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克勤道法自然

——访文化学者书画家严克勤

作者:丁康权

【序言】

开场白:写意的道法

悠悠天地,万物皆有灵性。严克勤诗书画是有灵性的,他的艺术实践更是道法自然。严克勤非常推崇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故乡”,他如今退而不休,从疫情前20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味绿居闲话》至20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味绿居续话》;直至2023年8月古吴轩出版社《我写我意》正式出版,并且到每座特色城市进行巡回新书发布,让我这位小老乡、老同事仰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我写我意”严克勤水墨小品展览

严克勤真正实现了鲁迅笔下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神仙般的诗书琴画的文人生活。2024年2月初,笔者参加无锡崇安寺钟楼举行的严克勤新书无锡发布会时,一下子看到三本书齐整地摆放在一起,我的老领导严克勤笔耕不辍,真可谓著作等身。书架上的书已售空,严局给了我一个链接,笔者于2月8日(癸卯兔年腊月29日)专程去无锡小娄巷樊登书屋购买三本书。并于2024年3月9日,无锡市通商中心成立周年庆之际让严局正式签名,从购买到正式签名的这一个月内,笔者反复阅读了这三本书,得知三本书之间具有必然的文人写意水墨画逻辑关系,认为不能孤立地去欣赏、阅读和理解《我写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给笔者签名留念

2013年,当时严克勤赴法国巴黎参观三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时,观赏莫奈的油画长卷《花园》,当时他脑海中瞬间想到中国古诗的意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他品味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这或许就是中西艺术的汇聚与交融,更是另一种《我写我意》的道法自然的内在体现。

道法之一:主攻书法美术精

严克勤在庚子年的居家抗疫时,对书法绘画的创作与理解研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时常以明代陈继儒的诗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进行自勉。独坐味绿居书斋,孤灯相伴、信笔涂“雅”、我心天涯,真正达到了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最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味绿居续话》书稿

他从少年南通求学和在父亲的熏陶下,就开始一直坚持读书与绘画,书香墨韵、笔耕不辍。每当宅在家中,看见窗外雪花飘落,登眺时见絮起风中,真有“南国风光,卷起千层雪,万壑铺银”的意境。作为画家,他心潮澎湃,感叹“江山如此多娇”。他从事绘画和书法多年,一直未将绘画、书法作为谋生的选择,却成为他人生的一种美学态度。他的好友于殿利是这样评价他的:“书法、绘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须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牍劳形之余、在时间的缝隙里,用书法和绘画进行自我调节,使严克勤的生活充满“游于艺”的艺术状态。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严克勤的根基在于他的艺术修养和人品修为;在于他对生活的艺术态度;在于他对世界万物敏锐的感知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水墨小品:拟古册画页之五

他对书法绘画的理论研究特征概括为:一是写意,文人画的精髓;二是求简,色,则水墨黑白;形,则“逸笔草草”。在水墨之间,辅之画纸的适当留白,给人以深远悠长的想象空间,墨分五色,计白当黑,以至无声胜有声,无形似有形;三是诗画,古人云“能书者皆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除了推崇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还特别欣赏唐伯虎、徐文长、郑板桥这些“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的高手。

无锡籍画家倪瓒是最具个性和历史影响力的,严克勤在无锡书画界沉浸十年,对“元四家”之一倪云林更是推崇至极,多次前往锡山区云亭镇倪氏祖宅进行探访,追寻大师的文化足迹,特别是对倪瓒变卖家产,以船为家,驾一叶扁舟,在湖上飘摇,开始那种“不事富贵事作诗”的隐逸生活推崇备至。笔者也遐想,曾经的广电集团的老领导,为了书画艺术,也会有一天成为“云林大痴”的,那也是笔者作为热衷写诗的门生在文学艺术上的荣幸,因为自古以来,诗书琴画天生就是浑然一体的。

