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西南地区,有几所实力不错的普通一本,让考生难以选择,例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谈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很多人会想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没错,这两所学校的确是一个类型的,前身都是“xx气象学院”。

南信大溯源于国立中央大学,上世纪是全国重点大学,气象学科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被称为“气象黄埔”。

而成都信大,学科评估很一般。

昆明理工大学,原冶金部直属高校,因此冶金工程是它的王牌专业,学科评估为b+。

那么,放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选择昆明理工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2017年毕业,来自于东部高考大省,就读于某交叉学科(其实就是工科边缘学科),这是我当时第一志愿,凭感觉报的,并没有报昆工冶金,机械,电气,材料,建筑,土木等传统优势学科(当然确实让我在大学后悔了两年多,慢慢的事实证明自己当初的感觉没有错)。

自己当初一心想读理工类大学,而且想出省,当时根据自己的分数,暂时定太原理工,跟西南两所理工大学,最后各种考虑来了昆工。

我的大学四年其实是挣扎的四年,有过折腾,有过失意。

整个过程就是寻找自己,迷失自己,再寻找自己的过程。

想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就是当时几万名在校生普通的一员,也算一个缩影。

我本科期间,做过班长,待过学生会(个人特别想把自己的这段经历抹去,也一直未向外人提及),待过公益社团,有过实验室经历,参加过保研,也考过研。

本科什么都做过,什么都没有深入,我想我应该了解了学校的大部分了。

自己目前在北京一家国字头央企总部就职。

通过考试进入,金融人,现在想想是应该感谢当初的专业选择,还是后悔没有选择学理科?

其实现在我还没有答案。

但是虽然不太喜欢目前的工作,至少让我能在北京暂时稳住脚。

唯一确定的是感谢母校当初留给我的思想习惯,做事永远不要只看到三步棋,同时要脚踏实地,这或许是自己在昆工形成的最重要的思想。

当时在学校的许多事,让我一次次对学校有过失望,但是毕业后发现,正是学校给我了我一个平台,给了我一次次超越自己的机会,自己毕业后当时失败的状态,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在周围新员工以及同事间,我发现,可能有人说我在拿别人的身价抬高自己,周围多数同事都是北航,央财,对外经贸,中政,人大,北大,北科,甚至碰到过普林斯顿,普渡,曼彻斯特的海龟,我曾经尝试过与他们比较,发现确实有差距,但是唯一让我觉得自己与他们差距不大的原因就是,至少我也能发现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我是瞎说,工作中和生活中表面就算差距不大,但是身后看不到的软实力我觉得是天壤之别,要不然高考多一百多分是白考的? ),但至少让我有望其项背,能追上的感觉。

我不能反驳,其他学校的人说我们招聘会全都是中铁,中建,中冶,水利水电等单位,而且都是在项目上,因为说的就是实际情况。

我考研失败后,迫不得已通过校招签了某铁24局,就在学校旁边。

当时还经常去学校图书馆看书,看新生军训还看了2017级迎新晚会,当时就觉得特别感慨,觉得自己活得特别失败,坚持了三个月就辞职回家了。

说实话,我能感受到学校为就业作出的努力,但是我觉得就业导向还是有问题,希望学校更加鼓励深造以及出台一系列这方面的措施。

自己想从考研的那段时光开始,那是思念最纯粹的时光,也是最难熬的时间。

2016年的五月份开始准备,那时候学校和专业还没有确定,本人打算跨专业考理科,那时候一点头绪都没有,等确定好了已经是六月中旬,那时候也就看看英语和高数,当时暑期回家呆了十天左右,然后回学校继续复习,这段复习时光是当时最纯粹的。

问题就在后面出现了,复习到十月中旬的时候,身体那时候出现问题了,那时候动了一个小手术,然后是打针复查来回折腾。

我心里方面慢慢撑不住了,那时候跟前女友正式提出了分手,她比我小一级,那时候无缘无故就对她发火,她上完课都是直接去图书馆找我,陪我复习,空余时间都是陪我,周末陪我出去散心,陪我看电影陪我吃饭。

