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盲文图书馆五楼放映厅,一场特别的电影首映礼正在进行。现场有30位视障观众,他们将一同“观看”最新上线的无障碍版《热辣滚烫》。

音乐渐入,无障碍解说旁白配合电影画面展开,“阳光透过窗户,画面慢慢移动”“房间中一片杂乱,吃剩的外卖摆在茶几上”“花生皮散落一地”,声音抑扬顿挫,娓娓道来。

观众身子前倾,听得全神贯注,听见贾玲饰演的杜乐莹被人调侃时会笑出声,听到结尾处“未来要怎么快乐怎么来,你只活一次”,有人感动得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热辣滚烫》)

2个小时,视障观众们终于追到了这部今年大热的影片,拥有了一场完整的观影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折观影路

毛卫义坐在前排中间,头戴鸭舌帽。他是一位先天视障者,也是这里的观影常客。

中国盲文图书馆每周二上午放映一场无障碍电影。毛卫义每次都来,早上6点由家人送他到地铁站,换乘两条线路,到站后再由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接至目的地。

有时赶上早高峰,他挤不进地铁,只能往反方向坐几站,一趟走完起码2小时。也有找不到人护送的时候,他就让家人帮忙请个临时家政,一次花500多元也坚持要去。

母亲见毛卫义如此执着,曾打趣问他:“一部电影2个小时,往返4个小时,不怕折腾啊?”毛卫义不觉得折腾,这条观影之路,他走了4年。

2021年,在朋友推荐下,毛卫义第一次接触无障碍电影。当时,放映的片子是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夺冠》。跟随着口述影像讲述员对剧情和画面的讲解,毛卫义人生中第一次完整地“看完、看懂”一部电影。他还记得那天心情激动,“不控制的话,眼泪就要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辣滚烫》无障碍版电影首映现场。

这些年,看电影让毛卫义增长了不少知识。他没上过学,不会盲文,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像是飞机,他从来没坐过,不知道长什么样,通过口述影像讲述员的描述才明白。所以他喜欢历史现实题材的影片。今年年初,他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飞机、炮火、战斗的场面让他心潮澎湃。听到主人公的腿被压断,救出来的时候很疼,他又感动得哭了。

看电影也是毛卫义为数不多的出门社交。毛卫义是80后,通过电影,他结识了一位70来岁的视障朋友。两人聊得投机,看完电影就在现场交流,当面没聊完的话,回到家还得打电话续上。在朋友看来,毛卫义性格外向,但不善言辞,很多感受无法准确讲出来。看电影这几年,听着口述员描述一段剧情、一个画面,毛卫义也慢慢模仿学习,表达能力改善了,分享欲也变强了。

毛卫义不想跟社会脱节,他想了解时下流行的影视,这样就有话题跟朋友讨论。看电影是他与社会保持连接最重要的方式。今年年初《热辣滚烫》在全网引发热议,毛卫义也听说了。他好奇《热辣滚烫》讲述的故事,好几次询问中国盲文图书馆这部电影什么时候会放映。

终于,在“全球无障碍宣传日”这天,毛卫义等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障碍电影

今年4月《热辣滚烫》结束院线放映,中国盲文图书馆开始制作这部电影的无障碍版。

田珈宁是此次制作团队的主要成员。她从事无障碍影视领域已有13年,制作过约200部无障碍电影,主要工作是在原片基础上增加旁白解说,为视障用户提供必要的视觉描述,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故事画面。

想象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在田珈宁看来,这也是制作无障碍电影的难点——如何将普通人一眼便能看懂的影像画面,准确清晰地传递给视障人群。

撰写脚本时,田珈宁就需要边写边按暂停键,确认无对白台词的部分,有多长时间可以加入口述。写完之后,团队成员之间还会互相审阅,一起讨论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障碍电影口述脚本。

《建国大业》是她参与制作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电影人物众多,画面切换跳转快,还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明眼人都很难完全看懂,对于视障者而言观影难度就更大了。在撰写解说脚本阶段,她把电影反复看了十几遍,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研究角色特征。

此次制作《热辣滚烫》,电影剧情中涉及许多与拳击相关的工具,这对视障观众可能都很陌生。为此,田珈宁特意找来打拳击的朋友,对照电影画面一个个询问、确认,再补充到脚本中。