他曾在笔者工作室喝茶聊天时,谈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倪瓒的纸本水墨画《容膝斋图》(作于1372年),仅表现出山水间一小亭,几棵枯树而已,反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境。严克勤说倪瓒以简素之笔墨展示了丰富的内心感受和独立的人文精神,使他的同辈和后辈们难以摹写,更难以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克勤以倪瓒画中的意境和风格为追求的目标,同时在2024年2月无锡钟楼图书馆展出自己的水墨小品,将此传承并且创新发展,这也是他得到元、明、清“文人画”的精华之后的又一次新的超越。

道法之二:修行国学汉

2019年,笔者研读严克勤的《味绿居闲话》中的《丹青难写是精神》这篇关于中国水墨画的审美价值的学术论文,就对严克勤的国文与汉文功底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次2023年新作《我写我意》用文配画的形式又再现当年文采,这说明他不仅是书法绘画大师,更是文艺评论家。他认为王维所言“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自王维始,张璪、荆浩、董源、米芾等书画家不断开拓,水墨画渐成为中国画中高标独步的一脉,同时也成为文人画的主流。

他认为水墨画具有“六美”:一是神韵之美;二是品格之美;三是线条之美;四是笔墨之美;五是空灵之美;六是形式之美。严克勤认为“中国水墨的发展与中国国学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与中国士大夫文人的追求和汉文诗意理想一脉相承的”。在他的笔下,诗、书、画、印相结合,正如明人董其昌所说:“古人如大令,今人如米元章、赵子昂,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善书,其实一事耳。”中国绘画美术史上把王维认定为文人画的鼻祖创始人;苏轼更是一个诗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事实上,《庄子·天道》篇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无论历史如何演进,朝代如何更替,中国的水墨画独特的审美精神从未曾湮没;或波澜不惊、低吟浅唱;或徜徉恣肆、长歌而行,散发出独特人文魅力,穿越时光而历久弥新。严克勤不仅在艺术理论上这样说的,更是在自己的诗书画印的艺术实践上是这样创新和开拓的。

笔墨是具有工具属性和文化属性的,一山一水、一枝一叶为造物的精心安排,更是创作者心中处处皆可画的大胆创新的执笔。《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就是中国古典水墨中“天人合一”的命题,也是严克勤这几十年来修行国学的神韵所在。他按照汉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理论道统,这种在他自己的水墨画中是一种自然的而非自觉的“合一”,表现了严克勤对空灵、清逸、隽秀的美学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我写我意”水墨小品展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说在严克勤水墨小品中表现为一鱼一鸟;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山一水的哲学思想,让笔者联想到严克勤三年疫情宅于家中,看到《道法经·三十七章》中“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的精神旷达境界;“无所求,无所依”的万物皆空的书法绘画小品境界。如果从国学汉文的哲学角度去理解他的创作逻辑就一通百通了,这也就是达到我们诗人在抒写现代诗的意境时所追求的“一湾瘦水,几株疏树,一痕远山,几只小鸟”的超逸脱尘、虚静悠远的空灵之美,真正做到“看窗外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道法之三:文化艺术的践行者

素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有一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更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气壮之语,严克勤的诗书画更是懂得现代文人的宣传推广逻辑,他更懂得自己的对艺术追求的心境,永远处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归来却仍是少年”的奔跑的心态。

他的“前度刘郎今又来”在《味绿居续话》第218页出现;又在《我写我意》第145页再度出现,他那种归来仍是文艺少年的心态,一直伴随他到桑榆之年,他的书画岁月永远“为时不晚”。

从2017年9月28日,正值巴黎“枫丹白露”之时,严克勤应法国文化和通讯部之邀赴巴黎举办“写意丹青——严克勤水墨展”,让他与全世界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磋商交流。他以画为媒,通过笔墨语言传播中华文化,开展艺术交流,对诗画一体的寻觅与承接,表明严克勤对中国文化矢志不渝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写意丹青——严克勤水墨画展

