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国务院今天上午将组织召开房地产工作相关会议,或将宣布房地产领域相关举措。今天下午,住建部、央行、金监总局还将召开“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的政策吹风会。房地产的救市大招到底能不能出来,大家拭目以待,我们也将在会议结束后尽快分享我们的一些看法。

关于近几天疯传的“政府收储存量房并用于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小作文,因河南、江苏等重点省市的国企、城投早就已经在做存量房的收购工作,只是因为收购的体量非常有限导致效果乏善可陈,因此我们还是提前说一下我们的担忧,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收储存量房”可能还是很难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

财政部5月13日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安排。按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30年、50年期,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今天将首次发行30年期特别国债400亿。

尽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但市场方面对今年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还是有下面两个强烈的期待:

一是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属于较为强烈的财政刺激,在A股、港股经历三年熊市、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刺激市场尤其是给股市带来赚钱效应,之后顺利带动消费复苏,以此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是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及城投平台的化债压力(比如说间接地置换一部分隐债等存量债务),并通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的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以此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4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在企业、居民端不愿意借钱、不愿意投资、不愿意消费的现实困境下,政府和国企、城投在经济增长方面所需发挥的投资拉动作用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国企、城投在项目的投资落地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招引社会资本的压力。

据财联社消息,财政部国库司5月15日召开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动员部署会议。在严控地方债务的同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发力,通过中央预算资金、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实施。因此,对于普遍缺钱的地方政府来说,如何策划包装项目以纳入国家重点项目的池子,并尽快抢到资金额度,包括拿到中央预算资金、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的额度支持,目前已是重中之重。

我们本周一的文章《金融行业的苦日子来了》被毙掉后,很多同行都在追问地方政府及城投平台的(发债)融资大幅缩减后对4月份的社融数据所造成的真实影响。就当前城投平台的融资形势而言,弱区域、弱资质的城投平台已很难在市场上融到钱,而强区域、强资质的城投平台却被严格控制债务新增,因此经济及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本轮地方化债至今的最大影响就是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在社会上的融资越来越少,由此导致了4月份社融数据的大幅下挫。

从最近的市场情况来看,东部一个大省因大量新增城投非标融资产品的违约导致机构端基本上都不再准入该省的城投业务,长三角一个经济大省因城投控债和融资中介费用追缴行动导致机构端资金大量撤退,至于中部、西部和北部的省市,目前地方政府及城投平台的融资情况则更不乐观,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进入的意愿越来越小。

我们前段时间提到过几次“三大工程”(具体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淡化问题,根源性的问题还是钱从哪来。事实上,只要国企和城投无法招引到足够多的社会资本,单靠政策性的资金根本不足以支撑项目的落地,目前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受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更有代表性的是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在拆赔标准方面政府/国企与村集体/村民之间的剧烈拉锯问题,如果像上一轮的棚改货币化一样有足够的钱支付拆迁款,当前城中村改造的速度肯定超乎想象,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很多政府和城投都相当拮据,拆不动也赔不起。

财新报道称,尽管从2023年7月底开始,中央要求积极推动“三大工程”的建设,希望借此为房地产投资下行提供一定缓冲,市场也一度期待每年能拉动上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但从目前进展看,“三大工程”的落地规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4年一季度“三大工程”仅拉动房地产投资0.6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受财政部5月份发布的《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以及《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所涉的资金支持即将落地的影响,就我们最近的城投类投资业务情况来看,超大特大城市(地方国企及城投平台)的城市更新及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融资需求反而变得更加强烈,很多城市也都在全力争抢政策性支持资金的额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争抢政策性资金额度的同时,受地方深度化债要求的影响,国企、城投招引社会资本的情况却很不乐观。以我们目前操作的业务为例,国企、城投对融资期限基本都倾向于要求3-5年,对融资成本也卡得很死,尽管这背后有地方政府及城投平台因“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比如寻求“长期/耐心资本”“以时间换空间”的考量,但资本市场(社会资本)依旧表达出较强烈的抗拒态度。

对于上述供需之间的突出矛盾问题,在国企和城投非标业务的投资方面,除了对国企和城投所在的城市能级以及主体评级提高准入标准外,我们目前已更加注重国企、城投经营性资产的融资盘活,比如存量资产的运营策划和融资包装,再比如土地类项目的前置招商中提前介入策划包装,以便于投融资模式的提前确认并便于我们投资款的尽早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