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扶持外蒙古独立后,苏联为何始终拒绝蒙古人的加盟要求?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独立公投。几个神情失落的中年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略显突兀

这群人中为首的叫雷法章,是中国政府派来的监督员。他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国土沦丧却无能为力,随行而来的苏联军官名义上是带领他们实行监督职责,实际上他才是被监督的那个人。

选举毫无悬念,所有投票中找不出一张反对票来。回到中国的雷法章愤懑地说道:“对于人民投票名为引导,实为监视,且甚为严密⋯⋯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

外蒙独立的所谓“选举”已经结束,可是对于外蒙而言,独立,并非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蒙独立

清朝末期,当哲布尊丹巴分裂集团带着求援信找到俄国沙皇后,俄国政府决定成立远东事务委员会,并向蒙古派遣两连哥萨克机枪兵,由此拉开了俄国官方干涉外蒙古事务的序幕。

在评估之后,俄国政府认为“现在中华帝国的解体在各方面都是合意的”,于是决定向哲布尊丹巴集团支援步枪、骑兵刀各1.5万把,弹药750万发

驻守在边境的13至15万俄军随时准备向蒙古进军。在俄国的支持下,哲布尊丹巴在1911年12月1日宣布外蒙四盟独立。

在中国、俄国、日本和本地王公派、喇嘛派的多方拉锯中,外蒙局势纷乱复杂。1919年中国将领徐树铮进兵外蒙

配合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武力撤销了外蒙的自治地位,此时的俄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但仍未放弃干涉外蒙的野心。

苏俄政府和以恩琴为首的白俄势力,分别支持外蒙境内的革命党和封建势力,而此时镇守蒙古的徐树铮却被召回内地参加军阀混战,后来取得政权的直系军阀曹坤、奉系军阀张作霖一边承诺出兵外蒙,一边向中央政府讨要军资,实际上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驻扎在外蒙的张景惠部八千人则以“天气寒冷”为由拒绝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

张作霖先后两次向中央政府要钱,共拿到500万元,然而他并没有用到外蒙古,而是在奉天增设了第八、第九、第十三个混成旅。

在这些枉顾家国大义的军阀的坐视下,恩琴先在库伦建立了傀儡政权,后来苏联出兵蒙古,赶走恩琴,建立了“蒙古国”和“蒙古人民政府”。

1922年俄国与另外几个国家合并成苏联,新政权不再需要借助中国制衡日本和白俄,于是在外蒙立场上更加强硬

他们派到中国的谈判代表越飞装病拖延谈判,外蒙则在苏联的支持下没收汉人资产、清理回归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方面当然不能坐视苏联的横加干涉,1929年8月,中国军队占领中东铁路,中东铁路战争爆发。当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召开会议,决定“准备与中国作战”。两个月后苏联与外蒙签订军用物资援助协议,外蒙政权开始对中国实行边境隔绝政策。

刚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蒋介石原本将这段时间视为解决外蒙问题的契机,他认为可以“从张家口和海拉尔两个方向打击库伦,因为苏联由于国际条件不能公开地帮助蒙古人”。

令各方都没想到的是,这场酝酿中的大决战还没开打,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方面把精力全都投入到对日方向和国内斗争上,基本放弃了对外蒙的争夺。而日军的步步紧逼也迫使苏联加强了对这块缓冲地的投入。

1934年苏联向外蒙古提供了919万图格里克援助,其中三分之二用于购买粮食,另外三分之一用于整备防务。1935年后,苏联作出决定,每年向外蒙军队提供600万图格里克。

连年援助之下,外蒙对苏联的依赖日益加深,民国政府对外蒙的影响力则丧失殆尽。

40年代新疆地方政权曾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在边境展开小规模军事行动,但这样的行动非但无助于解决外蒙问题,反而招来了苏联的强硬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蒋介石又指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蒙问题,他在开罗会议上问及罗斯福对外蒙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是“必须与苏联谈判解决”。而后来斯大林抛出同样的问题时,罗斯福回答道:“我还没有与蒋介石协商,但应该维持外蒙现状。”

从里到外看不到一点希望,蒋介石政府也只能在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相关照会中认可外蒙举行独立公投,相当于隐晦地承认了外蒙的独立。

