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了给高考腾地儿,菏泽南站决定暂停所有的娱乐活动。这对于郭有才来说是个意外的消息,但他调转枪头,把直播搬到了国花博览园。

那里的舞台在广场中央,比南站大多了,连个小高台都有,让郭有才能高高在上,与围观的粉丝互动起来更带劲。

10点一到,直播火热开场。这里虽然远离市中心,但广场空间足够大,郭有才也是第一次用这么响的音响,让线下的观众也能加入这场盛宴。

他在台上跟观众一起击掌,合影,对歌,热闹得就像个摇滚明星。上午的直播打破了他个人纪录,观看人次高达3316万,实时在线人数峰值超过150万。

因此,他兴致勃勃地延长了直播,一直唱到中午12点,还重唱了两遍他的成名曲《诺言》。

直播结束后,郭有才感慨万千:“感觉特别虚幻,像做梦一样。”面对镜头和采访,他突然回到了25岁的青涩时期,说话都有点结巴。

他意识到,随着关注度的飙升,责任和压力也随之增大,“所有的资源都汇聚到我一个人身上,感觉得好好把握才行。”

现在的郭有才,无疑是个超级网红。每次出现都有无数镜头追随,其他主播也都想跟他互动。但郭有才理解大家的辛苦,毕竟自己也摸爬滚打了7年。

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爆红,他也不过是大家一样,为生活奔波劳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复古控的独白

黄色药壳做成的复古滤镜卡在手机镜头上,郭有才一秒变身老派青年,梳着油光锃亮的头发,戴着那种大圈银边眼镜,连胡子都用眉笔勾出来了,一身棕黄西装,穿越回了八九十年代。

有时候,他还拿根黄纸卷的“假烟”摆造型,摆出一副深沉忧郁的样子,简直就是复古片场逃出的道具。

他直播的时候就这样搞怪。他女友苏畅说:“他就爱这些老玩意儿。”以前,郭有才还经常拉着她去大型垃圾站淘宝,那儿啥都有,老收音机啦,破电视啦,还有那种早淘汰的VCD。

捡回来的宝贝们堆家里,弄得家里像杂货铺,来客人的时候她都不好意思。

去年10月,天一冷,生意清淡,郭有才收摊了。一天突发奇想,借了他发小奶奶的旧屋子住。

那老屋荒废多年,土墙挂满蜘蛛网,背后是一片荒凉的树林,“他老说想回老家,让我陪他。”苏畅说,郭有才就是个脑子里全是老思维的人。

苏畅虽然不太懂,还是跟着去了,可一看那满屋子的虫子,她吓得没待多久就溜了。郭有才坚持到晚上,屋里阴风阵阵的,最后他也被吓得落荒而逃。

从此以后,那老屋就成了他直播的背景,但因为地点偏僻,网络信号差,不久后他只好搬到了三姨家。

除了三姨家,郭有才还试着在市中心的万达广场、牡丹园这些地标性地点直播,但经常被保安赶走,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废弃的菏泽南站。

郭有才说,南站离姥姥家近,站在那儿他能回忆起一大堆儿小时候的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那种老旧照片滤镜的魔力,触动了大家的怀旧情绪,郭有才突然就红了。说来也神奇,4月25日他直播的时候,屏幕前坐着的人还只有5000个,两天后这数字居然翻了一番,达到了1万。到了5月5日,观众数就飙升到了5万。

接下来的5月9日,郭有才放出了他翻唱《诺言》的完整版视频,这一下子人气就像火箭一样直冲云霄。

第二天直播的时候,实时在线观众数竟然突破了30万大关,抖音上的粉丝数也一口气蹿过了100万。接下来的几天,每天的粉丝增长速度都保持在惊人的100万,郭有才一下子成了网络上最抢手的网红之一。

【2】辛苦中找乐子

2017年,刚成年的郭有才就开始拍视频,做些搞笑段子,小镇上也小有名气。尽管有人嘲笑他,但他觉得,能让别人开心也挺不错的。没多久,他就去烤腰子赚钱去了。

2019年夏天,他的女朋友苏畅加入了他的视频行列。她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拍视频,毕竟她不太懂这些,还怕拍得不好看。

但两人拍的相亲系列视频不仅好玩,还意外地让郭有才粉丝数直线上升。

那会儿,郭有才一大早进完货,就开始琢磨新段子。苏畅下班后就帮他拍视频,“他一说出想法,我们就边拍边编台词。”

