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则动态,说荷兰海牙国际法院大楼楼顶,有一个巨幅的欢迎横幅,白底黑字赫然入目的是:普京,海牙在等你。博主说,美国、以色列、北约经年累月到处轰炸侵略,犯了那么多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海牙法院为啥就能容得下?海牙到底是谁的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17日,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罪名是“驱逐乌克兰儿童和攻击民用基础设施”。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最多只听说过“海牙国际法庭”,而国际刑事法院的名字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

原因无他,这个法院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它是依据所谓的《罗马规约》于1998年设立,专门负责调查和起诉2002年7月以后发生的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四种罪行。

迄今为止,共有134个国家签署过《罗马规约》,有123个国家批准了《规约》,美国曾经签署过《规约》,但国会并未批准。俄罗斯也曾经是《规约》的成员国,但在2016年11月退出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仅从一开始就拒绝接受《规约》,而且还拉拢其他30个签署过《规约》的国家签订了一个“旨在规避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公民所涉特定国际犯罪行使管辖权的双边协定”。

该协定又被称为“98条协定”,随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又在2002年签署了一项名为《美国公务员保护法》(ASPA)的法案,公然藐视所谓的“国际刑事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刑事法院

这就意味着,尽管在全世界到处犯下侵略、战争、酷刑等等反人类罪行,美国人却不会因为实质上的反人类被送到荷兰海牙受审。

ASPA规定,一旦发生美国人被国际刑事法院拘留的情况,美国总统有权使用“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手段,释放被国际刑事法院拘留或监禁的美国或盟国人员”。

这已经是公开叫板了:我不管你是因为什么理由抓美国人,哪怕是美国人的盟友也不行,你今天敢抓人,用不着明天,美国大兵马上就会出现在海牙!

事实上,国际刑事法院也从未试图抓捕或者审判美国人或美国的盟友。

但这个法院又绝非虚设,时至今日,它已经对多位外国元首或者政要发出了逮捕令,而这些国际刑事法院的“嫌疑人”最终结果又如何呢?

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的第一份逮捕令,是针对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的。1989年,时年45岁,担任苏丹陆军王牌部队第8步兵旅旅长的巴希尔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联合政府并自任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苏丹总统巴希尔

随后,巴希尔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于1996年当选苏丹总统并多次连任。

巴希尔执政之后,针对苏丹国内盛产石油的优势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石油开采和石化产业,与我国有比较密切的石化方面的合作,使得苏丹国内经济逐年增长,GDP从1989年的144亿美元逐步增长到2017年的近1300亿美元。

然而,巴希尔奉行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肯在国际国内事务上听从美国发号施令,并且其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让石油开采权的行为让美国政府十分恼火。

为此,美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不断挑动苏丹南部和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独立,并且向达尔富尔的反政府武装提供大量军火。

反政府武装与巴希尔支持的民兵组织爆发激烈冲突,使得当地的武装冲突持续长达近20年,导致20多万人丧生,450多万人流离失所。

随后,美国于2002年开始扮演起“调停人”的角色,不断派出所谓的“南苏丹问题特使”,表面上以“调停”之名,而行分裂苏丹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尔富尔冲突

2004年,联合国认为达尔富尔地区存在严重的反人类行为,并以此对苏丹进行制裁,为此,2009年3月、2010年7月,国际刑事法院两次对巴希尔签发逮捕令。

从2011年上任南苏丹问题特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普林斯顿·莱曼尤为激进,他曾经放话说“我就要南苏丹独立、哪怕独立后洪水滔天”。

随后,美国不断以“支恐”“达尔富尔大屠杀”等理由向巴希尔施压,内外交困的巴希尔不得不于2011年2月宣布接受南苏丹独立公投结果,苏丹随即于2011年7月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2019年4月,苏丹国内爆发军事政变,巴希尔被推翻并被解除职务。

2020年2月11日,苏丹政府同意将时年76岁的巴希尔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审判,如果巴希尔成行,他将是第一位受到国际刑事法院正式审判的国家元首。

巴希尔被捕了,苏丹分裂了,但是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却依然绵延不断,苏丹挣扎在分裂战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火中的儿童

第二位收到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的,是利比亚总统卡扎菲。

卡扎菲此人的事迹相信国人已经耳熟能详,他掌握国家政权40多年,长期与美国交恶,其石油国有化政策使得美国商人损失惨重,因此上了美国的黑名单,势必除之而后快。

当然,卡扎菲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丰厚收入使得利比亚民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口只有600多万的利比亚,国家经济总量也从1990年的28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867亿美元,成为非洲富国。

