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突然在网络疯传,曝光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一个初中男生当着母亲的面,用棍子殴打一名陌生女子,还扔响了一枚爆炸物。随后,他的一席发言,让所有人为之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没满16岁,砍死你们也不会判我死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未成年人,如何说出这样骇人的话语?在这个似乎边缘化的暴力案件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问题?

一场母子“停车纠纷”

5月16日,南京市鼓楼区。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车来看望朋友,将车停在了小区公共车棚内。这时,一位妇女走过来质问她,说这里是她家专用车位。两人很快发生了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名男孩回家后,看见母亲与人争吵,立刻冲了过来。他手持木棍,开始辱骂猛击女子,口中喊着:“我砍死你们也不会判我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的母亲试图阻止,但毫无作用。男孩还拿出一个打火机向女子扔去!

女子将整个过程拍下,这段视频立刻在网上热传,引发强烈反响。这名男孩,就读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二年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介入,母亲只道歉?

视频在网上散播后,女子果断向警方报案。但警方的处理,似乎并没有让她满意。

女子表示,男孩躲在家中不敢见人,而男孩母亲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对不起”,就想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捍卫权益,但在社交平台上,她给警方处理此事的评分仅为3分(满分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成年”的法律灰色地带

在这个事件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男孩“我没满16岁”的那句话。

他滔滔不绝地唱高调,因为他知道,按照现行法律,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确实可以免除刑事责任。这成为他肆无忌惮行凶的“思想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络上,不少声音质疑这一保护过度的条文,担心会进一步助长未成年犯罪。的确,法不可避,但法律本身也应当为社会大众所理解和认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应成为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男孩母亲的表现令人惊讶。

她不仅没有果断制止儿子,反而语带委婉地说“他们没素质,你也没素质吗?”,这等于默认了儿子的行径。作为家长,她理应给予儿子正确认知,而不是纵容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父母的管教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这个男孩大概从未得到家长有力的纠正,才会形成如此扭曲的心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监管失职?

让我们更为担忧的是,这个男孩正是初中在校生。他的言行举止,说明学校方面也存在监管教育不力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初二学生,能够想到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惩处,并恃强凌弱地打骂他人,可见学校应对他的日常行为习惯失去控制。老师们是否曾注意过这名学生的问题?学校又开展过哪些针对性的教育矫正?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看似平常的一起未成年人打人事件,其实触动了人心更深处的敏感神经。

一个初二男生愤怒地打人砸车,这让人联想到了最近频发的青少年犯罪,不禁对这个群体的成长道路暗生担忧——他们的家庭怎么了?学校的教育到底够不够严?法律监管是否力度足够?种种疑问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个人,而要发现问题的根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培养他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而不是默认错误;学校更应加强德育教育,树立师道尊严,让学生敬畏法纪;法律也不能过于宽松,应制定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惩戒措施,而不仅仅是禁足家中。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让他们远离暴力与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