苏畅说,一个小段子要拍三四个小时,大家如果卡壳了,反而能笑场,挺有意思的。拍完视频,晚上他们还得推着小车去街上烤腰子。

到了2022年,郭有才遇见了个贵人,这人觉得郭有才唱歌不错,就帮他录了视频发网上,渐渐有了不少观众。

“他唱歌有一套。”苏畅记得第一次听他唱歌是在KTV,郭有才唱了《父亲写的散文诗》,那时候俩人刚好,苏畅一边听一边想他的家事,不知不觉就哭了。

郭有才10岁的时候,他妈妈因车祸去世,他和三姨一起生活。“那首歌和他的经历很像,那时我才知道他唱得这么好。”苏畅说。

在贵人的建议下,郭有才开始尝试直播,除了比赛唱歌,一天能直播到八九个小时,虽然观众不多,但也能赚点小钱。

那时候,烧烤还是他的主业,直到去年冬天,烧烤摊关了,他才全职转向直播唱歌。

大部分时间,苏畅都在外面陪着他直播,给他递衣服、递水、帮忙打下手。冬天越来越冷,苏畅有时实在受不了。

她记得有一天晚上,郭有才在外头直播,天上还飘着雪花,她坐在街边的玻璃房里避寒,冻得直哆嗦。

“那时候直播间最多也就几千人看。”苏畅回忆说,“我从来没阻止过他,我觉得他做的都对,他一直很上进。”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俩人又开始摆摊烤腰子。郭有才白天继续直播唱歌,晚上回归烧烤,生活又回到了老样子。

【3】一夜成名的忙碌

自从那首《诺言》一炮而红,郭有才的生活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转眼,他的烧烤摊前就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十几个主播拿着手机直播,把他围得水泄不通。

“我从来没想到这种场面会发生在我身上。”苏畅回忆道,她还得利用写菜单的空隙,配合主播们比心、比耶,“他们也挺辛苦的,都是行业里的人,我挺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南站就像被手机包围了一样,为了防止人潮推挤,郭有才的直播角落还得加围栏。有的主播甚至凌晨就过来占位,只为了能拍到最清新的郭有才。

郭有才每次唱完,都得被工作人员围着护送进车,外面的主播拍打车窗,镜头紧贴着窗户,试图捕捉更多镜头。郭有才只能摇下一小截车窗,对外面微笑挥手,车才能慢慢开走。

除了直播唱歌和烧烤,郭有才开始变得低调,不再随便公开露面。接受媒体采访时,他选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废弃村落,一个绿色铁皮围挡隔开的废院里,“这里没人。”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成名后,他还在适应这种生活。面对一堆采访镜头,即使是那些已经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他还是紧张得很。

半小时的采访,他最常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大家的支持,也感谢给我这么大流量的大家,真的让我受宠若惊。”

名声大了,资源也多了。有人给他提供专业音响设备,有人负责拍摄,还有人搞安保,“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都来帮我,不只是团队,好多部门都在支持我。”郭有才说,“团队人数我都没数过,反正数字很震撼。”

对于未来的打算,他说得很空泛,“宣传家乡,提升自己。”但现实是,他被各种力量推着前行。5月17日,他还被聘为菏泽市文化旅游推荐官,要为家乡站台。此外,还得配合各种策划活动。

这段时间,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从早到晚都在忙,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都在打电话,“我们俩已经很久没好好说话,也没一起好好吃过一顿饭了。”苏畅说,“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4】菏泽南站的流量大战

菏泽南站变身了流量胜地,连夜施工,街灯亮起,旁边的高层住宅楼还挂上了“欢迎光临”的横幅。大批主播蜂拥而至,把这里当成了争夺眼球的战场。

郭有才一离场,南站的热闹才真正拉开帷幕。各路主播纷纷开播,唱歌跳舞,书法戏曲,武术杂技,应有尽有,才艺表演轮番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晚上,一个来自辽宁锦州的主播特别抢眼,他一边唱着DJ版的《诺言》,一边和六位队友排成倒三角形疯狂舞动。

每当在线人数增加一万,他们就统一大喊感谢,气氛热烈。跳了超过一个小时后,大家都累得嗓子哑了,衣服湿透,满脸都是汗,但还是停不下来。

到了9点钟,在线观众数突破了6万,场面一片欢腾。

在线人数的增长就像马拉松冲刺阶段,主播们更加卖力,甚至还上演了倒立唱歌的绝活。9点06分,人数破7万。就在这时,为了防止扰民,城管开始劝主播们散场。

主播团队不想就此收场,城管劝了三次才勉强离开。离场时,实时在线人数已经高达7万5,成了一个美谈。

自媒体从业者刘华林(化名)分析说:“平台是有记忆的,现在只要和菏泽南站、和郭有才有关的内容,都能增加曝光。”

他为了见证这场流量战,开车两小时从杞县赶来。刘华林做了一年自媒体,虽然粉丝只有几千,但他深知涨粉之难,“这年头,谁不想抢抢流量,多露露脸。”

那晚离开南站后,刘华林驱车前往国花博览园,希望能占个好位置捕捉郭有才。不过深夜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只好在车里过夜。

凌晨两点雨停了,他冒着寒气走到广场,却发现舞台前早已人头攒动,“设备都架好,排号等开播了。”他无奈地转了一圈,发现最高的实时在线人数也就几百,“这图啥呢?”最终他收拾设备,准备离开。

这些直播主播之间流传着郭有才每天赚百万的传说,虽然没人能证实,但这可能正是他们坚守在这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