“法国之行”主要进行三次艺术践行的活动,第一次是巴黎凯旋画展,在这次活动上,严克勤向主办方赠送一轴书画合璧条幅,上端书写笔者最喜欢一句纳兰性德的词:“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下端为严克勤山水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让严克勤联想2013年10月参加迎接中法建交50周年的“太湖风情——严克勤中国画作品特展”,相隔数年,同样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所有小品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转变,这些小品画寄情自然、抒发情怀,这些有关枝枝叶叶的水墨画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探索前行。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用在严克勤的艺术践行是再合适不过了。

严克勤在法国之行的2013年第二次和2017年第三次,这两次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他体会最深的是无论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自由创新之精神;还是中国文人写意画的传统,其主旨还是强调画家作品必须富有鲜活而有情趣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

正巴黎参展之时,严克勤专程去参观马勒音乐图书馆,认为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声的画,“艺术是相通”的。他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又能够在马勒音乐图书馆备展,是一位十分幸运的中国艺术家。应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邀请赴法考察期间,对法国的上阿尔萨斯道明会修道院、丰泰罗修道院、华幽梦修道院,在这三家修道院的考察与学习过程中,对严克勤触动最大的是法国著名翻译家安德烈·铎尔孟隐居之地,被称为“华幽梦”。这位安德烈·铎尔孟是历经中国三个时代的法国贵族和诗人,是载沣亲王的法语教师,也是中法大学创办人之一,他在生命最后十年翻译法文版《红楼梦》,使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走进法国,走向世界。就从这次严克勤造访“华幽梦”,看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法国的传播,想到自己的书画从中国来到法国,不禁感到文化传播是一种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在马勒音乐图书馆备展

在法国举行的画展和三家修道考察与交流,让严克勤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中法文化传播大使,他不仅要传播中国的书画文化;更体会到学习和考察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做法确实可圈可点。在这里,无论是古城堡、古村落还是修道院,都是由相对独立院落构成,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文化创意。严克勤作为文化推广的使者,他认为不仅要利用保护已有的古迹遗存的设施,也要融合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相结合的整体保护传承,这样才能展示历史人文遗产的文化魅力,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其实,唐朝的白居易“笙歌同院落,灯火下楼台”,韦应物的“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的中国古院落的传统文化与法国古修道文创都是一脉相承的。最后,严克勤呼吁“如果我们后人任意处置,把历史遗存当作泥人随意捏造,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笔者对严克勤在七年之前的海外文人写意的艺术践行案例进行研究,认为他不仅仅是在国外是艺术践行的使者;如今在国内,步入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更是许多年轻人对短视频疯狂追捧的时代,人们对“水墨画”的追捧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边缘化了。为此,严克勤在2023-2024年度的《我写我意》一书一经问世,开始策展“我写我意”新书分享会系列活动。

第一苏州站:2023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在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位于苏州观前街)举办首发仪式,这是一首有关文人写意的理论研究和文人写意画作品合集。以近百幅册页小品画和20万字随笔组成,呈现出严克勤十多年来笔墨丹青的部分成果。

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王稼句2023年10月在苏州展厅中是这样评价严克勤:“我读克勤先生的画,想到文人水墨写意的气韵和境界,他是庶几近之的。‘我写我意’水墨小品展中涉及山水、花鸟、蔬果题材;还有册页、手卷、扇面的各种形式都是清湛之作,可藉以一窥克勤先生水墨艺术的风貌。”

第二无锡站: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3月6日,在无锡钟楼图书馆一楼。严克勤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到“几生修得到梅花,传统文人写意画最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也是一个神奇和精妙的天地。”作为一位文化名家,他具有杰出的审美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文笔简练,字里行间流露长者对读者娓娓道来的人生阅历和治学功底。

