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知名度很高,尤其是那句“公主琵琶幽怨多”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边关连年战火,估计没有哪位公主会去和亲。所以这句话包含的不仅是公主的幽怨,它还能折射出一个王朝在军事方面的不足。

但是本期节目不分析古代战争,咱们来聊聊,“公主琵琶幽怨多”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听完这句诗,下意识就会认为,这里的公主指的是王昭君。

据说,王昭君和亲,离家万里,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她眼看着故土越来越远,前路依然渺茫,一时之间特别感伤,就弹奏了一曲《琵琶怨》。

当时,天高云淡,乐声哀婉,美女明艳动人。这幅画面不仅把周围的人都看愣了,就连南飞的大雁都入迷了,竟然忘记扇动翅膀飞行,直接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估计场景和现在烂俗偶像剧为了表示女主艳惊四方,每次出场都让男主男配停下手中工作,张大嘴巴,视线跟着女主脚步移动差不多。

可见今人还是想象力匮乏,这招古人早就用过了。并且今人还停留在同一物种阶段,而古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甚至连见惯了嫦娥美貌的明月,看到美女貂蝉后都得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回王昭君,落雁这个典故能证明她不仅长得漂亮,还擅长弹琵琶,并且她还是名气非常高的和亲公主。所以,“公主琵琶幽怨多”,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王昭君。

但是,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还真不一定是她。西汉初年的和亲公主刘细君,比王昭君更符合条件。

首先,王昭君出生于普通人家,入宫后只是宫女。即便和亲前被封,严格来说也不是公主。但是刘细君,是正经的汉室宗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的兄长、江都易王刘非,所以刘细君是货真价实的皇室中人,从小被称为“江都公主”。

古代正牌公主都不愿意和亲,无论皇帝还是王爷,谁都舍不得自己亲生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刘细君之所以被汉武帝推出去,是因为她的父亲江都王刘建不仅荒淫无道啥也不会,还意图谋反,被汉武帝发现后害怕自杀了,刘细君从此成了罪臣之后。

这样有皇室血脉但没有任何靠山的女子,最适合和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刘细君也是琵琶高手,并且传说中,她还是琵琶的发明者。

说当年刘细君远嫁乌孙,离家千里,语言不通,日子过得特别孤苦。为了稍解相思之情,她做了一个乐器,还创作了《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据说,这个乐器是“阮”,也被称为 “秦琵琶”。

“公主琵琶幽怨多”,王昭君弹得是什么曲子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刘细君这首《悲愁歌》,当真是全篇都在幽怨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李颀的《古从军行》,整体上是反战思想。

全诗最后两句是“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意思是战士们在玉门关外拼命厮杀,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埋骨他乡,最终却只换来西域的葡萄进入汉家。这是极大的讽刺。

所以说,“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是全诗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皇是汉武帝,刘细君是汉武帝时期和亲的,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如果是王昭君的话,年份对不上。

并且,刘细君和亲乌孙,是因为汉武帝要拉拢乌孙,切断匈奴右臂,为日后与匈奴对战打基础。所以说刘细君的和亲,并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更大的战争,符合全诗主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王昭君和亲,她的和亲对象是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而呼韩邪单于早在汉宣帝统治时期就归顺汉朝了。到了汉元帝时,南匈奴已经是汉朝的蜀国,王昭君和亲,是为了加强汉匈的联系,为了世代友好,绝对不是为了战争。

这一点,也和《古从军行》对不上。

所以说,《古从军行》中的“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在后世名气最大的王昭君,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