自从确定复习,我就跟她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她都在尽力把两个人拉到一起,而我却什么也没做,就这样慢慢疏远她(其实主要原因是我大三下学期跟她谈毕业跟我回家乡那边,她说根据感情情况再定,家里那时候觉得我复习不应该分心,加上觉得她不确定跟我走到一起,也跟我说,那时候我想法也奇葩),加上没时间跟她相处,所以我几乎没主动找过她。

当身体那时候生病的时候,我就更加暴躁,经常吼她,尽管这样每次去打针复查的时候,她都陪在我身边。

等到了十月底吧,那时候身体还时不时不舒服,心态慢慢崩了。

她还这样对我,那时候觉得自己挺没尊严,直接把她吼哭了,也跟她说明白了。

她是艺术生,当时有两个男的追她吧,漂亮善良,一点艺术生的架子也没有,反倒是我经常时不时就让她伤心,当时的我似乎看不到她的优点了,就连她开始最吸引我的地方我都视而不见。

之后就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书,本来是有两个跟我一起复习的,当时自己状态不好,就经常一个人了,就是这样,过了好长时间。

复习期间感谢专业老师们,到了大四我几乎没有去上过课,感谢老师的理解与鼓励。

一个小插曲,大三下学期,我刚开始复习没多久,六七月份吧,那时候我刚去图书馆经常看到桌子上有鼓励我的话,那是社团的小伙伴们鼓励我的,感谢他们,虽然没考上,我把它们的记忆都留在了心里。

还有舍友们,感谢那时候一直默默陪在我身边的兄弟们,是他们帮我去实验课,写实验论文,帮我上课签到,以及休息时间不统一时对我的包容,时不时对我的鼓励,但现在我们还是好朋友。

在大一大二我们上课的时候,整个宿舍都是统一的,一起吃饭,一起上课,每次体育课都让瑞哥请客买饮料,那场整个宿舍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大三后整个宿舍都有自己的事情忙,上课一起的时间也不重合,那之后我记得没有整齐吃过饭。

但是每次刚开学,或者节日的时候,整个宿舍跟隔壁宿舍又一起嗨了,那时候真好。

这些是我对复习考研期间最大的印象,也记得自己整天在图书馆一直到下午六点多,看着夕阳,跟下课的同学们,那时候心里特别安静踏实。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很不错,这么说吧,昆明理工绝对是云南乃至西南最具性价比且实力超群的学校。

1:排名高,历年来雄居校友会/武书连榜前端,完胜西南的云贵广西大/西南财大/成都理工一众双一流高校,其他双非自然是不在话下了,影响力不仅仅是在西南了,更有冲向全国之气势。

2:规模全,全是热门的传统工科专业。比如冶金,比如矿物加工,比如机械,更有法律/传媒/艺术设计等等高端文科专业不胜枚举,个个都是省内一流学科。

3:性价比高,分数低,大部分地方过一本线就可以上,大家都说昆工是二本,那为什么不是二本线呢?

因为现在好多地方一二本。

合并了,哪里来的二本线?

所以你懂得。

还得说专业,不但全,而且好就业,工资高,环境好,曾经被不少人戏称为云南山大王。

山大王怎么了?

山大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像有些学校尽开些什么计算机/金融财经之类,那些专业除了轻松点,听起来高大上,真正的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你们想一想,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很容易得空调病不知道吗?

整天晒不着太阳,影响钙质的吸收不懂吗?

我们学校的专业就不同了,想晒太阳了?

工地上走一遭,口渴了,山泉水来一瓢,想洗桑拿了,冶金炉前烤一烤,被老婆孩子烦了?

工地里面可以呆到过年都不回家,自由自在别提多爽了。

总之谁爽谁知道呢。

4实力,学校规模庞大,人数众多,学科设置齐全,文理工医,样样领先,不信?

学科评估自会让你等闭嘴。

我们有4个b级学科外,更有潜力无限的20个c级学科。

5人才培养能力出众,昆工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有跨专业就业的能力,比如你读个生物学的硕士,如果对本专业不精无意,去做快递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你读个博士,去专科大学做个宿舍管理员也是很香的。

你们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