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搜索“新旅界”,一起感受时代下的消费百态。
最近有网友发现,十几年前在奥比岛哈根农场许愿树上挂的愿望,居然还在。
他的愿望是:
想要有99999999999999·····9999金币。
这个愿望拿到现在看,朴实无华,人间清醒,我小时候同样清醒。
那时我的脑袋里,最大的单位是「兆」,其他同学也差不多,弱点的只能到「亿」。
因为单位都一样,所以在我和同学莫名其妙的愿望PK中,决胜的关键便取决于前半段。
时不时就能看见两个男生憋得青筋暴起,满脸通红,声音嘶哑地喊着:
9999999999999......99999。
可惜我自小肺活量就不太行,导致基本没赢过。
所以我自小就不爱许愿,过生日就闭眼读秒,希望赶紧走完流程。
但世界是循环上升的,长大后越理性现实,越明白许愿的意义如此重大。
01
许愿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致我们用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
实在着急、不计代价想实现的,就去雍H宫。
我也去过雍和宫,可没敢许愿,因为我知道,这里使命必达,但已读乱回,有一种不管人死活的灵,比如:
有小姐姐许愿要一个兵哥哥,结果她哥过几天就去当兵了;
有人许愿能进一志愿复试,结果复试名单上有个同名同姓的人;
有人许愿瘦二十斤,结果真瘦了,因为长了一嘴口腔溃疡什么都吃不了。
如果有谁想去,网上有法律专业的大佬搞过模板,记得去学一下,把能想到的限制条件,全部写清楚。
没那么着急,比较佛系的,但比较重视仪式感,可以搞个无烟环保小套装,可以随时掏出来,摆在地上拜一拜。
还有些人愿望比较精准,比如看领导不顺眼,想解决一下的,就买Tiffany,不仅能精准克、跨级克、一起克,还能分款克、多件克。
克到领导不穿一身耐克都别想出门。
这种方法虽然精准,但也有弊端,那就是贵,属于Pro Max版许愿,如果没钱,可以买青春版。
买青春版干啥呢?当然是招财了!
买青春版最大的原因就是穷啊,像发财按键钥匙扣、招财小三角、肉桂瓶,经济实惠,还多功能,万一炖肉缺香料,随时能掰一块扔锅里。
如果连青春版也买不起,还有办法,条条大路通神龙!
小时候可以去qq空间扔漂流瓶、去奥比岛哈根农村,现在可以用电子功德箱,这些都懒得弄,最后还能去蚂蚁森林捐点能量吧,反正好人有好报,做好事儿就对了。
02
我们想尽办法,见缝插针的许愿。
问题来了。
大家到底许了什么愿?
让我们走进奥比岛。
比如有知足小奥比,一包面粉和大米就能打发。
图源:小红书@好想吃烧烤
有人预言了自己十几年后的生活,现在每天上班买奶茶哄自己上班。
古话说三岁看小,所言不虚。这里还有心怀全岛的大姐,自我质疑的二弟,一心买房的小妹。
图源:小红书@一粒小土豆
当然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苦有乐。
有的人许愿希望自己更好,也有人只希望不要再继续糟糕了。
希望这个小朋友的愿望后来成真,他们的父母只是年轻时的一时气盛。
上面都是小孩子们的祈福,也是曾经的我们,回首童年,我们的愿望是如此纯粹,甚至都没有自己,全都给了他人,爸爸妈妈,陌生的奥比岛居民。
初高中时候的愿望也挺简单,而且特别频繁,我恨不得每节课都许很多遍,那就是:别点我!别点我!
长大之后,我们的愿望与时俱进,出国顺利、考公上岸、牵手男神、升职加薪。
但好像确实越来越少帮别人许愿了,过生日的时候,如果心里默念:愿全天下的人都幸福。我会从心底里觉得不对劲,有点扯。
这也许就是成长,就像螃蟹脱壳,每次都要失去点什么。
可也有少数的「傻子」仍然能保持童年的纯真。
从明天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03
心里打鼓的时候我们许愿,求而不得的时候我们许愿。
是真的迷信吗?我觉得不是。
尤其是现在的小孩子,活得可比我小时候通透多了,他们早早就知道世界上没有灯神。
那为什么明明没有灯神,我们还在合十双手。
《国富论》里讲,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历经统治者各种违背规律的蹂躏,但从未停下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推动社会进步,这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
许愿,最能体现我们追求幸福的本能,就像我们对艺术、情感的需求。
在荣格的心理分析书里,他提到一个概念,叫「心理原型」,这个原型跟地域无关。
就像人都有两条胳膊两条腿,在我们还是细胞的时候,就注定会长成这个样子,这就是生理上的原型,可以将此类比到心理上。
据说小孩子的体态是最好的,每块肌肉的力量都很均衡,以致每块骨头都很正,既不旋转,也不突出。随着成长中的各种习惯,我们的体态才开始出问题。
不知道我们的内心是否也和身体一样,随着长大逐渐偏离了应有的「心理原型」,给我们造成各种精神痛苦。
我觉得许愿就是一次精神瑜伽,也是一次校准的机会。
现在我每次许愿,都很认真地思考,有时候甚至想了半天,竟然想不到说什么!
这时候我知道就该停下来了,平静地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回归一次。
据说飞机在90%以上的航行中,都不在那条理论上的航线上,最终之所以可以抵达目的地,是基于无数次的校准。
这也许能解释奥比岛民看到自己儿时愿望的感慨。
因为他们发现,与儿时的自己,是这么近,又那么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