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假死后回到京都,告诉太子他在北齐的发现,那就是二皇子和长公主暗中和北齐勾结,走私物品,涉嫌通敌卖国。

这些货物都在史家镇囤积转运,只要查一查那儿的商铺,就能找到证据。

可惜的是,太子的人赶到那,二皇子已经把自己人都撤离,线索中断。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太子居然一把火烧掉整个镇子,不留一个活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的就是彻底激怒范闲,让他对老二的敌意达到顶点,然后选择跟太子站在一边。

其实这一季太子出场后,整个人都看着顺眼很多,究其原因,自然是两次出手帮助范闲渡过难关。

第一次是抱月楼堵老二,危急关头解救出范闲。

第二次就是出来当和事老,拉着范闲和大皇子的手一起进入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愚钝,鲁莽,冲动,做事不过脑子。之前虽然处处和范闲做对,但从没有主动害人。刺杀范闲也都是长公主在背后谋划,他并不知情。

而这一季开始,太子逐渐显露出真正的面目。

回顾上一季,太子和范闲有过两次正面交锋。

这两次交锋都是太子利用他的人设,从而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让范闲失去接手内库资格,第一次正面冲突就是利用太子身份,干涉京都府尹梅执理办案,并且让梅执理的人抓住腾梓荆,以此作为证据证明腾梓荆是假死,坐实范闲欺君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呢,梅执理被迫告老还乡,途中还被庆帝做成马飞截杀,丢掉性命。

庆帝最忌讳别人触碰皇权,梅执理虽然是太子的人,但他不该做得太过明显,公然利用太子职权,让京都府尹为他谋取便利。

梅执理之死,不过是警告太子,不要把手伸得太长。

第二次,则是林相的儿子林珙被杀。

林珙还是太子的人,不管是林相还是太子,包括庆帝,都需要为林珙之死讨一个说法。这也是能否把范闲扳倒的重要一击。

司理理身份暴露后,为了保住性命而告诉了范闲牛栏街刺杀是林珙指使。

太子猜出司理理已经告诉范闲,并且隐瞒下来不让人知道。

接着,太子居然带着大队人马堂而皇之冲到监察院门口,试图从司理理口中得知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察院是什么地方,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干涉触碰,尤其是皇子。

外人看来,太子这一步实在是太过莽撞,简直没有头脑。

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太子人设的巧妙之处。

正因为众人皆知他莽撞,所以他才能顺理成章横冲直撞。更大摇大摆,无所畏惧,争夺内库财权。

实际上,梅执理被庆帝杀掉后,他马上就察觉出庆帝让范闲进京的原因,就是充当鱼饵来引诱出京都的大鱼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闯入监察院失败后,他明明推测出范闲已经知道是林珙谋划了牛栏街刺杀,所以杀掉了林珙。但面圣的时候却说是二皇子所为。

这么做,目的就是继续加强自己的人设,让所有人都觉得,果然还是那个太子。

这样他才能让敌人放下戒心,低估他的实力。暗地里等待时机,厚积薄发,一举击杀对方。

范闲假死后找太子合作,从他对院里护卫的做法,就能看出太子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之人。

当着范闲的面,他说只把护卫们关一段时间就好,让范闲以为他是个宽和温厚的太子。而范闲刚走,他就命令把所有见过范闲的护卫都杀了。

种种细枝末节都可以看出,太子一直在扮猪吃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不愧是太子,从长幼顺序来说,能被立为太子已经说明了他的实力。

皇帝一共有4个儿子,老大常年驻守边关,不仅是庶出,而且母亲不是庆国人,故而被排除。

老四,年龄还太小,不能参与太子之争。剩下就是老二跟老三。

一般来说,立太子无非两种方式,要么是长幼嫡庶,要么是论能力才学。

如果是前一种,排除了老大,太子之位应该落在老二身上,而不是现为太子的老三。

那么可能性只能为后一种,那就是太子的德行学识能力,都在老二之上。

庆帝不可能把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一个昏庸无能之人手中。

再者说,自从被封为太子后,能够屹立东宫不倒,也已经说明他不是个省油的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一件细思极恐的事,长公主当年背着太子多次刺杀范闲,恐怕太子早已知道。

他很有可能只是假装不知道,让长公主去当那个刽子手替他除掉范闲,坐山观虎斗。

反正事情都是长公主做得,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说太子之前只是隐藏锋芒,树立一个愚蠢,鲁莽的人设。

这一季开始,从杀掉所有见过范闲的护卫,到放火烧掉史家镇,都逐渐展露出他狠辣果决的一面。

或者说其实太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之前被隐藏得很好,没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