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之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发射系统“堤丰”系统。我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美国陆军在菲律宾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本属1987年美俄之间签署的《中导条约》所禁止研发、生产、部署的武器装备。《中导条约》规定,美俄两国均不得生产、测试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然而,早在之前,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罗斯违约为由,宣布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更为紧要的是,“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所在的菲律宾吕宋岛,距离中国大陆仅600公里,而其搭载的“战斧”巡航导弹,有效射程为1600公里。更令人感到不齿的是,对于此次美国公然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系统、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为,西方国家颇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只有少数媒体煞有介事地表达了“惊讶”。

当年苏联在美国“后院”古巴部署导弹,差点闹出世界大战。要知道,吕宋岛紧挨着我们的台湾岛,“堤丰”可发射“标准-6”和“战斧”导弹,射程可达1800~2500公里,其打击范围包括我东南沿海、南海岛礁以及海南。这套系统是打着军演名义进来的,如果美菲军演结束后,这套系统留在吕宋岛,中美之间有可能再度上演一出“古巴危机”的大戏,南海的风浪会更大。

当然,我们不能被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系统就吓住了,中国人也不是被吓大的,解放军从来没怕过什么。但冲突爆发后,交战双方不是用蛮劲,而是计谋与实力的合成。既要有战术,更要讲究如何打得准,打得狠,这才能有效震慑敌人,一味蛮干,就可能被敌偷袭,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单纯对付“堤丰”系统,这属于战术类问题,但如果我们放在大国博弈的大背景、大战略前提下思考,实际上方式很多。

目前,美军在菲律宾获得授权的活动区域有5个,但是如果进入战时,美军在菲律宾的活动范围可能不受限制,那么如果有一批这种作战系统通过空运和公路机动部署,在菲律宾各个岛屿的丛林里捉迷藏,突然冒头开火,对我们来说要快速完成打地鼠游戏,还真是挺难的。对中国来说,对付菲律宾找保镖的态度,我们要考虑卫星网络、长航时高空无人侦察机,能够在菲律宾及周边海域形成连续的大范围的监控能力,一旦发现这些车辆,立刻予以打击。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为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在中国的家门口强化前沿部署。美方此举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增加了误解误判风险。“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他国的安全关切,停止挑动军事对抗,停止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以实际行动减少战略风险。”林剑指出,菲方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美方此举的真实目的以及迎合美方的严重后果,不要以牺牲自身的安全利益为代价,为美国火中取栗,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件事,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之前发布的采访报道中表示,印度和中国应“抓紧解决”两国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路透社称,莫迪在中印双边问题上的语气明显软化。报道称,莫迪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抓紧解决边境上旷日持久的局势,以便我们可以把双边互动中的不正常现象抛诸身后。” “对印度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且意义重大。”莫迪说,印中两个邻国间稳定与和平的关系对整个地区和世界都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外交部官网消息,之前,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29次会议,两国外交、国防、移民等部门代表参加。双方积极评价中印边境局势管控取得的进展,就下阶段工作思路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同意聚焦边境现地有关问题,早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推动边境局势转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同意继续保持外交军事渠道沟通,完善谈判磋商机制,尽早举行新一轮军长级会谈。

对此,莫迪提出“抓紧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可能看到了世界格局变化,但是,要解决边境问题,印度必须要拿出诚意来。要知道,印度首先要撤军,减少军事对抗,其次要承认中国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印度只有让步,中印边境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难事,当然,印度反复无常,不知道,莫迪嘴上喊着和平,背后会不会又玩另一套,无论印度怎么玩,中国都有能力维护发展和平,维护边境稳定!

第三件事,据环球时报报道,前不久,在继续进攻拉法的同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谈判在埃及得以恢复。据两名埃及消息人士称,在开罗参加停火谈判的五个代表团——哈马斯、以色列、美国、埃及和卡塔尔——对恢复谈判做出了积极反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记者会上表示,哈马斯提交了一份修改后的停火方案,白宫方面对这一进展表示乐观。柯比表示,新方案表明,剩余的分歧“绝对可以缩小”。

以色列最近之所以着急攻打拉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的情报机构评估认为拉法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情况特别糟糕,在进攻之前可能只剩下30多人还活着。因此在和哈马斯的对话谈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时,以色列急于先发动攻击,试图施加更大的压力,同时尝试解救一部分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员。但是军事冲突必然会带来被扣押人员的误伤甚至误杀,这反过来也会影响以色列国内的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这场新一轮的加沙冲突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中东乱局的缩影。纵观当前中东地区,战乱频仍,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地区秩序和平衡不断遭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加沙问题的解决无疑更加举步维艰。归根结底,问题的症结在于,长期以来,巴以冲突的根源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双方积怨已深,战略互信匮乏。停火谈判往往沦为权宜之计,脆弱的停火随时可能被打破,冲突周而复始,代价却在不断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