文化学者、书法家缪小展2023年2月在无锡展厅中是这样评价严克勤:“在欣赏他著书立说独具匠心的精深;赞叹他立身处世烟雨任平生的超逸。大写意需要有大学问、大格局、大气场的支撑,克勤先生的大写意主要以水墨为主,如果加点颜色可以镶进张大千的册页里去。”

第三宁波站:2024年3月28日至4月17日,“我写我意”水墨小品展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举办,天一阁博物院将昼锦堂改建成展厅后首次办的展览。

刘墨博士2024年3月在宁波展厅是这样评价严克勤:“平静时笔是笔墨是墨,激动时笔不是笔墨不是墨,那些本来知是平凡的山山水水以及花花草草,却因严克先生的热情和活力,再次呈现了古典意象的当代之美。”

第四扬州站:2024年4月21日至5月8日,“致敬大师,我写我意——严克勤水墨小品展”在扬州市美术馆开展。严克勤讲述了关于石涛与扬州八怪的渊源,并引用郑板桥的诗句:“少日曾探上苑花,乌纱一顶负烟霞。而今老去亲兰竹,江南江北总是家。”作为水墨小品展的开幕词。下午,无锡市滨湖区作协文化考察团一行人,专程奔赴扬州八怪纪念馆,对清朝的金农和郑板桥艺术作品叹为观止,在大师面前驻足,仰慕不已!

扬州市国画院院长、扬州市美术馆馆长2024年4月 在扬州展厅是这样评价严克勤:“在严克勤的画中,这种文人画的气质表现为一位江南文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从他的绘画体系和精神世界来看,他是要向扬州画派的石涛和'八怪'致敬!他醉心于石涛,醉心于‘八怪’,更醉心于扬州……他对先贤大师真切的感动和景仰,这目光笃定、坚韧而且有温度。”

道法之四:文学少年“南通狂”

曾记得笔者辞去无锡电视台公职下海创业,当时严克勤局长是我的老领导。他对辞职创业的我给予莫大支持与关心,让我信心百倍,时至2018年戊戌迎春三月,严克勤作为南通老乡为笔者的新书《寻梦的时光·新闻集》作序,他是无锡广电的领头人,我诚惶诚恐地去信邀请,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作序,并且以“小老乡、大气魄”为题,让我喜出望外,这是一位长者对晚辈最大的鼓励与支持。作为小老乡,我老家住在南通市如东县的大豫镇;他老家在南通市通州县刘桥镇,相隔不远,也就半小时的车程吧。

说起南通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最绕不开的一位名人就是中国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是中国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慈善家。严克勤作为张謇的后人,在1973年上高一时,适逢南京艺术院特招,是全校唯一考取的特招生,在极左的文革时期能上南京艺术院已非常不易,当时他因为美术专业不对口,就毅然放弃,表现出他少年时期鲜明个性的特点。他坚持要将高中读完,当时他的绘画天赋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严克勤还有少年狂的特点,就是不去上南京艺术院的原因就是在文革时期,他就是想到高中学校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当时认为的禁书,他要在文学艺术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傲心也奠定着他少年时期的不平凡。这一点与11岁就写出“我踏金鳌海上来”的张謇有许多相同之处。

1904年张謇为通州师范学校的校歌作词写道“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同处通州的严克勤于1973年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后放弃,于1974年高中毕业,随父亲回南通乡下插队务农,此间在农村里临帖和写生不辍,正因为这段插队人生铸就他后来的艺术辉煌。1977年考取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所学校就是当年张謇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严克勤也正是毕业于这所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美誉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严克勤时常阅读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年-1927年)的著作《人间词话》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址

严克勤的国学基础也正是在通州师范学校里奠定的,他对红楼梦也颇有研究,对王国维翻译的莎士比亚、但丁、歌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同时在南通青少年求学时期,就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名著反复阅读。他时常会在张謇为他们后辈所建造的学校里漫步,从小就对张謇一方面从政、从商、从文的实践经验仰慕不已;另一方面严克勤对张謇对文化艺术的执著更是敬仰甚至,尤其对张謇创办博物馆、图书馆来彰显国家文化的做法大为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个人图片

