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毕生难忘的日子。

随着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战败已成定局,冈村宁次心里却不打算就此作罢。

为了不浪费这个向天皇邀功领赏的最后机会,冈村宁次决定铤而走险,用手上的105万大军和国民党达成了一个秘密赌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知乎《冈村宁次:“百万大军尚在,何以言降。”》),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大厦将倾 败局已定

“(冈村宁次)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不粗暴,老练得很,是历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中最厉害的一个。”

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军界,冈村宁次是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齐名的天皇“三羽乌”,是日本军界最坚定的强硬派。不同于行事张扬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早年在中国上海一直从事内线工作,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出色的谍报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冈村宁次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48岁的冈村宁次被任命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奉命率部进犯中国领土。进入1939年后,冈村宁次开始和我国军队频繁交锋,这些都可在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中有迹可循。但若要论此人对中国犯下的罪行,还要数1941年的华北大扫荡。

1941年,时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调集重兵,针对太行山地区展开“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270余万平民因此遇难,八路军总兵力更是一度从40万锐减至30万。如果不是后期美国介入二战,恐怕冈村宁次所主导的日军,还要再继续在中国作威作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末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本也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投降对于日本来说是早晚的事,但日本高层却仍不肯死心。1945年4月,78岁的铃木贯太郎出任首相,刚上台便明确表态拒绝投降,也不会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

不仅如此,铃木贯太郎还加大了战时宣传,发动国内民众继续和盟国抗衡。1945年6月,铃木政府颁布《义勇兵役法》,规定年满15岁以上的男生和年满17岁以上的女生必须加入“国民义勇队”。这阵仗摆明了日本要和盟国血战到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铃木政府演给外界的独角戏,他们并不是真的铁板一块。自从日军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双双栽跟头后,日本高层就涌现出一股“投降派”势力。但这群人所坚持的投降,是通过秘密谈判保留日本天皇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缴械投降。

这场围绕美国和日本的谈判称不上顺利,日本坚持要留住天皇,但美国却将其当成了勒索日本的筹码。曾用两颗原子弹送走几十万日本国民的美国,威胁日本如若再不投降,他们就将谈判内容全部公之于众。为了保住民心,留住日本多年来掠夺的财富,铃木政府只能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来说,他们已经没了和盟国讨价还价的资本,战争局势更容不得日本再过多犹豫。一面是在远东虎视眈眈的苏联红军,一面是直逼日本本土的美国海陆大军,无条件投降是日本唯一的选择。而对于无法挽回的败局,人在中国的冈村宁次也已有所预料。

铤而走险 冒险设赌

冈村宁次是日本在中国战场的总指挥官,他亲眼见证了日军从得势到失势的过程,知道日本接受投降难以避免的。但对于日本高层在此事上的态度,冈村宁次始终捉摸不透。自1945年8月起,日军大本营先后发给他十几封电报,内容的反复变化让冈村宁次都有些混乱了。

1945年8月10日,冈村宁次收到了大本营发来的“大陆第1378号令”。这条指令旨在同时歼灭美苏两军,进而减弱战争阻力,加快灭亡中国的进程。而冈村宁次接到的任务,正是配合关东军发动对苏作战。显然,这时候的铃木政府还贼心不死,想再通过战争扳回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陆军参谋部

但对于高层的这道密电,冈村宁次是迷茫的。约莫两三天前,冈村宁次刚从部下口中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上海的日占区甚至有中国人开始提前庆祝了。既然已准备投降,为什么日本还要继续打仗?就在冈村宁次满腹疑惑的时候,日军高层又给他发来了一道新密电:

“日本准备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予以接受《波茨坦公告》。如果达不成这个条件,则坚决完成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冈村宁次神色复杂的放下电报,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让他许久都没缓过劲来。作为日本军界赫赫有名的好战分子,冈村宁次自然不会轻易认输,因为那时他还有105万大军驻扎在中国领土。战事还未平息,如若真的接受波茨坦公告,那日本还能剩下什么筹码?

和冈村宁次持相同想法的,还有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对方还向冈村宁次下达了“宁可玉碎,决不收兵”的指令。日军大本营也准备抽调援军到南满,让冈村宁次筹备针对中美英的持久战。可还没等冈村宁次开始行动,东京的一道急电,又将他的兴奋劲儿给彻底扑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坏事态,已成定局。”

这无疑向冈村宁次传达了一个他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日军已受创太重,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了。但如此一来,冈村宁次将美军引到重庆、嫁祸中国的战争计划就泡汤了。因为日本高层不能再任由国力继续亏空下去,而且冈村宁次的计划也缺乏保证,不一定能真的挽回败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降仪式上的何应钦和冈村宁次

指望自家人不成,冈村宁次将目光投向了国民党,那里正好还有个“亲日派”何应钦。刚好对方这时也找上门来,表示蒋介石有意实现“中日和平互助”,拉拢冈村宁次一同发动内战。老蒋想借冈村宁次铲除共产党,而冈村宁次也正有“救国”之意,两边就这样达成共识了。

蒋介石可谓付出了不少努力。对于那些日本俘虏,国民党会给予他们和国民军官同等待遇,每月都能领到200元补贴。后来国际法庭要审判日本战犯,老蒋又编织各种理由帮冈村宁次拖时间。犯下济南惨案、一二八事变的冈村宁次,愣是被国民党给洗白成“无罪释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审判的冈村宁次

在国民党的“倾力相助”下,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冈村宁次,平安无事的回到了日本。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冈村宁次虽逃过了历史的制裁,但却没能逃过命运的审判。1966年,82岁的他在苟活20年后病发去世,终归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知乎《冈村宁次:“百万大军尚在,何以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