脚本完成后,就要给视障观众们“讲”电影了。田珈宁有时会提前录制好旁白,再混音剪辑到原片中;有时也会拿着脚本,在电影放映时现场同步讲解。讲述电影也是个体力活。有次田珈宁讲解电影《霸王别姬》,片长3个多小时,一场讲下来“嗓子都要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珈宁给视障观众讲述电影。

每次放映结束,田珈宁都会跟视障观众聊聊,了解他们在哪些地方没听懂,还喜欢什么类型的影片。有观众曾反映自己不爱看方言太多的电影,因为听不懂,口述影像讲述员也很难同步翻译这些方言对白。因此在选片时,他们会衡量一部电影是否适合无障碍化,尽量避免方言电影。更多的建议则是渴望及时看到院线上映的新片。

然而,制作、放映无障碍电影专业性强又费时耗力。田珈宁介绍,不少院线电影的片源要下映很久后才能拿到,再制作成无障碍版放映。此外在全国范围内,像中国盲文图书馆这样长期制作、放映无障碍电影的机构数量相对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全国1700万视障者的观影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筑观影“盲道”

为了方便观影,毛卫义曾去到家附近的图书馆,询问是否有无障碍电影放映活动,结果无功而返。他也尝试通过手机软件查找一些影片。可这些资源基本都不是无障碍版本,他听得一知半解,加上对手机操作得不熟练,“点来点去,东西也找不到”,索性放弃。

在针对视障用户的产品调研中,腾讯视频的产品经理王璇也搜集到相似的问题。去年年底,腾讯视频计划推出“无障碍剧场”,为视障用户开辟一个资源专区,集中呈现、更新无障碍影视内容。结合用户反馈,腾讯视频还希望优化产品的功能与交互,方便视障用户操作。

产品优化的第一步是做好读屏软件适配,实现全面无障碍化。接下来就是做减法,将视障用户不常用、用不上的功能往后放,把常用功能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有用户提到自己几乎不会使用投屏功能,王璇和同事设计无障碍剧场时就将这个功能隐藏到二级界面,同时将常用的倍速、后台播放等功能放在一级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视频“无障碍剧场”产品页面。

产品体验做好了,另一块硬骨头又来了:怎么解决视障者没片子可看的问题?

经过大半年筹划,5月16号,腾讯视频“无障碍剧场”官宣上线,其中最大亮点是对视障群体免费开放600余部热门经典影视作品的资源,包括《热辣滚烫》《三体》《梦华录》等腾讯视频的近年热门作品。这大大缓解了无障碍影片版权紧缺的情况。目前首批190部作品已经上线。

版权解决后,还有制作的瓶颈。针对制作人才缺乏的问题,腾讯视频向社会公开招募100位公益志愿者,同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腾讯视频的自研AI大模型技术,这些技术加持将直接把志愿者的工作效率提升3倍。

比如脚本撰写环节,原本制作者需要反复观看电影,找齐影片中可插入解说的全部间隙。人工制作一部2小时的电影,要按3000多次暂停键,耗时1个月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障碍电影剪辑制作。

AI大模型通过智能识别,可以自动找全需要补充解说的间隙,并且自动生成画面描述的脚本,给到志愿者及相关制作人员参考。此外,AI还可以将脚本文字直接转化成语音,同时把这条旁白音轨精准插入到原片解说处。在AI大模型辅助下,生产周期可缩短至10天。

从产品优化、资源共享,到内容共创,社会多方力量协同,修筑出一条无障碍观影的“盲道”。

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任道远提到,腾讯视频与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推出“无障碍剧场”,是网络视听行业扶残助残的最新成果。他也呼吁“要支持行业主体加大扶残助残工作力度,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无障碍化改造效率,让越来越多的网络视听精品进入他们的世界,让更多残障人士通过视听载体拥抱互联网、乐享数字生活”。

正如《热辣滚烫》放映结束,毛卫义激动的心情,“我听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个片子,今天我也‘看’到了。很精彩,尤其她在擂台上被打成那样,但她还不认输,那个劲头太难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