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从测量原理上弄明白为什么规定加压后1分钟读取绝缘电阻值,首先要搞明白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指绝缘材料施加直流电压时对电流的阻碍能力,是衡量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绝缘电阻越大,表明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绝缘材料阻挡电流通过的能力越强。在电气设备中,绝缘电阻的大小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较高的绝缘电阻可以减少电流泄漏和电击风险,并能防止绝缘击穿和短路等故障。

2、测量绝缘电阻时为什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取数据?

测量绝缘电阻时通常使用专门的仪器兆欧表,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取数据。这是因为:

(1)绝缘材料在施加电压后,电流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小,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在规定时间内读取数据,可以确保测量到的是绝缘电阻的稳定值,而不是初始瞬间的暂态值。

(2)一些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现象,导致绝缘电阻在测量过程中发生变化。在规定时间内读取数据可以减少极化效应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绝缘电阻值

(3)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对绝缘电阻产生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能反映实际的绝缘状况,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

(4)规定测量时间有助于确保不同次测量或不同设备之间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这样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便于对绝缘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5)如果绝缘存在缺陷或故障,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在规定时间内读取数据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来检测和识别这些潜在问题。

因此,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取绝缘电阻数据,能够获得更可靠和一致的测量结果,从而更好地评估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

为什么规定加压后1分钟读取绝缘电阻值?

给绝缘体加上直流电压后,流过绝缘体的电流由三部分组成:不变的电导电流、快速衰减的电容电流和缓慢衰减的吸收电流。电导电流是由离子的移动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电介质的导电率,基本上与时间无关;电容电流是由电介质快速极化形成的,而快速极化是瞬间完成的,所以电容电流随着时间的增长快速减少,直至减少到零;吸收电流是由电介质缓慢极化形成的充电电流,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减少,与被试设备的受潮情况有关。绝缘电阻的测量值就是被试品上的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之比,会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试验证明,绝大多数绝缘材料的吸收电流经过1分钟已趋于稳定,流过绝缘材料的电流也就趋于稳定,所以规定加压后1分钟读取绝缘电阻值,以此来确定绝缘材料性能的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