当时利比亚国内民众甚至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和教育,并且购买生活必需品还能获得国家的价格补贴。

当然,卡扎菲嚣狂的行事作风令他在国际上树敌无数,并成为他灭亡的催命符。

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卡扎菲的示威游行活动,卡扎菲下令镇压,随后美国、英国和法国先后出动军机空袭利比亚政府军,政府军兵败如山倒,卡扎菲被迫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卡上校还是挺帅的

2011年6月,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对卡扎菲等人发出逮捕令,但是卡扎菲并没能等到被送去海牙受审。

2011年10月,卡扎菲被执政当局的军队俘虏后被当场处决,尸体被送到一个冷库对外展览,至今未能下葬。

第三位收到逮捕令的是前任科特迪瓦总统洛朗·巴博。

巴博本来是一位历史学者和大学教授,在法国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他却激烈反对科特迪瓦政府的亲法政策,因此被法国政府视为“让人头疼的麻烦”。

2000年10月,巴博领导的科特迪瓦“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巴博随即成为总统,这让法国方面顿感不安。

2002年9月,法国支持的科特迪瓦反对派策动部分士兵发动兵变,科特迪瓦内战随即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科特迪瓦总统洛朗·巴博

作为科特迪瓦一百多年来的“宗主国”,法国方面立即积极向科特迪瓦增兵,并出动空军摧毁了科特迪瓦政府军的空军力量。

2007年3月,巴博接受西方国家的调解,宣布成立联合政府并于2010年重新大选,但是,法国的倒行逆施让自己在科特迪瓦民众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2010年大选后,巴博和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均宣布获胜,科特迪瓦国内双方的支持者随即爆发骚乱,西方国家随即表示承认瓦塔拉当选总统并要求巴博下台。

美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表示巴博否认联合国核证的选举结果,拒不下台,其行为是对科特迪瓦和平与和解进程的威胁。并宣布对巴博及其家人和盟友进行制裁。

既然靠选举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干脆自己赤膊上阵吧!2011年4月,法国驻科特迪瓦部队联合反对派武装突然进攻巴博所在的总统官邸,逮捕了巴博等人。

总算巴博落在了相对“文明”的法国人手里,2011年11月,他被转移到海牙的拘留中心,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关于他犯“反人类罪”的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一向以西非“太上皇”自居

在长达7年多的审判之后,2019年1月15日,国际刑事法庭宣布针对巴博“反人类罪”的指控不成立,予以释放。

其原因也很明显:巴博在科特迪瓦国内还拥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将他置于死地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科局势动荡,这不符合法国、美国在该国的利益。

因此,一个“听话懂事”的巴博比一个死掉的巴博更有利用价值,果然,巴博一回国就和曾经的反对者,现总理瓦塔拉会面宣布“和解”,并因此获得了瓦塔拉的“赦免”。

这个国际刑事法院,里面的水真的很深!

除此之外,被国际刑事法院宣布逮捕的人员还包括肯尼亚前总统胡鲁·肯雅塔、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乌干达游击队首领约瑟夫·科尼等人,除了泰勒被判处50年监禁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逍遥自在。

不难发现,国际刑事法院敢发逮捕令的大部分都是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而且还是那些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不和的国家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审的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

因为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在120多个国家有效力,所以虽然这个逮捕令不一定能生效,但基本上可以限制所针对的“嫌疑人”前往这些国家,同样也就限制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就算如此卖力地为西方服务,国际刑事法院却依然得不到美国人的欢心,例如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就曾经多次抨击国际刑事法院。

特朗普还曾经签署了一项命令,授权美国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雇佣的个人实施制裁。为此,该法院的首席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及其同事法基索·莫乔乔科都遭到了美方制裁。

而特朗普手下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还曾经发表声明,公开抨击国际刑事法院为一个“彻底崩溃和腐败的机构”。

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了?还是这个法院抓错人、放错人让美国主人不满意了?

这个刑事法庭也好,那个国际法庭也罢,说到底都是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集团赖以打击消灭异己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题

在这些个口口声声说自己“公平”、“正义”的机构里,其实没有一毛钱的所谓公平正义,只有政治手段和阴谋诡计。

真正在世界上到处制造分裂、混乱、战争、冲突的源头,就是坐在国际刑事法庭背后的那些人,这一事实人尽皆知,只不过没人说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