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归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提出并组织编制的团体标准《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模式应用规范》在广东正式发布。

据团体标准的主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护师、分子影像分会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邓虹介绍 ,影像增强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静脉穿刺是影像专科护理操作之一,是增强检查、临床采样、给药治疗的主要途径,血管评估是静脉穿刺前期的重要工作。尽管静脉穿刺已有近400年历史,然而国内外至今仍未有权威、系统、规范、客观、明确、完整、可推广的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评估体系。

该团体标准收集了省内外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权威影像护理专家及临床静脉治疗专家意见,通过大量文献循证,制定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评价操作标准,进而建立科学的专科静脉评价操作规范,为提高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减少不必要的反复穿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影像检查安全。

《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模式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模式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出席本次标准发布仪式的领导嘉宾有:

孙炳刚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邱逸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护师

李 雪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主任护师

程 琳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护师

邓 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护师、分子影像分会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包世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主任护师、分子影像分会护理专委会副主任主委

丁香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主任护师分子影像分会护理专委会副主任主委

林 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护师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表示,学会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和卫生健康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继《影像检查碘对比剂静脉使用护理规范》团体发布后,该标准是学会在影像专科护理领域发布的第二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专科静脉评价操作规范化方面的空白,将为促进、规范精准护理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

在发布会现场,包世敏主任护师为与会人员带来标准解读培训。她介绍,这个团体标准在编制中不仅确定了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评价的一、二、三级指标,还规定了标准操作的具体流程和质控指标,可为影像专科护理人员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给出标准指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放射科护士长包世敏进行标准解读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放射科护士长包世敏进行标准解读培训

据悉,该团体标准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及学会官网公布,可查看完整的标准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