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青藏高原这种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性能是否依旧稳定?对于入驻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企业来说,不用走出园区,就能得到这个问题的基本答案。

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类似集装箱的“白盒子”,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湿度、海拔,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模拟多种气候环境。“我们的发动机成功通过了这项检测,正在小批量生产,已经有企业订购了20台。”园区入驻企业氢质氢离公司的工作人员孙振建说。

当然,这家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能够量产,需要进行的检测远不止这一项。传统的汽油车发动机属于内燃机,而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内部,并没有点火燃烧这一步,取代汽油的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释放电能给电动机驱动车辆车前进。因此,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电堆、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专业设备进行严苛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些核心零部件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经可以实现“一站式”检测。类似集装箱的白色“盒子”名叫涉氢高低温环境舱,是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核心部件实验室的一部分。这个实验室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除了“白盒子”,还拥有多台套专业高端设备。预计到今年年底,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的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二期将正式实现主体亮相,作为该领域权威性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可以为氢燃料电池整车提供检测。

氢质氢离公司是个成立短短2年的新企业,员工已经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了50多人。“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孵化器’里搞研发,与园区企业共享实验室。”孙振建说,现在公司已经从“孵化器”搬到了15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还在园区里建设了试制产线、试验室。在他看来,核心部件试验室也是园区“共享理念”的延伸——企业不必单独买地、盖楼、进设备,产品需要检测,统一来试验室即可,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员、资金以及时间投入到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中。

“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入驻企业近200家,其中不乏亿华通、海德利滋等明星企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运营方水木兴创副总经理谢韬介绍。这座位于南六环外的园区,吸引力为什么这么大?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已建成亚洲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每天可以稳定提供4.8吨氢气,未来还计划“绿色制氢”,布局制、储、运、加生态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后,园区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