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随新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五段、海太协会航天太极指导站站长兼教练

感谢王雁元会长给我机会参加《中国体育报》记者走进海太协会的采访活动,使我们在观念、组织、管理、宣传、教学等方面,收获满满,如同一顿丰盛的太极宴会。

作为基层的一名站长,跟随海太协会多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与其说获得的成绩,不如说是学习会长的观念,复制会长的做法,必须与时俱进。凡是海太协会组织的活动,我们都认真组织,动员会员积极参加,尽量惠及更多的会员。由于人员流动较大,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压力。只有发扬奉献精神,面对现实,积极应对,认真组织教学。参加集体比赛时,我们宁要人多的第三名,而不要人少的第一名,加倍付出执教,使大多数新队员的技艺很快得到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太极拳指导站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有1/3的会员已75岁以上,80岁以上的12名,他们都是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有着航天人热爱团队、做事认真、拼搏奉献的光荣传统。

在纪念建党100周年活动中,在党50年的老党员就有十几名,由90多岁的孙家钟老拳友带领40多名党员宣誓,最年轻的党员的是海太协会副会长国管局系统航天机关老年大学太极班的王晓君老师也参加了我们的庆祝活动。活动组织得既严肃又隆重,大家都很兴奋,也非常珍惜、热爱团队。我们用这种氛围强化爱党爱国意识,树立健康的理念,大家普遍意识到,锻炼不仅仅是个人健康,更是一种责任,避免给家庭添负担,在为国家做贡献。

特别是疫情期间,王会长引领大家就没有闲着,组织视频连接赛,建立丁丁培训群,老人们没人会使手机,我们就一对一地教。必须与时俱进,用手机在线上学习黄康辉老师辅导的太极养生八法,晚上参加学习后,在会员群里打卡报告,统计参加多少人。大家学得非常认真,100%都参加了学习,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另外就像戴京曦副会长等带队参赛,我们就以他们习练的视频为范例,学会了就立即参加全国视频赛,会长充分肯定了我们及时学习、及时传播的做法。太极养生八法大家掌握得很好,也都能够坚持,不是说学一阵子就不练了,到现在我们坚持晨练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长怎么呼,我们就怎么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在海太协会的引领下才取得的。作为一个老队长,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深有体会。这不仅仅是无私教拳的事,在组织管理方面都用了大量的精力。有的拳友都说,“看站长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站上了,这种精神很少见”,为了工作,像与副会长梅萍老师、与会长等有时晚上通话很晚,不好意思打扰,但为了落实工作也得问。会长很忙,但多晚她都给予回复,经常是第二天一大早就看到她头天晚上发的信息,她这种精神无形中影响我们。我感觉不是简单的锻炼,太极拳内涵“成功之道,处事之道”等道理,都反应在我们的肢体语言里,真正要学懂了,不仅仅是能带来健康。

我的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1985年开始学拳,也就30岁。因我从小身体不好,1981年体检时发现右肺中叶不张症,病因不知是结核还是肿瘤、或是炎症引起的。本来需要做手术必须去掉两根肋骨,手术前专家讨论手术方案,认为手术对我这个年轻人伤害太大,可能会成为一个残疾人,建议暂不做手术,保守治疗。但我经常感冒咳嗽,一咳嗽就一冬,痰多,每次体检医生就说,你这个问题老了怎么办?但我坚持这么多年打太极拳,谁也看不出我患有肺不张症,不喘也不咳,也不爱感冒了,更年期都没有不适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支持锻炼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开始学拳时我老公公对我说太极拳很好,您得坚持,打一辈子不见得打得好。当时我不理解,原来他练过太极拳,但因工作太忙,只好中断,他希望我能够坚持。凡是能够坚持练太极拳人,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学拳时家里四世同堂,既工作还要学习,又得照顾家务。我几天不打太极拳,我婆婆就鼓励我说:“随新呐!磨刀不误砍柴工,再忙也要将锻炼身体放在第一位“,婆婆有健康理念,活到100岁,奶奶也是100岁,我公公102岁。我与老人们一直和睦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深知自律、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老公公101岁时,还特意为我书写“太极养生,延年益寿”鼓励我。我之所以能够坚持,首先来源于家庭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其次是航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我为团队付出;更重要的是,会长打造的海太协会大环境引领着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党员,带好团队应首当其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能力也得努力。现在我意识到,有会长的引领,不能言老,也不敢老,不但不能变老,而且要变得越来越好,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影响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应该向会长学习,带动大家树立大健康观念,打好太极,多做奉献。

这些年我用感恩的心态回馈于团队,关心老队员,爱护新队员,为打造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而努力,不辜负社会、领导、老师、家庭对我的关心和期望。我的身体受益于习练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我的成长得益于团队对我的包容和鼓励。我应继承老队员持之以恒、勇于奉献、关心团队建设的光荣传统。86岁高龄的原副站长郑文义老师带领老队员几十年如一日在玉渊潭晨练点练拳,海太协会多年普及推广的太极拳、械、健身气功所有套路共37套,有规律地轮流练习,确保各种传统、竞赛拳术、器械、健身气功等套路都能继承下来;87岁的侯世明老专家还工作在科技一线,周六周日仍然在团队坚持学习太极拳;88岁的潘惠英老师不仅认真习练太极拳,每天早来晚走,还经常清扫晨练场地。

注重带动新人,发扬尊师重道,勇于攀登,为团队增光。无论是开展“喜迎冬奥、欢度春节”,还是“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活动,我们都积极参与。我们参加赛事活动相对往年更多,组织训练成果更好、取得成绩更大。组织大家积极参加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了技术,增添了新推广的运动项目,同时还凝聚了队伍。注重团结骨干力量,完善团队建设。2022年选拔了技术好、教学能力强,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队员进入站委会。大家团结一心、乐于奉献、为团队树立了榜样。形成人人热爱团队、关心他人的好风尚。对新人不仅仅培训技术,还培养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引领大家树立“参与、奉献、快乐、健康”理念。航天站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其中国家级3人,一级4人,二级17人,三级1人。中国武术段位15人、其中初段10人,中段5人。

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2023年我站被评为海太协会优秀团队,海淀区体育局三星优秀健身团队,荣获北京市三星级优秀健身团队荣誉,团队的事迹在《中国航天报》登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