两个月后的公投结果可想而知,外蒙从此彻底脱离了中国。

蒙古的加盟

如果从1911年外蒙四盟第一次宣布独立算起,到1945年外蒙独立公投为止,外蒙的独立活动一共持续了34年,苏俄政权对外蒙的干预也持续了34年。

尤其是苏联时期,这些新的俄国统治者以革命之名行称霸之实,公然侵害中国主权,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脱离中国的蒙古国。

在苏联的蛊惑下,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多数外蒙人都认为跟着苏联走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可惜苏联却不是这样想。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该党立即效仿苏俄在实控区里搞大清洗。这场大清洗一直持续到30年代

清洗对象从党内高层一路扩散到封建主、宗教人士、外国人和底层牧民,党内的“最初七人”中除了乔巴山和早逝的苏赫巴特尔,没有一个躲过清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洗还没过去,外蒙政权又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当成模板,在内部搞集体公社,强迫牧民上交牛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1932年的“棉农起义”。

人民革命党之所以行事如此激进,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了加入苏联作准备。40年代该党在外蒙的统治稳固后,领导人乔巴山要求百姓放弃蒙古文,改学俄文。

乔巴山的继任者泽登巴尔直接娶了一个苏联妻子,在蒙古国高层引发了一阵迎娶苏联女性的热潮。

自20年代乔巴山执掌大权时,外蒙并入苏联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在台面上探讨的话题,而1952年至1984年泽登巴尔时代,蒙古国高层对加入苏联就像娶苏联妻子一样热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苏联历代领导人却不断给蒙古国泼冷水,无论是有土地狂热的斯大林还是对外援助毫不吝啬的勃列日涅夫,对外蒙的唯一回应就是没有回应

最终在连续十几次申请失败之后,蒙古人对于加入苏联一事逐渐失去希望,而随着民族主义重新在东方阵营兴起,1984年,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被夺权,蒙古国兴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加入苏联的声音,才彻底沉默了下来

苏联的阴谋

为何面对送上门的领土,苏联兴趣寥寥?

对苏联而言,接纳外蒙有诸多外部制约,比如《雅尔塔协议》中就把“维持外蒙古现状”写进了文书。但后来的蒙古独立公投表明他们根本没有打算认真执行这些条约。

真正使苏联将蒙古拒之门外的原因与苏联挑动外蒙独立的原因一样:他们只想把蒙古当成缓冲地带和殖民地。

外蒙独立时,唐努乌梁海还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部分,但与其它地方相比,唐努乌梁海自然条件优渥,是为数不多的适合移民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俄国人自沙俄时代就开始向唐努乌梁海移民,当地的革命势力一直与人民革命党不相往来。40年代时唐努乌梁海已经被苏联当成了苏联的一部分,中国外交官员得到这一消息时,苏联已经在这里规划了一个第299选区。

这一地区也就是后来的图瓦共和国。当扩张领土真正有利可图时,苏联绝不会犹豫几十年时间。

斯大林时代,苏联人不仅要防范中国和日本,还要防止大蒙古主义卷土重来,因此外蒙古事实上被分成了多个部分,包括伏尔加河边的卡尔梅克、靠近中国东北的布里亚特,还有他们口中的图瓦。

这些地区彼此独立,与蒙古国相对隔绝,只有这样它们才不会融合成一个强大的蒙古。从这个角度看来,内蒙古也是这盘“大棋”的一部分。

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蒙古各部分已经失去了联合的基础,苏联的政策重心转移到了对蒙古资源的掠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蒙古国平均每人拥有24头牛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数据在1974年反而下降到了18头。蒙古的贫穷很大程度上源于苏联的“国际分工”。

七十年代蒙古接连发现大型矿藏,随之而来的就是苏联对勘探权和开采权的把持。1970年的额尔登丁敖包铜钼矿、1973年的额尔登丁敖包铜钼矿、1974年的萤石矿

70年代蒙古国的萤石年产量从不到十万吨提高到了二、三十万吨,其中运到苏联的就有近二十万吨。

在这样的盘剥下,蒙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大踏步后退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想要发展难于登天。蒙古人寄希望于加入苏联后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可苏联人又怎么会把反复咀嚼后的残渣吞进肚子里呢?

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强国之间才有权谈利益分配,自身实力得不到提升,摆在面前的只有国土分裂、民生倒悬。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半个世纪前的蒙古都是血淋淋的例子,也正因为如此,外蒙古脱离中国,却希望拥抱苏联以过上好日子,其实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