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江十八弯,弯弯到江湾。”江湾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的一块宝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曾经的江湾,覆盖了今天的虹口、杨浦、宝山、原闸北地区。

5月16日,《江湾:历史与风景》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本书聚焦江湾镇并辐射周边地区,从档案文献、调查报告、报纸期刊等历史资料中发掘,以12个专题、130余幅各类图照,将历史上的江湾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人员合影。方忠麟 摄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看来,如何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大众文化服务有机结合,《江湾》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答案。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复生表示,地方志,作为记录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的记录,更在于其对现实的启示和对未来的展望。《江湾》这本书不仅是对江湾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对江湾政治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江湾文化的一次深情的颂扬。

《江湾》一书作者、东华大学教授陈祖恩介绍新书撰写情况。他说,在上海的历史上,江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同时,江湾又是一块非常苦难的土地,“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江湾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江湾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是民族的骨气。他认为以后讲到上海近代历史,不仅有南市、闸北,还有江湾,这是《江湾》在今天出版的意义所在。

《中国港口史》(综合卷)主编茅伯科认为,城市、产业、港口,紧紧组合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发展,才有今天港口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江湾》这本书中对历史的回顾,更加印证了这一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发展规律。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完颜绍元认为,《江湾》这本书以清晰的脉络展示了近代江湾发展变迁,通过大量的图片,反映了江湾诸多风景名胜、文化遗存、历史遗迹,是第一本如此完整、系统地表述关于江湾的区域历史文化的专著。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二级巡视员王继杰、宝山区史志办公室主任戴建美、静安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叶供发等认为《江湾》的出版丰富了地情资料、乡土教材。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军、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启元、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管继平、张国伟,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柏伟、学悦风咏书社董事长陶焱等围绕方志中的江湾历史,以及江湾的市镇发展、风土民情、文化名人等作进一步探讨交流。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地方志办公室指导组成员巴兆祥,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邢建榕分别作研讨环节总结发言。巴兆祥指出,《江湾》以文叙事、以图证文、以图证史,把历史资料用活了。邢建榕认为,《江湾》运用了大量新鲜的、首次挖掘出来的、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在“学术”与“通俗”两方面结合得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陈炼 摄

本次活动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人民出版社指导下,由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学林出版社、学悦风咏书社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