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一个占地56亩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这里不仅有15分钟快速充满400公里续航的超级充电设备,还有专门用于充电设施检测的自动化检测流水线。

这些新鲜的应用场景是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京市已将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列为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示范区的25项标杆项目库之一。根据规划,预计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规模将超过80亿千瓦时,提升至现在的5倍以上,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工作人员在展示移动充电设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型电力系统应用正在副中心落地发展

随着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更加安全、高效地使用充电桩为车辆充电成为车主们的“刚需”。充电桩“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在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有一条专门检测充电桩的自动化流水线,“检测员”是机械臂,机器人“装卸工”将待检充电桩送至检测工位,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完成百余项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专门检测充电桩的自动化流水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这条检测流水线一共5个工位,相较于人工检测,效率大幅提升。国网北京电科院新能源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金源介绍,这一检测流水线的检测效率可提升90倍以上,“高效的检测可以匹配绿色发展的需求,保证充电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只有5个工位,相较于人工检测,其检测效率可提升90倍以上。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不仅如此,实验基地还配置了160千瓦的地源热泵与园区能源智慧管控系统,提升了基地整体能效。实验室、办公楼屋顶以及户外实验区加装400多千瓦的光伏,同时采用风力发电技术,园区碳排放整体降低65%。该基地总结出以“电网可靠供电+绿电供应+能源高效利用”实现园区低碳发展的路径,目前正应用在城市绿心的建设中,下一步将在副中心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工作人员在介绍北京市车网互动平台数据监测系统。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除了实验基地正在开展的测试项目,电力部门的部分新型电力应用场景也已经在城市副中心开始应用。走进通州区前疃村,村民屋顶的光伏板整齐划一地排列。2022年年底,这里建成了交直流混联微电网,通过日间储电、夜间放电的运行模式,实现光伏发电量100%消纳,提升了当地村民绿色用能体验,全面打通了电能互联微循环。村民家安装光伏板,除满足家用外,余量还能卖给电网。安装光伏不仅得到实惠,而且绿色环保,用电也更稳定。“十四五”期间,前疃村预计还将新增900千瓦光伏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州区前疃村,工作人员在对电力储能车进行巡检。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将提高副中心外调绿电使用比例

副中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怎么建?国网北京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副中心初步探索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为路径,辅以科技创新与标准机制创新支撑,推动电力消费节能降碳。

其中,从“引绿”来看,副中心将提高外调绿电使用比例,多措并举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化水平。通过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等模式,引进内蒙古、山西等域外的清洁电力,预计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规模将超过80亿千瓦时,提升至现在的5倍以上,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60%。

在“提效”方面,将以调荷、降碳为重,深化交通、建筑、能源三大关键领域节能降碳成效。其中包括在环球供电服务中心建成北京市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实现100%绿电供应,降碳75.5吨;在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应用地源热泵代替锅炉,较传统电热锅炉节能75%,为楼宇、园区提供清洁环保高效的能源供应。同时,电力部门加大与公交集团对接,推进区域的公共交通电气化进程,优化充电桩网络布局,打造快慢互补的副中心2公里充电服务圈。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