道法之五:味绿写意“江南染”

笔者与严克勤老领导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交集最多,那时严克勤局长和无锡市政府林国忠秘书长鼎力支持笔者举办2004年无锡十年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电视晚会,笔者时任电视台《财富时代》栏目制片人,召集到无锡大咖周海江、蒋锡培、黄丽荣、吴国平等汇聚到无锡广电1000平米演播大厅举行现场直播,将无锡经济人物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推向全国各地。严克勤老局长力排众议,从人、财、物各方面鼎力支持,体现一个广电掌门人独特的领导魅力。

笔者与严克勤如今已经亦师亦友亦足的真性情关系,他从政从商从文集大成的风范也深深影响着笔者,我们滨湖区作家的1/3左右都是他当时的老部下、老同事,我们在文学艺术道路行事作风也都是以老领导作为行动的楷模。

2020年12月,由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和无锡市文联批准成立无锡市滨湖区作家协会,由笔者来担任作协主席和区文联副主席,当时第一时间就特聘严克勤来担任我们滨湖区作协总顾问,并在成立大会上颁发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无锡市政协原主席贡培兴向名誉顾问严克勤授牌

同时,2023年4月无锡市通商会中心正式成立,严克勤作为南通老乡又是中国文化界的权威名人,曾担任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因此经过理事会同意,特聘袁静波、丁大卫、严克勤三位老领导担任无锡市通商中心总顾问,由无锡市政协原主席贡培兴授牌,并且在张謇精神论坛上由严克勤作《一个南通人在荣氏企业经历》主旨演讲,将他父亲和他两人的从政、从商、从文的经历在那次演讲中淋漓尽致地向与会代表进行演讲。

2023年12月,由无锡市滨湖区作家协会举办的“行读山水”活动,严克勤又以《独醉江南》为题目,从花道:梅花惠兰;乐道:清工名曲;茶道:泉茶竹炉;学道:重教兴文;画道:名家巨擘;商道:群星璀璨的六个方面的江南之道,向作家和企业家进行传经送宝,让广大作家及文化爱好者深悟其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在“行读山水”文化活动上讲座

严克勤如今在中国书画界,特别推崇无锡六位大家,他一直与笔者说道,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十位画家,其中无锡有三位:东晋画家顾恺之(约345年-406年)、元代画家倪云林(1301年-1374年)、明代画家王绂(1362—1416),这是无锡的荣耀,还有三位是学贯中西徐悲鸿(1895年-1953年);别开新貌吴冠中(1919年-2010年);朱墨青山钱松喦(1899年-1985年)。对当下江南文人画者的画品与名利的关系,严克勤认为必须恪守创作的圭臬;必须坚持画品人品的操守,这是他的“两个必须”坚持的底线。

严克勤认为江南无锡之所以能够出现“中国六杰”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人文地理的原因,表现在青山绿水的孕育、历史文化的陶冶;二是人文传统的原因,表现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儒道互补的滋养;三是人文教育的原因,表现在家学师承的传统、崇教重文的成果;四是人文情怀的原因,表现高逸绝俗的追寻,迁想妙得的自娱;五是人文荟萃的原因,表现丰富多彩的画理、不断创新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严克勤理论著作《画坛六杰》

严克勤他不仅仅是一位中国书画作品的创作者,更是中国书画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无锡书画坛置于整个中国书画坛要形成一个画派抱团取暖,标新立异;画群同而不党、独立前行;那样才会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位艺术家呈现自己独特的人文情怀。

2024.4.25.于逗号书院

作者简介

丁 康 权,笔名逗号, 政协无锡市梁溪区常委、 无锡市通商会中心会长、 著名诗人、 电视记者、编导兼制片人、 文化学者、经济评论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无锡市滨湖区作家协会主席、 江南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逗号书院创始人。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