎马一生,最后却落得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惨淡收场的关键所在。

建安十九年,庞统中流矢死后,刘备命关羽总统荆州事务,这一安排为日后荆州的丢失埋下了严重的伏笔。

关羽在冲锋陷阵上无疑是一把好手,但是论起需要运用大脑思考问题的总指挥,他却不是最好的人选,运筹帷幄是关羽最大的短板。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樊战役中大获全胜,这次战役不仅威胁到了曹操政权,也让孙权有了压迫感。

一直对关羽嚣张跋扈的个性耿耿于怀的孙权主动联合曹操,征讨关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权派兵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则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关羽一时间四面受敌,加上前面攻打襄樊,已经是人困马乏,还没有喘口气又投入了新的战斗,难免会有些寡不敌众。

在往南撤兵的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却不知吕蒙早已有了异心,他将关羽派来的使者带入城中,参与慰问关羽部下亲属,当部下得知吕蒙善待家属时,动摇了再战之心,士气逐渐溃散,关羽无奈,只能退兵至麦城。

同年十二月,大势已去的关羽携长子关平,率十余骑出逃,一路冲杀到离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遭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俘,和长子关平同时被害。

关羽死后,孙权将他的头颅割下,献给了曹操,曹操惜他英才,将关羽的头颅以诸侯之礼,厚葬在洛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羽的身躯则被孙权留下,葬在当阳,一代枭雄,最后竟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场。

毛主席认为,关羽的“义、智、忠、勇”的形象是被统治阶级吹出来的。

公元206年,蜀后主刘禅追封关羽为“壮缪侯”,这个称呼不仅包含了对关羽一生卓越战功的肯定,也蕴含了关羽对蜀汉发展所带来的损失的批评,可见当时蜀国的君王对关羽的定论也是比较中肯的。

至于后来,为何会在沉寂了八百年后,关羽的形象再次被统治阶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力宣扬,甚至赋予神话的意义,应该是为了顺应民间的思潮和崇拜。

在毛主席看来,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评价关羽,而不是一味的吹捧,毕竟,关羽也是一介肉体凡胎,在被“义、智、忠、勇”光环包围之下,也有他孤傲自大的黑暗面,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关羽的形象,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心目中的关羽形象研究》王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