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八年杂忆

孔扬

我这一生,很多往事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遗忘了,唯有抗日战争那八后,特别是其中的几段经历,在今天的记忆中依然是那么突出、鲜明和深刻。

(一)日机首次轰炸南京

五十八年前,记得是中秋节那天,南京万里晴空,艳阳高照,街上的人群熙来攘往,尽管是国难当头,烽火逼近,却仍然浸沉在节日的气氛中。忽然间,空袭的紧急警报长鸣。几乎是在同时,日本的96架飞机分批闯入市空。那时我家就住在南京中心。听到飞机轰鸣声和高射炮响以后,很多人都以为是市上在举行防空演习,纷纷跑到院坝里和阳台上看“热闹”。这是因为那几天,街道上刚向居民宣传防空常识并传达了市上“准备在日内进行防空演习,希望大家闻警勿悦,”的通知,所以造成了大家的这种错觉。及至敌机当顶低空扫射时,才看清了飞机上的“红膏药”标记,方知真的是日本飞机来了。

那天,敌机轰炸的主要目标,是下关火车站,中央广播电,台和汤山高炮阵地等处,当天曾被我高射炮打下两架。但敌机飞经市中心的新街口时,又丢了几颗炸弹并扫射过一阵。事后我们在那里见到斜躺在路边的电杆、树枝,有炸坏的房屋、弹坑以及地上几处模糊的斑斑血迹

(二)我家逃离南京

这次轰炸,打破了我家平日的宁静生活。当时,淞沪保卫战正在激烈地展开,敌军一再从海陆空各方面增援,总兵力达 20万人以上。在如此强大攻势之下,我军虽然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但因力量相差悬殊,难御来犯之敌。1937年的11月12 日,上海终于失守,南京情势危急。我家决定丢弃房屋(后被敌机炸成一片瓦砾。)及所有家具物品,只带随身行李,轻装逃离南京。准备先到武汉,然后经由长沙到重庆。

我们离开南京,坐的是木船,因为当时已无轮船可乘了,这是一个单位运送眷属和卷宗等公物所包租的两条大木船。我们全家参加进去后,男女老小乘客合共五、六十人。大家本着同舟共济,互助合作的精神,从十一月中旬开始西行,过了一段艰难的水上生活。

木船在长江逆流上行,全靠榄杆上的那张布篷凭借风力向前推进。当时,只恨老天太不作美,我们途中,一帆风顺的时间很少,风向往往不正,或者根本无风,很多时间要靠我们乘客上岸和船家一道拉纤才行。有时从早到晚只走几里路,由于兵荒马乱夜晚不敢在荒郊野外停船,因而又不得不向后转退回头天停泊的码头落锚。就这样,进两步、退一步,直走了二十多天才离开安徽来到了江西省的水域。就在距彭泽县不远名叫马当的地方,我们遇到了麻烦,经历了一场险境。

(三)马当几道沉船

马当,地方虽小,在江防上却很重要,因为这里江面很窄,为了阻挡日本军舰沿江追击,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布防,封锁住长江。他们专门征集附近的所有木船并强行扣留来往的所有船只,装上运来的石头、石条等沉在江里,即所谓“沉船锁江”的策略。这时,我们的船正好经过这里,一个军官带领了七八个荷枪实弹的士兵跳上船来,声称要将这两条船扣留沉江。命令船上的人立即弃舟登陆,将船上的物品统统搬上岸,把船腾空备用,顿时船上大哗。大家面对这意外的一击,有如五雷轰顶,惊恐非常,异口同声地吼起来:“我们拖家带眷,老老小小的,如何走法?再说,有这么多公物又如何搬运?!·”你一句,我一句地纷纷抗议。那位军官概不理会,又强调了一下命令:“不要说你们的木船要沉江,就是大军舰也得服从命令沉江!"

大千世界,有时会发生一些令人绝对意想不到而又富于戏剧性的奇遇巧事。我们这两条船就在面临灭顶之灾,船上老小焦急万状作一团的当儿,乘客中有一个人在仔细端详了那位军官,忽然失声地哎呀了一声,接着连连惊呼着他的名字,原来他们是分手很久的挚友。意外加惊奇,使这二人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也使我们垂头丧气的几十人,顿时活跃起来,分享着他们“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不一会儿,我们的船获得恩准继续扬帆启程。大家绝路逢生,长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才完全落了下来。事后很久,还回味着这场虚惊。

(四)撞死人的轮船火车

这班船,名叫江汉轮,原名“大阪丸”,据说是我国在封锁长江口后所截获的一条日本大商船。由于是开往汉口的最后一班船,其乘客之拥挤,可以想象,人站满了船的每一个角落,简直象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挤得连动也不能动一下,只能忍着饥饿和大小便,一直站到汉口。

接下来,去长沙的火车,拥挤的情况较轮船尤有过之,人不但是从车窗里爬进和爬出,而且两只脚被挤得儿乎是悬空地站着无法落地,更别说走动了。车厢里,行李架上是人,座椅下也睡着人:车厢外,火车头和车顶上坐满了人,车轮之间空隙里用绳子吊的床上也躺着人,构成了所谓“五层火车”。沿途摔死、挂死、闷死、撞死和碾死的都有,这趟南下的列车,像一头不堪重负的老牛,慢吞吞,吃力地走着、走着。为了给兵车让道,还不时地停下来喘着气,已记不清它一共走了多少小时,总算把我们拖到了长沙。又经过许多波折报转,我们于1938 年的三,四月间到达重庆。

(五)听到日本投降的喜讯

漫长,苦难的八年终于熬过去了。1945年,我在陕西省大荔工作,那里与日寇占领区只隔着一条黄河。八月间,当看到《号外》上“日本无条件投降”七个辈头大的字时,心情激动兴奋,几乎到了发狂的程度。我走上大街,汇进狂欢的人群中不停地跳跃欢呼,不停地淌着热泪。燃放鞭炮已不过糖,我敲烂了盅盅、碗以及所有能敲出声音的器具,其中包括一个我最心爱的工艺精致的铜洗脸盆。

那天的整个晚上,我陷在欢乐的高度兴奋之中,无法入眠。既懂着战后和平生活的幸福美景。又回想了八年来的苦难历程。这血和泪交织的八年呵!真的是“人比黄花瘦”,苦够了!泪也流干了1幸而公理战胜了强权,中华民族终于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中国百年来反帝斗争中最伟大而完全的胜利。

在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感而赋诗一首,作为本文的结束:

芦桥炮火震乾坤,万众同仇铸国魂。

苦战八年降敌寇,奋争百载扫妖氛。

劫波度过硝烟靖,紫气飘来盛世跟。

从兹国耻洗雪尽,何人再敢撼昆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寇轰炸中国城市。图片来自百度。

本文节选自

1996年1月成都市武侯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武侯文史 第5辑》

1996年1月成都市武侯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武侯文史 第5辑》

本文图片来自:

百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和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将做出相应整改。

感谢所引用书籍作者,编辑,调查人员以及所有参与书籍资料收集整理的人士,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人不鼓吹民族仇恨,只展示历史瞬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