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不自胜,意思是悲伤得自己都禁受不住,形容非常悲痛。成语出自东汉荀悦的《前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莽,字巨君,其父王曼在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八个兄弟中排行第二。王莽少年丧父,与叔伯王凤等一起生活。汉成帝时,将朝政委托于王氏外戚,王氏家族先后九人封侯,四人(即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出任大司马辅佐朝政。

西汉末期,奢靡之风盛行,而王莽却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与王氏众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侍奉叔父十分恭顺,因而受到大司马王凤青睐,不仅将其提拔为黄门郎,还在临终时委托王政君对其予以关照,王莽由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职。

绥和元年(前8年),大司马王根因病请辞,年仅三十八岁的王莽继任大司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哀帝即位后,因顾忌王氏家族太过强大,大力扶持外戚傅氏、丁氏,打压王氏家族,王莽被迫请辞下野。可惜的是,汉哀帝在位仅六年便驾崩,其死后王政君重新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遂重新执掌朝政大权,并在短短月余时间内诛除哀帝宠臣董贤,清除傅氏、丁氏外戚,废杀太后赵飞燕。

汉平帝刘衎即位后,因其年幼,由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辅政。此后,王莽一面费尽心机讨好王太后,以获取其信任;一面极力打造贤德形象,获取朝野支持,并通过制造祥瑞、遍赏功勋大臣等方式,极力拉拢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始元年(1年),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王太后赐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假意多次辞让后,最终接受封号。

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居诸侯王公之上。同年,王莽又加九锡。

元始五年(5年),汉平帝病逝,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太子,史称孺子婴。王太后秉承群臣之意,让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改元居摄元年。此时的王莽,除了名号之外,已经与皇帝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摄三年(8年),王莽自认已经具备了篡位实力,在他的暗示下,谶纬禅让之说盛行,各种“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符命、图书层出不穷,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

同年十一月,太学生哀章为求富贵,做了个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明确写着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元后应该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

哀章的做法,让王莽不得不将篡位步伐提前,于次日前往高帝庙,拜受金匮,遂即天子位,改正朔、易服色,以十二月为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9年1月15日),王莽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

当初,汉高帝刘邦曾在攻入咸阳后得到秦朝玉玺,称之为传国玺,自汉哀帝死后,玉玺便一直由王太后保管。王莽称帝之后,命令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

太后王政君得知王舜来意,将王舜怒骂了一顿,然后说道,“你们自以为秉承天命成为新皇帝,就应该自己做新的玉玺,流传万世,为何却要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我不过是个汉家的老寡妇,随时都会死去,想要拿这颗玉玺陪葬,你们是得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后王政君说罢,随即痛哭流涕起来,左右侍从也都跟着垂泣,王舜见状亦“悲不自胜”。

王舜虽感到悲哀,但过了许久还是说道,“臣等无话可说,但王莽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难道太皇太后您能到死都不拿出来吗?”

王政君知道这是在威胁自己,故大为恼怒,转身将玉玺取出,奋力向着王舜面前的地面砸去,导致玉玺摔碎了一角,说道,“我已经老到要死了,有你们这样的兄弟,我们王家是要灭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莽篡汉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发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令,推行全面改革,史称“王莽改制”。然而,王莽的改革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因为触动了权贵阶层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短短数年后便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新莽最终于地皇四年(23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